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评论】 付兴奎 | 为前进的回眸 --- 陇东女诗人优秀诗歌作品集《时光回眸》序

 新用户98917666 2022-07-24 发布于甘肃

付兴奎,庆阳本土作家,庆阳市作家协会主席,长期致力于陇东乡土散文的创作和研究。在《四川文学》《华夏散文》《中国西部散文选刊》《雪莲》等刊物上发表散文作品多篇,著有《城乡纪事》《吾乡吾土》《流年》《纸上的村庄》散文集多部,曾获甘肃省黄河文学奖。

 为前进的回眸

---陇东女诗人优秀诗歌作品集《时光回眸》序

傅兴奎

作为《豳风七月》的诞生地,进入新时期的陇东诗歌,经过众多诗人的接续努力和深度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陇东地域特色和精神内涵的诗歌风格,2014年,陇东诗群入围“21世纪中国十二家影响力现代诗群流派”,标志着中国诗坛对陇东诗歌群体创作的认同。以段若兮为代表的众多女性诗人,以其敏锐独到的观察,真纯细腻的描述,灵动睿智的思考,让读者们眼前为之一亮。

一、乡土情结的感性表达

以高天厚土农耕文明著称的黄土大地,是陇东诗人生命诞生的摇篮,也是她们心灵的归宿,由此决定了陇东女诗人特有的诗歌属性。

我在祖国的版图上寻找\找日思夜慕的甘肃\找喂育了我的黄土地\找脊梁一样坚挺的高山、匍匐的沟川\找苦涩的记忆甘甜的清泉水\找坡头刮过一场风吹散的炊烟\找六月黄土下的一场透雨\找麦粒一样小小的马沟村(刘玲娥《故乡》)。

总有一些名词和动词\以小刀子的性格行走大地\比如烧酒 ,比如红富士苹果的甜脆\比如男人的粗声大气,女人的伶牙利齿\比如老汉在太阳旮旯冒出的旱烟味。(张立华《在北方》)。从女诗人热辣辣的诗行中,我们随处都能发现她们对一方水土热辣辣的亲情和依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使繁衍千年的农耕文化传统因此而出现了错位、分化和断裂。由此造成的创伤和迷惘,加剧了诗人们内心深处固有的乡愁。她们依恋自己的故乡,但却不甘心一辈子固守封闭的乡土。她们向往外面的世界,又无法割舍与生俱来的那份亲情。既然二者不可兼得,取舍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分裂和痛苦思考自然无法避免。生活不是诗,诗人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必须做出果断的选择。

此时再多的温度\我知道已保持不了更多的时间\我身上的一切留恋,短暂的依赖\随风就会脱在身后(陈金凤《作别家乡》)。根植于诗人内心深处的乡土情怀,并因为空间的转换和时间的推移发生任何改变和弱化。把天空放进来\把青山放进来\把大地放进来\把干涸的小河放进来\把流失的泥沙放进来\把燃烧的晚夕放进来\把流浪的闲云放进来\把六月浩瀚的麦田放进来\把腊月平原的积雪放进来\把归巢的鸟鸣放进来\把飞舞的萤火放进来\把炊烟放进来\把老坟上枯萎的蒿草放进来\把父亲昨夜劈的干柴放进来\把母亲清晨脱落的白发放进来\把三个留守孩子的落寞放进来\把浪费的光阴放进来\把眼眶里的水放进来(刘玲娥《用异乡免费的月光煮酒》)。

不管是留守者的在场感受,还是游子们的记忆还原,女诗人的诗歌都是以大家所熟悉的陇东生活场景作为抒写的对象。这些场景是陇东大地特有的生活场景,蕴含其中的亲情和友情,也是陇东人特有的感情。诗人们的作品因此具有了独到诗歌禀赋和审美价值。

二、诗歌意象的智性发现

西方意想派诗人休姆说:“有生命的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而在庞德看来,“完成诗歌意象,就是登上了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把诗人所要表达和对生活哲理化的思考全部融入象征性的意象之中,用具体可感的意想表达深刻抽象的哲理,在智性的发现和提炼过程中获得诗歌的审美。诗歌创作是由观察感受到酝酿表达的过程,也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过程。任何诗歌意象的形成都无法也不能摆脱诗人的生活。浑厚质朴的黄土大地,传承久远的农耕文明,城镇化发展和现代文明引发的历史巨变以及由此产生的迷茫与思考、痛苦和眷恋,是陇东诗人生存的特定环境,也是提取诗歌意象的矿藏所在。纵览《时光回眸》里收录的诗歌,不管是同一区域意象横向上的组合,还是不同区域意象纵向上的比对,都是以陇东高原这个特有的地理坐标作为参照,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寻常物事作为素材来营造属于自己的诗歌意象的。

