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梁河战败后,看宋军“满城战役”是如何用智商战胜辽军!

 思明居士 2022-07-24 发布于河北

自公元979年七月的“高梁河一战”,赵光义受伤逃返之后,赵光义和宋廷就一直畏惧辽国耶律休哥的骑兵趁胜追击,深入宋境。于是,在同年的七月下旬和八月份,赵光义就进行了一番宋国北境的军事防御布置,既防着辽国军队的南下,也在进行着反击,一血前耻的战争预备。种种因由,汇聚在景德四年的九月,就爆发了著名的“满城之战”。

满城之战,其实没有一方是被动的,辽国韩匡嗣和耶律休哥南下,想着一举冲破宋军防御。而刘廷翰以及李继隆等将领和战争领导,也同样早在赵光义逃返后的迅速布局下,提前做好了军事布局,站稳了脚跟。所以满城之战前后的摩擦,都是一场战争酝酿的必然,双方势均力敌。

辽军自“先降后危幽州城”,再到“杀得宋主中箭逃窜”,高梁河战役,是给辽骑兵打了巨大鸡血的一战。早在北宋统一战争灭绝北汉之际,辽国就曾出兵增援,从而与宋军遭遇被打败,史称“白马河战役”。而高梁河战役,则就是两军颓势和实力的一次正面证明和优势颠倒,顺着这场打灭赵匡胤留下大部分禁军的战斗之后,辽主想借此机会,再次侵蚀宋国力量。

“满城之战”的局势背景。

(1)主动方(辽国):辽军解围幽州大胜,辽宋局势强弱分明。

辽国的历史要比宋朝还早上几十年,可辽宋之间,却没有真正地发生过正面冲突,只是通过中间缓冲带的政权斗法。白马河战役,也只能算是一次非正式的两国交战。而真正让辽宋双方明确实力差距的,就是高梁河战役。高梁河战役,宋军被反胜为败,辽军耶律休哥和骑兵力量大发神威,于是九月,趁胜追击南下,攻至徐河。

秋七月癸未,沙等及宋兵战于高梁河,少却;休哥、斜轸横击,大败之。......九月己卯,燕王韩匡嗣为都统,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惕隐休哥、南院大王斜轸、权奚王抹只等各率所部兵南伐。——《辽史》

文章图片1

(2)守卫方(宋国):七月折损于北京,利局受逆,军事、战争经济遭受打击,赵光义反向守护北境。

自太平兴国四年六月起,赵光义和曹彬组织军队前往镇州,随后一路北上,大多数辽兵不战而降,可因为后备战队的全面压进,导致后方救援无望,利局被耶律休哥切断,损失惨重。到了九月,宋国对辽军都是充满着一种恐惧心理,而决策失误的赵光义,保持了最后一丝清醒,提前御兵拱卫两国边疆线,在徐河的另一侧。

庚寅,命崔翰及定武节度使孟元喆等留屯定州,彰德节度使李汉琼屯镇州,河阳节度使崔彦进等屯关南,得以便宜从事。帝谓诸将曰:“契丹必来侵边,当会兵设伏夹击之,可大捷也。”——《续资治通鉴》

满城之战双方布局

满城之战是一场双方都有意图的军事遭遇战。辽景宗借着前战神威,没有想过绕路偷袭到开封,而赵光义更是在恐惧之余,又想着借着主场优势反客为主,一雪前耻。于是辽景宗分兵两路,南下攻伐北宋重要城池镇州。而宋朝方面,则是通过提前布置的关南、镇州、定州三方力量进行边境阻击和决战,并且通过这条战事线路,进行三个据点之间的战略回防。

一、辽军的南伐路线和将领布置。

(1)、将领团队。

辽景宗九月南伐(满城之战)并没有把高梁河一战中建立神功的耶律休哥封为主将,而是把他媳妇萧燕燕的“前准公公”韩匡嗣封为了最高战役领导人。,也即是军队都统。

而监军方面,则是在高梁河一战中被围锁的耶律沙,随后才到参与“南路一线”的耶律休哥,而且不得不说,从后世的战略评价来看,耶律休哥才是这场战争,“智商在线”的一个人。

文章图片2

(2):路线分两条,一条是西行,一条则是直接南行。

惕隐休哥、南院大王斜轸、权奚王抹只等各率所部兵南伐;仍命大同军节度使善补领山西兵分道以进。——《辽史》

西行军并非是中央主力,但是也同样十分重要,又当时的辽国山西节度使带领兵马走北汉的老路下去,剑指徐州,而南路军队,又休哥和耶律斜珍为主,吞并南京,也就是幽州城前,预备两路力量整合,发动冲击。其中南部骑兵较多,路线平坦,冲击北宋,势无可挡。

二、宋军防御形态和人员配备。

(1):北宋主要防御人员。

此次宋军主战的将领是刘廷翰。刘廷翰身兼镇州都钤辖与云州观察使两职。不过刘廷翰这个职位和战役地位却是不对等的,因为当时的观察使,是要比节度使更低一个等级的职位,所以可见赵光义在安排上的一种政治制衡。

而后定州有高梁河劝战的曹翰,孟元喆。镇州有李汉琼,关南之地有节度使崔彦。

文章图片3

(2):战略防御动向。

宋军在此次战役中,没有明确的攻击路线。典型地“打哪里,救哪里”。所以,自辽兵确定主攻打满城以及徐河后,曹彦在原地防御后,镇州守卫的李汉琼和定州军队曹翰就立即靠拢救援。

