分享

如何成为高手?「深度」系统思考,拒绝低效勤奋

 衆妙之門 2022-07-23 发布于陕西

思考不到位,勤奋都白费。

战术性的勤奋,通常都是用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的。

看起来一直在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健身,最后除了忙碌和别人的一句称赞,什么也没获得。

用王兴老师的话来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是愿意做任何事情的”。

勤奋若只流于表面形式,努力也将失去意义。

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跳出行动勤奋本身,来讨论更深层的逻辑。

俗称「系统思考」。

文章图片1

系统思考作为一种思维技能,仅仅是“知道”一些概念或原理肯定是不够的,必须要能够“做到”,用更加系统友好的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同时,仅仅靠理性的力量做到也是不够的,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在情况紧急或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稍一松懈,又可能回到原有的思维模式之中。

为此,必须从“做到”变成一种“习惯”,使之成为一种下意识的动作和“肌肉记忆”。

要想学会并掌握系统思考并非易事,需要长期的刻意练习,圣吉甚至将其称为“修炼”(discipline)。他认为,系统思考修炼可分为三个层次(见图1):实践(practices)、原则(principles)和精髓(essences)。

打破线性思考


人的思考模式分为“快思考”和“慢思考”。

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曾提出。

快思考是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思考,慢思考是有意控制的、主动进行的思考。


快思考的特点,就是喜欢“
因果关系解释”,为知道的各种事物,都赋予一个说的过去的解释,解释得通,才有安全感。


这是“
线性思考模式”,是天性。


《如何系统思考》中指出线性思考的一大特征,“认为原因和结果是确定的,一个或多个原因导致一个结果,或者一个结果可以追溯到一个或多个原因”。


线性思考虽然能帮助我们快速处理简单的问题,但也容易让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抓住表层、单一的原因当做救命稻草。


破解瞎勤奋,首先,要打破线性思考。下一步,是建立“系统思考”模式。

建立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老生常谈——

《系统之美》的作者德内拉·梅多斯认为:系统思考不是割裂地、局部地、静态地来看待问题,而是关联地、整体地、动态地来审视问题。

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认为:它是让我们看见整体的一项修炼,它能让我们看见相互关联而不是单一的事件,看见变化的形态而不是转瞬即逝的一幕。

《如何系统思考》的作者邱昭良则将其定义为:所谓系统思考,就是从整体上看待我们身边的各类系统,对影响系统行为的各种力量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以培养人们对动态变化、复杂性、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与系统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各有各的说法,但是本质,是这三大特点

  • 角度更全面
  • 透过现象看本质
  • 结合不同背景与原因去思考


几个可以实操的方法,可以带走:

用“扫描”的视角去看待事物


看见物品,就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纳。

怎么分?

先拆成大板块,再对大板块就行细节拆分。


比如一个房屋,按结构,先分成:客厅、卧室、卫生间。再对每个房间的元素进行更细的拆分,比如马桶、洗脸盆。

先勾勒结构,再描画细节。这就是工作中的“杀手锏”级能力。


你掌握这个杀手锏后,可以扫描随处可见的东西。比如一份PPT,一份工作总结,一张建筑平面图......

系统思考,就是既要有大局观,又要有细节感。熟练掌握,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框架思考能力突飞猛进。

养成“分章节”的阅读习惯


编剧罗伯特·麦基在《故事》里说:“好的故事一定是按章节来策划的”。


比如经典的好莱坞三幕式结构,把一部电影分为开端,高潮和结束三个大章节。开头人物铺垫,确立主题;中期有转变,危险逼近;结尾大结局立意。

章节创作方法也能帮助我们进行系统思考。


当你在看书、电影的时候,不妨用这种章节体的思维框架去“阅读”。


练习多了以后你就会发现,你开始不自觉地揣测作者背后的“设计”意图,而这些全都可以运用在你的工作上。


工作汇报时,设置反转,推翻之前所有的分析,来证明你发现的新事实。


章节体的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内容设计的系统思维。

先探索,再深究


遇到新问题,不要急着想方案,让子弹飞一会儿,看看会发生什么,再根据掌握的信息拟定对策。


这也是一种系统思考。遇到新事物,先探索它的全貌,再去找问题的关键。如果先找问题关键,也许会找不出来,更有甚者可能会深陷其中。


思考一下自己平时的工作习惯,是不是太重视细节,而导致无法输出解决方案?


可如果换个思路,先把所有的已知信息梳理开,保证所有人对信息的理解程度都在同一水平线上,再去挨个找问题的原因,逐一排查,这样反而更加高效。


记住,先探索,再深究。这是建立系统思考的最后一个提醒。

文章图片2

系统思考利于提升效率

你希望高效的工作,但是缺乏自我管理。没日没夜的加班,缺乏学习、娱乐、放松的时间,每况日下的健康。年复一年磨灭着我们的激情。


你没有意识到,这种繁忙状态只会让你陷入一种高效率的假象,
你的工作并没有因此更出色,反而时常因为紧张而漏洞百出


让你摆脱这种状态的,不是加班加点的“假忙”,而是学会
系统思考,做好计划,提升能力,辨别事情的轻重缓急


人的思维是有层次的,你眼下的难题,往往需要提升一个思维层次来解决。


透过现象看本质,再进行系统思考。用系统方式工作的概念是萨姆·卡彭特在《用系统来工作》中提到的。华为、苹果等公司为什么效率高?因为系统化的流程让每个环节高效地运作。


所有工作都可以用系统思考方式。日常工作/学习、掌握一门技能、健身等等。

首先明确目标,比如学习要掌握什么、达到何种程度,减肥健身要达到什么效果。其次制定准则,即达到实现目标的拆解项目,比如减肥健身,定义为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等。 最后明确流程,可以参考下面几点:

  • 拆解所有工作的任务项;
  • 将工作任务项按主次顺序整理,形成标准流程;
  • 在实践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流程;
  • 总结与复盘。

通过系统思考模式,就是明确目标、制定准则、定义流程,不断完善流程。将事情高效地做好。

如何进一步提高实践系统思考的技能?主要的努力方向如下:

第一,进一步阅读相关图书,或参考其他学习资源,学习更多系统思考的专业知识。

第二,参加“系统思考应用实务”培训,学会使用系统思考常用方法与工具,并加深对系统思考原理与精髓的理解。

第三,在实践中,结合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应用系统思考基本工具与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尝试使用电脑软件建模与仿真工具,更为精准地理解系统的动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