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执考篇106|针灸知识点接龙整理

 壹亩莳 2022-07-24 发布于浙江

针灸接龙整理

1.牙痛配穴,几乎每年必考:风火牙痛:外关、风池;胃火牙痛:内庭、二间;虚火牙痛:太溪、行间

2.腹中线从内向外:神未批(肾胃脾),距前正中线分别是胸2寸、4寸、6寸,腹0.5寸、2寸、4寸。

3.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4.八脉交会穴: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连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5.阴经郄穴多治疗血症,阳经郄穴多治疗急性痛症。

6.原络募穴口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与肝 原:渊谷冲白神腕骨,京溪陵池丘太冲 络:缺历丰孙里支正,扬钟内外明与沟 募:府枢脘章关巨元,极京膻石日与期

7.三小胆 门宫会

8.井荥输经合歌诀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现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至阴通骨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如...

9.手太阳小肠经:至目内外眦。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

手少阳三焦经:至目锐眦。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

10.中风

中经络

水沟、内关、极泉、尺泽、三阴交、委中(沟内泉泽焦萎)

中脏腑

十二井、水沟、太冲、丰隆、劳宫(井水冲龙宫)

11.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12.失眠申脉毫针泻,照海毫针补

13.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经的经脉循行与交接规律

14.有湿:阴陵泉,有痰:丰隆,泄热:大椎,曲池,合谷 温补肾阳:腰阳关,命门,肾俞

15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肺肠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囊

16.十二经脉交接规律:表里阴阳手足接,同名阳经头面部,两阴衔接在胸中。

17.胸部:肾经2寸,胃经4寸,脾经6寸

18.腹部:肾经0.5寸,胃经2寸,脾经4寸“神未批”

19.八会穴:脏—章门,腑—中脘,气—膻中,血—膈腧,筋—阳陵泉,脉—太渊,骨—大杼,髓—绝骨(悬中)——“张总蛋哥阳台打鼓”

20.针灸歌赋的十二背俞穴歌: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21.胸背腹中线:

胸部:肾2寸 胃4寸 脾6寸

腹部:肾0.5寸 胃2寸 脾4寸

背部:足太阳膀胱距正中督脉线1.5寸 3寸

22.头痛主穴:百会、风池、阿是穴、合谷;配穴:

太阳头痛:天柱、后溪、昆仑;阳明头痛:印堂、内庭;少阳头痛:率谷、外关、足临泣;厥阴头痛:四神聪、太冲、内关;风寒头痛:风门、列缺;风热头痛:曲池、大椎。

23.十二经脉分布规律:手足阳经:阳明(前),少阳(中),太阳(后);手足阴经:太阴(前),厥阴(中),少阴(后)注:(足三阴经在内踝8寸以下,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24.八脉交会穴:内关→公孙(心脾);列缺→照海(阴);外关→足临泣(少阳);后溪→申脉(太阳)25.绝经前后诸证:太溪,三阴交,气海,肝俞,肾俞(太娇气干甚?)

26.足太阴与手少阴交接于——心中;足少阴与手厥阴交接于——胸中;足厥阴与手太阴交接于——肺中

27.手太阴肺经:联喉咙。

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夹口,鼻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入上齿,环口夹唇,循喉咙

足太阴脾经: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手少阴心经:夹咽,系目。

手太阳小肠经:循咽,至目内外眦,入耳中,抵鼻。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至耳上角,上络脑

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舍本。

手厥阴心包经:略

手少阳三焦经:系耳后,入耳中,至目锐眦。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出耳前。

足厥阴肝经:过阴器连目系,环唇内。

28.前发际线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寸;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5寸;臀沟至腘横纹14寸。

29.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谐。”

30.小肠的下合穴是下巨虚。上巨虚是大肠的下合穴;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阳陵泉是胆的下合穴;委中是膀胱的下合穴。

