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育儿:妈妈带不愿学习的女儿捡垃圾:恰到好处的吃苦教育,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蓝羽

 丄学号 2022-07-24 发布于广东

作者┃蓝羽  朗读┃蓝羽

指导┃郭新爱  编辑┃丄学号

最近刷到的一个视频。

无锡的一个小女孩,假期不愿意写作业,天天看电视,妈妈怎么说也不听。

无奈的妈妈,只好带着女儿出门捡垃圾。

视频里,妈妈一直在催促女儿快点捡,不要磨磨蹭蹭的。

小女孩却边哭边讨价还价,要求妈妈帮她写作业。

这位妈妈带女儿捡垃圾的目的,是想让女儿懂得生活不易,要好好学习,最终却变成了母女间的对峙,并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

吃苦教育,是这几年比较流行的教育方式,通过让孩子吃苦,达到教育的目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指出:

“吃苦教育应该强调孩子的主动性,唤醒他们挑战自己、适应艰苦环境的意识。让他们在接受磨炼和挑战的同时,感受到美好和难忘,'吃苦教育’才有效果。”

盲目地让孩子吃苦,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恰到好处地吃苦,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

01

吃苦教育是一种进步

白岩松的儿子白清扬,是个成绩优秀的孩子,这与白岩松的教子有方密不可分。

白岩松的儿子,与其他“星二代”相比,显得极为低调。

这是因为,作为公众人物,白岩松并没有过多地为孩子铺路。他认为,孩子的人生,应该让孩子自己努力争取。

白岩松表示,“逆境出人才”,让孩子吃点苦,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学习上,白岩松认为,要让孩子吃吃自律的苦,养成自律的习惯,克服自身的惰性,看似辛苦,却可以让孩子一生受用无穷。

生活上,白岩松认为,要让孩子吃吃缺钱的苦,尝尝独立的苦。

这里的缺钱,不是告诉孩子家里很穷,而是杜绝孩子攀比,培养孩子理性消费的观念,这样,孩子才能更懂得珍惜和感恩。

而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则是让孩子自我管理,学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能够照顾好自己。

思想上,白岩松认为,要让孩子吃吃挫折的苦。失败是一种常态,让孩子适当地受挫,虽然这个过程会让孩子难受,却也是对孩子心智的磨练。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越来越多的家长,如同白岩松一样,意识到孩子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与其让孩子在外面碰得头破血流,不如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让孩子吃点苦,磨练一下心境。

从“不能让孩子吃自己吃过的苦”到“让孩子尝尝生活的苦”,这是一种教育观念的进步,体现了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成长。

的确,适当的吃苦教育,能够磨炼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对抗挫折的能力。

02

吃苦教育,目的是教育

军训,是比较常见的吃苦教育。每到暑假前后,各中小学都会开展形式不同的军训活动。

前两年,一则高中生军训死亡的新闻,却让无数家长心惊。

2020年8月,高一男生小王,在军训时突然晕倒,呕吐。紧急送到医院后,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不幸身亡。

军训的目的,本应是增强学生体质,磨练学生意志。

如果片面的追求“吃苦”,不考虑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让学生如同真正的军人一样顶着烈日高温训练,损伤了学生的身体,这样的“吃苦教育”,岂不是得不偿失?

与之类似的,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操之过急的“吃苦教育”: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

一位博士爸爸,逼迫7岁的儿子,和5岁的女儿,学习高数,背诵中学的古文。

孩子学不会,这位爸爸就对孩子谩骂殴打。

孩子的妈妈不赞同爱人的教育方式,多次劝阻,都没有效果。无奈之下,这位妈妈只好向法院求助,为孩子们申请了“保护令”。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田国秀指出:“现在孩子的吃苦,核心目的是培养抗挫折能力、顽强的意志力和战胜自我的能力,精神上的吃苦才是当代社会素质教育的重点。”

让孩子吃点苦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而不是为了惩罚孩子,更不是为了把吃苦当做一种仪式。

吃苦教育,重点是教育,而不是吃苦。让孩子为了吃苦而吃苦,不是教育,而是矫情。

03

吃苦教育之前先找到问题的根源

前段时间,朋友被家里的孩子搞得焦头烂额。

朋友的女儿,本来是个听话乖巧的孩子,成绩不算突出,但也不差。加上性格讨喜,在学校里很受老师喜欢。

但是,临近期末考试,小姑娘突然表示不愿意读书,不肯去学校。

朋友以为孩子的叛逆期到了,各种威逼利诱,都没有效果。

无奈的朋友只好强制把孩子送到学校,结果却接到了老师的电话,孩子逃学了。

气急败坏的朋友,同样想到了吃苦教育。她给孩子批发了一些冷饮,让孩子在夜市摆摊买冷饮,以为孩子吃不了苦,几天就会妥协了。

没想到,孩子在夜市摆摊居然摆得挺开心的。阴沉了多少天的小脸上,也挂上了甜甜的笑容。

但就是不能谈读书,一谈读书,孩子立刻情绪崩溃。

无计可施的朋友带着孩子去进行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师的干预下,孩子才说出实情:

小姑娘因为讨老师喜欢,被同学嫉妒。班上有个比较霸道的同学,带头欺负小姑娘,不仅孤立她,还带人在路上拦着威胁她。

小姑娘性子软,不懂得反抗,又不敢跟大人说,久而久之,就对上学产生了恐惧心理。

得知真相后,朋友出面解决了问题,朋友的女儿又成了原来那个乖巧听话的孩子。

孩子厌学,抗拒读书,是令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但是,面对孩子的问题,“头疼医疼,脚疼医脚”,动不动就让孩子吃点苦头,这是不明智的。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

“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

孩子出现问题,简单粗暴地矫正往往于事无补,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04

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说:

“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孩子的大部分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教育的问题。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习惯养成,人格建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要想教育好孩子,家长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

吃苦教育虽好,却也只是一种教育形式。教育才是根本目的。

为了让孩子吃苦而吃苦,那不是教育,是虐待。

只有找到孩子的问题根源,有针对性地进行吃苦教育,让孩子恰到好处地吃苦,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


赞赏归作者



作者  朗读者┃蓝羽

蓝羽,来自新疆石河子,中学教师,科技创新辅导员,热爱读书与写作,教育育儿文创作者。愿用文字温暖世界,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被温柔以待。期待与更多同行相遇,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山伯教育指导┃郭新爱

郭新爱,深圳市某小学校长,一级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宝安区先进教育工作者,曾担任德育处主任,从事教育34年,热爱书法和文学创作,作品屡获各级各类书法文学比赛大奖,关注青少年成长、心理教育和亲子养育综合素质教育。

点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