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何素兰 | 家乡的路

 新用户98917666 2022-07-24 发布于甘肃

家乡的路

2017年新年第一天,我的手机总会响不停,三千里远的同学,家乡的亲友们给我拜年祝福,我沉醉在快乐幸福训。尤其是,我弟弟、侄女们将家乡门前的柏油马路用摄像机、手机拍下来传给我们瞧,他们一个个惋惜说:“姐姐你才该一起回老家过春节,看看家乡的公路,车已从家门前通过,太方便了……”我喜出望外高兴地说:“现在家乡算是飞跃,这是半个世纪梦寐以求修乡村路的愿望2016年终于实现了!”。他们说“政府支助大部分资金,家家户户已出了部分钱,为老百姓修好了乡村公路,为子孙造福了呀!汽车可以开到屋面前,进城买卖做生意太方便了……”

看着手机我反复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家乡门前的公路,一条像白色腰带似的公路穿过坡稻田蜿蜒点缀青山绿水间。为家乡增添一道独特的风景。还有那刚建好的一排排新房,雪白的磁砖墙黄瓦很醒目;一片片青葱绿油油的菜地;清波荡漾的大堰塘,成群畅游的鹅鸭,层层梯田……

此时,我魂飞梦绕,我的心已跟着飞回了久别的故乡,去看看新修的公路。啊!故乡,你如今越来越美丽让人神往赏心悦目,人们早已丰衣足食,张张笑脸像花儿开放,日子都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古人有句俗话:“要想富先修路。”

如今终于实现了!今非昔比,激动得我眼泪情不自禁的滚出来。回忆几十年前,山路弯弯羊肠小道,出入爬坡坎路,赶集市都是步行去,坡坡坎坎,最近的路也要步行有五六里,南方雨水太多,下雨天全是泥泞路十分难行,不小心就摔一身泥水。不忘小时候上学,雨天稀泥路十分难走,常常摔跤,尤其在冬天穿着单薄衣裤,寒风刺骨,手脚冻的像胡萝卜,写字握不住笔,全身发抖。那时连一双胶鞋也买不起,没办法只好光脚去上学,提上布鞋到学校后擦擦脚再穿上。在冰天雪地踩着嚓嚓的冰渣去上学。家乡那崎岖的山路铭记在我脑子里很深很深。

到区政府是15里山路,来回三十里远。尤其是生病的乡亲们,乡镇医生又治不了病,只有梆把椅子抬滑杆,小心翼翼地走在羊肠小道,崎岖山路抬病人到县医院。由于路上拖延时间久,无论老人还是小孩死在半路上真不少,由于交通不便造成多少悲剧。

父老乡亲们每次赶集去县城卖东西,必须在头天准备好需要卖的东西,背篓、竹筐、木材、桔子、干豆、鸡、鸭蛋……总是天不亮摸黑上路,一路上小心翼翼跌跌撞撞挑着担或弓腰,背着几十斤背篓。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赶集,面朝黄土背朝天,累死累活为了一家老小生命。我的勤劳善良的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八个子女,忍饥挨饿,在那些坡坎山路上,受过多少苦和累,年纪轻轻就病逝,没穿过一件像样衣服,没吃过口好饭,耗尽最后一滴血。很多乡亲他们没有看到改革开放家乡的巨大变化,改革四十年后,家乡修公路到家门口,儿孙满堂大部分生活在城里,有的在乡下也盖了砖石房,回忆,我们总是情不自禁会怀念过早去世的父母,鼻子总是那么酸酸的……

家乡的路啊!我心中永远铭记的路,你是吉祥的路,幸福的路。

作者简介

何素兰,女,19561月出生,党员,中专学历,曾当过小学教师,后调入北方工作退休,石家庄市作协、省作协会员、河北散文学会会员,写作二十年,文章总在中国各征文赛获过多次奖,省市也有奖,现攻读老年大学文学班。

2013年已出个人作品集是实。

主编:高梁

编委:贾录会 刘小荷 王宁伟 王新荣 张满珍 唐静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