31.特色

复溜:治疗各种汗证

合谷:滞产首选穴位

阴陵泉:湿

丰隆:痰

鱼际:掌中热

涌泉:足心热

32.灸法 间接灸

隔姜灸 温胃止呕,散寒止痛

隔蒜灸 清热解毒,杀虫

隔盐灸 回阳救逆,固脱

隔附子饼灸 温补肾阳

33.拔罐法:留罐法 罐吸附后滞留5~15分钟

34.八脉交会穴

(1)公孙——冲脉,内关——阴维脉,相配合治:心、胸、胃疾病

(2)后溪——督脉,申脉——阳跷脉,相配合治:目内眦、颈项、耳、肩部疾病

(3)足临泣——带脉,外关——阳维脉,相配合治:目锐眦、耳后、颊、颈、肩部疾病

(4)列缺——任脉,照海——阴跷脉,相配合治:肺系、咽喉、胸膈疾病

35.痛经实证主治穴位:中极,次髎地机,三阴交。便秘主治穴位: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落枕主治穴:外劳宫,天柱,阿是,后溪,悬钟。

36.分经主治规律

(1)手三阴(胸部)—-手太阴(肺 喉)、手厥阴(心、胃)、手少阴(心病);

(2)手三阳(目 咽喉 热病)—-手阳明(前头 鼻 口 齿)、手少阳(侧头 胁肋 )、手太阳(后头 肩胛 神志)(少阳太阳共治目病 耳病);

(3)足三阳(神志病 热病)—-足阳明(前头 口齿 咽喉 胃肠);足少阳(侧头 耳 项 胁肋 胆病)、足太阳(后头 项 背腰部 肛肠)(少阳太阳共治眼病);

(4)足三阴(腹部病 妇科病)足太阴(脾胃)、足厥阴(肝)、足少阴(肾 肺 咽喉)(太阴厥阴共治前阴部)

(5)任脉(中风脱证 虚寒 下焦)、督脉(中风 昏迷 热病 头面部病)共治神志病 脏腑病 妇科病

37.眩晕实证 治法 平肝潜阳,化痰定眩。取足少阳、足厥阴经穴及督脉穴 为主。主穴 百会、风池、太冲、内关;配穴 肝阳上亢配行间、侠溪、太溪 :痰湿中阻配头维、中脘、丰隆;高血压配曲池、足三里;颈性眩晕配风府、天柱、颈夹脊。

38.头痛配穴:太阳头痛配天柱、后溪、昆仑;阳明头痛配印堂、内庭;

少阳头痛配率谷、外关、足临泣;厥阴头痛配四神聪、太冲、内关。风寒头痛配风门、列缺;风热头痛配曲池、大椎;风湿头痛配头维、阴陵泉;肝阳上亢头痛配太溪、太冲;痰浊头痛配中脘、丰隆;瘀血头痛配血海、膈俞;血虚头痛配脾俞、足三里

39.落枕的针灸配穴:病在督脉、太阳经者配大椎、束骨;病在少阳经配风池、肩井。风寒袭络配风池、合谷;气滞血瘀配内关、合谷。肩痛配肩髃;背痛配天宗。

40.跷脉的生理功能一是主司下肢运动,可使下肢运动灵活矫捷;二是司眼睑的开合。阴阳跷脉交会于目内眦,并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故有司眼睑开合之功能。

41.足三阴经在足内踝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42.五腧穴的五行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阴经: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

阳经: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

43.《灵枢》: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44.太冲 期门 膻中 气海 气滞的常用配穴

45.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注意:

(1)连舌的描述(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肾经循喉咙,夹舌本);

(2)大肠连下齿,胃连上齿(上胃下大肠);

(3)肺经联络喉咙,少商为咽痛要穴,列缺任脉连肺系;

(4)小肠经既到目内眦,也走目外眦。

46.失眠主穴:赵婶教会神们安眠 (照海 申脉 三阴交 百会 神门 安眠)

【注】

①上下接龙重复的做删除处理,多出出现的接龙,是不同群考友之间的知识点判断,若出现重复,不做删除,提示非常非常重要。

②在整理过程中,有出现串科目的情况,是群友没有认真看接龙内容,但是知识点是重点,尽量做这个知识点的保留。

②接龙主要由考友参与,一般第一条由我引出,如中基的知识点第一条由我引出,后面我没有跟进接龙,有些人说,让我我全部列出来不是更好吗,非要大家接龙。其实,做接龙的主要目的就是大家参与,把你可能忽略而别人认为非常非常容易考的点提出来,是非常重要的,我也可能有忽略,大家参与才能多角度多层次体现出知识点的重要频度。我该列的都在我的笔记中了,我现在只能做一个引导。

图片

2022执考篇系列文章索引返回文章开头查看(如30-35为内外妇儿的歌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