先阵于徐河,崔彦进潜师出黑芦堤北,缘长城口,衔枚蹑敌后,李汉琼及崔翰亦领兵继至。——《续资治通鉴》

宋军智胜韩匡嗣

(1):第一阶段:双方薄战,正式战略调整。

自辽军方面,山西节度使和南伐主力全体到位之后,战争进入了对峙状态。了解到了敌军的位置和状态后,先在徐河的崔彦,通过黑芦堤延西北方位而上,“蹲着草丛”准备埋伏辽军,已形成两头压制的状态,这一战争决策,十分怀疑是因为吃了高梁河战役的亏,才如此进行。

(2):第二阶段:宋军调整赵光义“阵法”,临时变换主要战斗形态。

变换阵法:

战争之所以要等到曹翰来了之后才算是正式发动,根本原因就在于,曹翰身上带着赵光义给的“八方军阵图”。

先是帝以阵图援诸将,俾分为八阵。——《续资治通鉴》

到了曹翰来到之后,他打开赵光义“未卜先知”的战阵图,准备就此安排军队的方位。可是这一安排,才出现了大批漏,因为,当时的一个将军发现,皇帝画的这八卦天书所对应的情况,和徐河对面的辽军摆得奇奇怪怪,完全不一样。

文章图片4

右龙武将军赵延进乘高望之,东西亘野,不见其际,翰等方按图布阵,阵相去各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续资治通鉴》

这个赵廷进,或许是吃过两个月前的大亏,所以冒着冒犯赵光义的忌讳,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大意就是“这样摆阵,必死无疑”啊。于是曹翰和刘廷翰、李继隆一研究,的确也是这样,不过,变换圣旨,又不是如此简单的问题,刘廷翰又不敢擅作主张。

这个被赵光义钦点的,怕死的刘廷翰在一番扯皮后,经过李继隆的拍胸脯保证后,刘廷翰才勉强答应,把赵光义的“必胜阵法”1.0变成了“必胜战法”2.0,由“八卦天书”变成了“两团阵法”。

翰等犹以擅改诏旨为疑,镇州监军、六宅使李继隆曰:“兵贵适变,安可预定!违诏之罪,继隆请独当之。”翰等意始决,于是改为二阵,前后相副。——《续资治通鉴》

(3):宋军诈降,麻痹韩匡嗣,随后大败辽军主力,大获全胜。

因为怕死,所以这一批宋军和之前老实听话,心有无敌的形象不通。先是抗命修改了赵光义的八卦天书,而后还玩起了阴谋诡计,诈降辽军,麻痹敌人,再前后夹击。

当时还没发生大摩擦,刘廷翰就派人去投降,韩匡嗣一听,自然是高兴坏了,因为通过之前宋军的惨烈失败,韩匡嗣并没有想得太多,以为理所当然,就连耶律休哥这个“老实人“都发现了端倪,但是韩匡嗣想着自己的最大功劳,没有听进耶律休哥的建议,真的准备宋军的投降。

文章图片5

先遣人诈约降,匡嗣信之。休格曰:“彼众整而锐,必不肯屈。此诱我耳,宜严兵以待。”匡嗣不听。——《续资治通鉴》

之后不久,本来心都开了花的韩匡嗣,就听见了外面的宋兵杀了过来,防御麻痹了的韩匡嗣还没来得及指挥反抗,就被打懵了,曹彦在一个方向进攻,曹翰和刘廷翰又从另一个方向冲击,把辽军的大好局势杀得一脸破败,韩匡嗣和耶律休哥、耶律斜珍只好一路败退,满城之战,自此就算分出了胜负,辽军一路北逃,宋军一路追,呈现一面倒的趋势。

追奔至遂城,斩首万馀级,获马千馀匹,生擒其将三人,俘老幼三万户及兵器军帐甚众。匡嗣弃旗鼓遁回,馀众走易州,独休格整兵而战,徐引还。——《续资治通鉴》

在辽军一路跑,宋军一路追,最后,还是耶律休哥这个军事大神迅速反应并且调整过来,还杀了回头,可惜,大势已去,辽军损失了上万人马,已经是输了,耶律休哥只好顺势回家,不得纠结。

此战中,可见脱离赵光义后,宋人得以发挥出正常的智商,打赢了这场战斗。

战后以及战争意义。

这场战后,赵光义自然是十分开心,起码等于报了大腿中箭之仇,而辽景宗呢,则是气得飞起来,最后还一度决定要弄死韩匡嗣,可最后还是被自己的老婆萧燕燕给劝了下来。但韩匡嗣也难逃被降职的宿命。

乙亥,诏数韩匡嗣五罪,赦之。十一月戊寅,宴赏休哥及有功将校。......十二月乙卯,燕王韩匡嗣遥授晋昌军节度使,降封秦王。——《辽史》

不过被降职后的韩匡嗣,地位还是不低,可见萧燕燕的“前准公公”的身份还是非常值钱的。

文章图片6

战争意义:

这一战后,辽宋双方又回到了原来的平等守势,虽然因为辽国骑兵的高机动性,宋军没有获得“高梁河战役”一般,高斩杀数量的战绩,但是起码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军事和朝廷地位,也证明了防守的可行性。

但是这一战,也同样加剧了双方矛盾,为后来的数次大战添加了战争催化剂。不过纵观历史,这一战,同样也说明了积弱宋朝,其实也是具有抵抗北方游牧的力量,突出了后来的军事失败,更多的因素在于军事领导的无能和指挥的失当。

参考史料:《辽史》《续资治通鉴》《宋史》#我要上头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