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犯错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云语禅心 2022-07-23 发布于河南

前天,在小区开超市的朋友跟我吐槽了一件事。

最近总有三个男孩频频光顾她家的超市,每次男孩们每人只买一元的小零食。

起初,朋友并没在意,直到有次点货,发现对不上账,才查看了监控。

原来,三个男孩每次都会在买零食的同时顺点东西,有时是一个小玩具,有时是一包卡片。

朋友想方设法联系上男孩们的家长,三家家长看到视频的反应大相径庭。

朋友不无感慨地说:“没想到,孩子的一个错误,竟然轻而易举就将父母分了高低。”

确实,同样的错误,不同的教育方式,父母的层次立见高下,孩子的结局也必然不同。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无视,是摧毁孩子最简单的方式

三男孩之一的林林,他妈妈得知此事的消息时,一脸不可思议,很坚定地说:

“我的儿子我了解,他不会偷拿别人的东西,一定是被另外的孩子带坏了。”

自始至终,一句道歉的话也没有。

结果没过两天,林林又故技重施,被朋友抓个正着。

这次林林妈无话可说,气愤地甩下钱,推搡着儿子走了。

心理学上有个“破窗”效应,

指的是一个看似轻微的过错,如果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者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大的错误发生。

小错误往往是大错误的根源。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视而不见,不加以约束,

孩子就不知其为错,由小错发展成为大错,造成终生悔恨。

想起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个事例。

小时候,男孩跟着妈妈赶集,经常看到妈妈在摊前挑挑拣拣,趁着摊主忙于应对其他顾客时,妈妈会顺一样东西放进篮子,有时是几棵小菜,有时是一个水果。

渐渐地,男孩也学会了。

有一次他成功偷拿到一串葡萄,妈妈微笑着摸了摸他的头。

文章图片4

他大受鼓舞,在这条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小学时,他看到老师奖给优秀学生的本子上有个大大的“奖”字,他羡慕得不得了,竟趁没人时溜进办公室偷拿了一个;

中学住校时,寝室的同学时不时有丢钱的,和他有关。

步入大学,小偷小摸已经满足不了他了,他开始偷窃手机、电脑之类的贵重物品。

最终,大学没上完,他就被开除了。

他说,是妈妈毁了他的人生。

从他第一次偷拿一串葡萄,妈妈没有制止反而赞许开始。

想起《我是演说家》中,齐艳艳警官做了一篇《少年犯罪谁之罪?》的演讲。

她说:“在对青少年犯罪的工作研究中,我发现百分之八十的孩子,都是因为家庭功能失调,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小错不纠,大错铸成。

孩子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领路人的父母没有给出正确的教导。

面对错误,父母不无视,不敷衍,孩子才有准则,有担当。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仇视,会将孩子推得更远

晓天是三个孩子中最大的,目前正上三年级。

晓天爸爸得知儿子偷拿超市的东西,上去就踢了儿子一脚,边踢边骂:

“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不争气的东西!

家里缺你什么东西了,你干出这么丢人的事!

我是不想管你了,走走我把你交给警察修理修理。”

晓天吓得直退缩,边哭边喊着:“爸爸,我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晓天爸爸的做法,让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则新闻。

安徽一个女孩跟着爸爸逛超市时偷拿了一个糖果,爸爸看到后非常气愤,一气之下将女儿带到派出所。

文章图片7

女孩在警察面前哭着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再不偷拿东西了。

孩子犯错,父母不姑息,想用非常手段让孩子长记性,以后不犯同样的错误。

这样的初心无可厚非,但是方式方法是否欠考虑呢?

赫伯特·斯宾塞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全书》中说:

“如果当众出孩子的丑,当着外人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很难立足社会。”

孩子犯错后,内心本就恐惧,最需要的就是最亲近之人的耐心教导。

这样孩子才能卸下心理负担,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走上正轨。

此时,如果父母把教育孩子的机会假手于人,一方面是逃避教育子女的责任,另一方面也会使亲子关系出现裂痕。

孩子可能自此不再相信父母,以后遇到人生难题,也不会向父母求助。

犯错的孩子,是更需要爱的孩子。

聪明的父母,都会给孩子有尊严的爱。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正视,和善而坚定地纠错,滋养孩子一生

面对同样的错误,相比林林妈和晓天爸的做法,轩轩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级别。

轩轩妈先是询问儿子偷拿卡片的原因,原来轩轩和同学玩卡片游戏输了,他想得到卡片给同学。

可是平时妈妈不赞同他玩卡片,他才做了错事。

后来,轩轩妈带轩轩来超市道歉。

轩轩先是给朋友鞠了一躬,然后说:

“阿姨,对不起。我不该不付钱就拿走卡片,我以后不会这样做了。”

我和妈妈约定,从今天起开始捡废品卖钱,把卡片的钱还上。”

轩轩不知道的是,其实妈妈已经偷偷把钱补上了,只是想用这种方法能让他从中吸取教训,为做错的事负责。

朋友由衷为轩轩妈的做法点赞。

面对孩子的错误,妈妈和善而坚定地纠错,孩子一定未来可期。

我的表妹和轩轩一样幸运,有位有原则又有温度的妈妈。

表妹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阵迷上了吃跳跳糖,有东西在舌头上跳来跳去,那感觉美妙极了。

可妈妈觉得小孩子吃糖多了容易有蛀牙,便很少给女儿零花钱。

有次,表妹趁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偷偷拿了妈妈10元钱。

没过多久,妈妈就发现钱少了,但她并没有动怒,而是心平气和地询问女儿:

是不是她拿的,并表示不会打骂她。

听了妈妈的话,表妹悬着的心放下了,她如实告诉妈妈事情的原委。

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

“未经允许就拿别人的东西,这叫偷,自己家人的东西也不行。偷拿东西是非常不正确的行为。

以后你非常喜欢一样东西可以告诉妈妈,妈妈会考虑的,或者我们一起想想怎么得到它。”

之后的半个月时间,表妹每晚都为妈妈做手工坐垫打下手,以此将功补过。

表妹至今都非常感激妈妈对她和善而坚定的教育,让她逐渐养成讲规则、知敬畏、懂担当的良好品行。

心理学家李子勋说:“孩子犯错是一种发展需要。”

不曾犯错的孩子,也是不容易长大的孩子。

父母唯有正视犯错,才能化害为利,让犯错变成孩子的成长契机。

文章图片10

美国托德·帕尔在《犯错没关系》里说过:

“小孩对待错误的方式都是从父母身上模仿而来的。父母如何对待错误,孩子便会如何对待错误。”

父母无视错误,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摧毁;

父母仇视错误,孩子会在愤恨中离父母越来越远;

父母正视错误,孩子才能得到滋养一生的爱。

育儿路也是父母的漫漫修行路。

愿为人父母的我们能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给孩子和善而坚定的教育。

愿我们的孩子在错误中得到成长,一路成长一路蜕变,活出最自我的模样。

—— End ——

文章图片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