麦浪流金\玉米拔节\洋芋打花\门前的杏花谢了\杏子又熟了\村口的烟柳叶落了又成荫\坟茔上的蒿草枯了一茬又绿了。刘玲娥的《故乡》是一首关于故乡的抒情诗,诗中的所有意象都是乡村常见的自然风物,作者通过同域意象的横向组合和之前“日夜思慕的甘肃”和“麦粒一样的马沟村”,给这首诗贴上了陇东的标签。这些看似碎片化的意象,通过典型化手法处理,成为一个村庄的具象和一种乡情的传递。

太阳还老高的时候\一枚站在高梁肩上的土豆扯起嗓子\信天游的调调还没有喊野\窄溜溜天\才渗出一道道蓝  白花花兰花花\就打了陪嫁的碗(石枫恋的《土豆》)

在石枫恋的笔下,土豆既是一种普通的植物,也是众多普通人的宿命,更是蓝天之下大地之上特有的一方水土。所不同的是,她所采用的意象组合方式,既有立体的浇铸,也有纵向的延伸。《土豆》不仅反映了陇东地域色彩,而且也展示了陇东人生存状态和生命精神。诗歌的语言因为这灵动有序的组合而生动,诗歌的主题也因此变得更加深刻。

多年以后  坟头的蒿草明亮如雪\蒿草静默  是我们对人世沉重的歉意\蒿草摇曳 那是我们不曾止息的深情\活着是短暂的\只有死亡漫长而高贵\月亮站在天空千年不朽\这永恒的墓碑被我们共有(《我和仇人都老了》段若兮)

段若兮在诗歌意想的营造上的表现更为大胆和夸张,从垦荒的锄头和镰刀,到老去的马,静默的蒿草,到站在天空的月亮、变成永恒的墓碑。在生与死、荣与枯、刚与柔、动与静、高贵与卑贱、爱与恨、瞬间与永恒的意想比对中,透射出诗歌无所不在的光芒。那些意象既是一个具体真实的存在,也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更是一种高尚精神的启示。

一个地域的文化,不仅源于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而且也源于当地人的生活习俗。黄土大地是陇东诗人生命的摇篮,也是陇东诗歌走向更大视野的出发点。不管是宏观世界里的一山一水,还是微观视角下的一草一木,无不蕴涵着诗歌的灵感,传递着诗歌的意象。从宏观角度审视,悠久的的历史传承、奋斗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力量,融合了民间智慧的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构成了陇东诗歌丰富的文化内涵。较西部诗歌的豪放和大气磅礴,陇东女诗人的诗歌更加注重内在的真实,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通过细致的观察、大胆的想象、敏锐的思考和诗意的阐发,打通了诗歌和生活之间的通道,从而形成博大、深沉、自然、鲜活、深刻、唯美的诗歌风格。在那些风格多样的诗行里,北方和江南、现实和理想、古典与现代、存在与虚无的相互映衬,不仅拓宽了诗歌的空间,而且也深化了诗的精神内涵。

三、诗歌内核的理性思考

好的诗歌,不仅要借助于生动感人的生活体验,丰富多彩的意象组合,而且还要融入作者的人生感悟、审美取向和精神思考。笛卡尔说的好,我思故我在。诗人的笔触不仅要抵达生活现场,还要探求高于生活的精神立场。这种思考,不是简单的意象罗列和情感表达,而是经过沉淀的节制,是语言文字之外的理性思考。

一场雨\陪我把黑夜熬白\它知道 天亮了\你将要远行\它想用\一串脚印拴住你\用一道车辙拴住你(肖霞《远行》)。对于诗人来说,不管是时间意义上的黑夜和白天,还是真实意义上的脚印和车辙,都是诗人情感的初级阶段,是理性思考的出发点和表情达意的落脚点。通过不同表象之间的关联和延伸,才能真正升华为理想化的文学语言。就诗歌表现手法而言,意象本体和思考喻体之间的跨度越大,诗歌语言表现出来的张力就越大,诗歌所体现出来的风格的就越含蓄越深刻。

你的骨骼\要很重 很重\比铁沉  比山沉\比时间沉\我要很轻 很轻\我才觉得 \我是你的。(石枫恋《你》)。诗是诗人观察发现和思考提炼的产物,也是诗人所处物境与表达情境的契合。举重若轻或者举轻若重,通过比较和反衬,来彰显诗歌所要表达的精神主旨。

作为带有共同诗歌标签的创作群落,女诗人们的作品在体现诗歌多元化和创新特性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的暴露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诗歌意象和主题的雷同与重复,诗歌语言没有节制的泛滥,观察视野的逼仄和联想的受限,成为制约女诗人创作的最大瓶颈。这是陇东女诗人诗歌创作的短板,也是当代青年诗人写作的通病。相信通过扎实的学习和借鉴,大胆的思考和实践,勤奋的创作和历练,大家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诗歌理想。

2019年11月8日 于 西峰
----------------------

-------------------------------

关注

陇东打工文学

高粱的高粱地

就是感受美好的文化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