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高宏 | 春天里的思念

 新用户98917666 2022-07-24 发布于甘肃

高宏,中学语文教师,甘肃庆阳人。生于六十年代,大专文化。喜好旅游和阅读,工作之余,常寄情山水间,游目文字中。有诗歌、散文散见于省内外报刊、杂志及微信公众平台。

春天里的思念

高宏

农历二月初四,这是一个让我今生刻骨铭心的日子。二十二年前的二月初四,我77岁的父亲因突发脑溢血,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从此我们兄妹几个成了没有父亲的人,那一年我34岁。

二十二年过去了,我曾以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对父亲的思念会被岁月的河流冲淡一些,但事实恰恰相反,时间越久,思念越重。我无法走出对父亲的长长的思念,也无法消除失去父亲的悲哀,冬去春来,花开花谢,唯有对父亲的怀念未曾改变……

1997年3月12日(农历二月初四)记得那天是星期三,上完早晨第一节语文课,堂弟小勇来到学校,告诉我说:大爹病重了,你去请个假,把婷婷领上回家。当时女儿只有七岁在我教书的镇小学上二年级。我匆匆为我和女儿办理了请假手续,骑上自行车带着女儿和堂弟一起回家,半路上我再次问及父亲的病情时,堂弟告诉我,父亲己经去逝了,我犹如听到了晴天霹雳,一下子惊呆了,跳下自行车,感到天旋地转,整个人扶住自行车也站立不稳,似乎随时都会倒在地上。我怎么也不会相信这个事实,因为星期天下午我和女儿去学校时,父亲还好好的,他还亲自拉着女儿的手,送我们走出大门,站在那里目送我们走了好远一段路,没想到父亲的这次送别竟然是我们父子间的最后诀别!一霎时我悲从中来,放声大哭,堂弟我女儿也哭出了声,路上的行人被我们三个人哭声惊的莫名其妙……父亲的突然离去,让我尝到了人世间最大的悲痛,父亲过了大半子的苦日子,等到我们都大了,工作了,好日子刚刚开始,他却这么急匆匆的走了,真是“子欲孝,而亲不待”啊。作为儿子,我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在父亲临终的时候没能守候在他老人家的身边,每每想起,都会让我痛心疾首,悔恨交加!

料理完父亲的后事,我又回到学校,继续着我的教学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么多年来,只要一闲下来,或者在某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父亲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和他生前的点点滴滴,就会象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

父亲的一生命运跌宕起伏,只有高小毕业文化程度的他,早年曾担任过当时的芮岭乡的乡长,后来被调入商业系统担任当时的供销社主任,曾被选送到兰州商业干部学校学习一年后,调到当时的庆阳一中后勤处工作。他天赋聪明,心灵手巧,勤奋好学,而且兴趣广泛,集邮、养花、书法、绘画、手工雕塑均有涉猎。

他为人忠厚善良,一生善良低调。作为爷爷的长子,他上孝敬父母,下关心兄弟晚辈。直到现在我们和侄孙辈谈及他的时候,他们会罗列出父亲的种种好处和他身上的优秀品质来。

在我两岁那年,因为当时国家政策精减城市供养人口,支援农业生产,在当时集中了众多优秀知识分的庆阳一中,父亲因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原因被下放回农村劳动。父亲带着我们一家插队到合水太白安子坪的王家台。在那里整整生活了十年。从一个国家干部变成农民,父亲并没有因此而悲观和消沉。

他认认真真地当起了农民,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在生产队里干活,担土运粪,插秧收割,春种夏收,平田改土,兴修水利,边学边干着他之前从未干过的繁重的体力活儿,努力挣工分,养活着我们一家大小。在别人的眼中父亲是个文化人,加上他心灵手巧,他干过记工员,在修建水坝和平田整地时,修理过架子车,也得到过当地父老乡亲的特殊照顾。父亲平和待人,忠厚善良给当地人留下了很好的口碑,多年以后,我在距离父亲当年居住不很远的地方教书,受父亲之托,曾多次去王家台看望父亲当年邻居好友,他们会给我叙说好多好多关于父亲为人处事的优点来。

1975年,我们从合水太白迁回原籍西峰,落实有关政策时,给了父亲相关待遇,再后来,我们兄弟姐妹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成人,有了各自的事业和家庭,有能力孝敬父母,让父亲颐养天年的时候,他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天常地久应有时,此恨绵绵无尽期,对父亲的愧欠和内疚成了我今生永远挥之不去的隐痛.……

早春二月,春风和煦,又到二月初四,站在旷野之上,遥望枯黄色芦苇中父亲的坟墓地,默默地在内心深处告慰父亲:你的子女和孙子孙女们,没有辜负你的期望,他们都在各自生活和岗位上成就自己的事业。父亲您就安心吧!

2019年古二月初四于西峰

原创:高宏    编辑:高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