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中小学教育》22年7期 湖北省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 向定军 邮编:444324 摘要:逆向思维是指从某个角度、层次或侧面去进行逆向思考,当这一思路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地转移到与其相反的思路上去,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它是人类高级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性思维表现的一个方面,它要求从新的角度创造性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因而有助于淡化知识结构,消除思维定势的负迁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和反应性。在进行逆向思维教学的过程中,应从点滴渗透入手,抓住机遇有步骤地进行逆向思维的教学。 三、在灵活解题中培养逆向思维 解题是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练习常态,只有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展数学素养,才能依托解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学生提升逆向思维能力后,解题技巧、速度和质量都会有所提高。高中数学题目复杂,如果只按照常规的思维和方式进行解答,难以得出思路,利用逆向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和效率。 四、在数学概念对比中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只有系统掌握数学概念知识,才能在解题时调用概念,并得出正确答案。传统的数学概念教学是通过概念的呈现、讲解后,让学生对概念的知识点进行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强化对概念的理解。为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师除了对概念进行正向推导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反向进行概念的思考,使学生在对比中深化对概念的了解,进而有效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首先,通过相反数学概念的对比,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高中数学体系中有一些相反的概念知识,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通过这些相反概念的对比,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如教学“反函数”时,因学生之前学习过函数知识,教师可以从函数概念进行引入,引导学生从反向思维的角度进行了解和探究。之后,教师将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图像等进行对比,目的是通过差异的突出,强化学生对逆向思维的感知。 其次,通过概念属性的对比,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对不同概念的属性进行对比,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映射”时,教师可以设计逆向思维训练,先设置A→B概念为集合A到B的映射,之后请学生判断集合A和B中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师利用逆向思维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先假设集合A中没有剩余元素,且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都能与集合B中的元素进行一一对应。此时,观察集合B会发现,剩余的元素并未在集合A中找到对应项,那么可以得出映射有两种形式,一是一对一,一是多对一。教师通过概念属性的对比,能帮助学生从不同方向进行数学概念的理解,进而掌握概念的本质,发展逆向思维能力。 五、在数学公式逆向应用中培养逆向思维 公式是数学知识学习的另一个重点,要解答数学题目,首先要熟悉数学公式,并能灵活应用数学公式。在利用数学公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前,教师要保证学生能熟练掌握和应用数学公式,能理解数学公式中的每个符号的意义。在学生掌握公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正向思考,理解公式,并掌握公式逻辑关系,进而利用公式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 首先,在公式逆推中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反向进行公式的推导,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如高中数学中的余弦变正弦,升幂公式等,都可以通过逆向思维进行推导,进而得出正弦变余弦、降幂公式等。学生通过逆向推导,不仅能灵活掌握数学公式,还能在解题时高效应用,进而解决数学难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反复进行训练,目的是通过知识巩固锻炼逆向思维,在理解公式本质的基础上提高解题能力。 其次,在公式逆向应用过程中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对公式的逆向应用锻炼的的是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训练的是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学生的公式逆向应用可以通过一个公式进行不同变形,以解决不同问题,能有效发展逆向思维能力。如高中数学中的三角函数是重点知识,也是经常考查的内容。在实际教学时,由于三角函数公式涉及不同题目的解答途径和方式,所以教师可以逆向应用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的提升能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能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利于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深入挖掘可应用逆向思维进行解决的问题,并通过概念对比教学、公式逆向应用和题目灵活解答过程中强化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最终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中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