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千山 || 春城西北角的岔路口——普吉

 颐源书屋 2022-07-24 发布于云南
自祖国西南角的三星堆文明发现以来,华夏文明的多元化起源越来越成为了一种共识。第一部较全面反映云南远古文化的《华阳国志》中之《南中志》,就进一步把司马迁笔下的“西南夷”从只言片语敷述成了较为完整、生动的故事。三星堆文明的惊艳出土,让三迤大地(当然还有更加广阔的巴蜀大地)的远古历史细节得以呈现。云南昆明五华区的普吉,这只是微不足道的细节中的细节,上溯五千年吧,方寸天地中,也许这块阡陌纵横的土地就叫“吉”(音译,彝语中“岔路口”的意思,徐霞客记作“击”)了,那时在此生活的我们的先民可能早已“吉、吉、吉(击、击、击)”地在这个交岔路口交流着了。

“蛇龟”交汇——长虫山与乌龟山

从昆明的地理来看,普吉成为昆明西北角的交岔路口是有道理的。至少数千年来,要进入滇池之畔的昆明,南边或东边自然靠水运,陆路(即马帮道)就得从这西北角的普吉进来,又迤东、迤西或迤北,都得在这里交汇,昆明与云南西部、西北部、东北部的交流,都得在这里暂时“驻足”——人的足,马的足,货物的“足”,甚至是“思维之足”。
驻足,就得停留,然后出发——这些就得多半与经济有关啦!你说它是粮道、盐道、柴道、茶马道……其实不用分辨,都是。于是成就了“普吉”这多重古道的交通要地,交通,交通——交汇、交流;沟通、流通、畅通!而要既能“交”也能“通”,不得祭祀祭祀?于是普吉的“庙”多了起来:铁峰庵、石盆寺、观音寺、如意寺、土主庙、猪神庙……庙虽多,但除了昆明一代名刹铁峰庵外,几乎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寺、小庙,名声小,庙名杂,却星罗棋布,吉语喃喃,景象也颇可观——“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罗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祭天,祭地,祭祖宗,祭佛祖,祭神灵,保佑!保佑!“普”就是彝语中“庙多”的意思,于是乎,“庙多的岔路口”(音译为“普吉”)就成了这块土地的名字。
历史上的“普吉”,就是这样,在昆明的西北角,是昆明交通版图上一块奇特的地域。
人、马、车、货物,要从普吉进昆明城了,想要生意兴旺,前途亨达,必先正衣冠,洗涤灰尘,敬三炷香,祈福平安。驻马或驻锡普吉,喂马、更衣、沐浴、敬香,都是必须的,于是有了“普吉街”,有了“大普吉”“小普吉”,或许还有“中普吉”吧,客栈、马店、饭馆、澡堂、理发店、小吃店等等加上祈福小庙,不一而足,一时热闹非凡。普吉街住的,当然不仅仅是生意人,昆明迤北(西北)的读书学子进省城,自然也要在此歇马;文武官员要经此“交通”者,自然也要在此歇马;那些方外人士、流寓家族,许多也流连于此,投石问路。普吉就仿佛是昆明西北角的“顺城街”,渐渐也就成了昆明西北角的“农贸交易市场”“乡街子”,昆明北边(西北)禄劝、武定、富民、嵩明、寻甸以及沙朗、厂口、阿子营、白邑、散旦、款庄等地的肉食、蔬菜、大米、香油、水果、花椒、菌子等等农副产品麇集于斯,附近村镇的人与物,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踵接于斯,而想进昆明城的“城外人”以及想出昆明城的“城里人”,各怀所需,交易于斯,一时间各色人等,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人声鼎沸。
估计普吉集市的模样,就这样走过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普吉这“岔路口”可真不简单!
昆明“西北新城”大开发
近百年来,文明进步的步伐让原先古朴的“庙多的岔路口”普吉的面貌变得日新月异:随着滇越铁路建成,20世纪中叶,为增进抗战“主动脉”滇缅公路运输能力而筹划修建的滇缅铁路,也把离普吉不远的火车北站作为了起点,筹备和早期路基建设、铁轨铺架工作已经开始,普吉被选为修建滇缅铁路的仓储地。只是因为抗战局势风诡云谲的变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修建滇缅铁路的计划和规划都发生了变化,滇缅铁路最终没有修成,当年储存铁轨和列车的普吉仓库,前些年也因为城市改造而拆毁,幸存的列车车厢以及一段铁轨现保存在普吉平顶山头,作为了一段历史的记忆;北上富民、禄劝等地的公路也“鸟枪换炮”,成了一级路、高速路,原来从马帮到二级路的老公路已经不用,成为恢复生态、修复生态区域的一部分;原来必须绕过长虫山向东的路,如今因为昆明北三环长虫山隧道的贯通,已经可以“秒达”昆明北市区;向西通往沙朗、安宁的路也已畅通……
今天的普吉这岔路口已架起了高速立交桥,它标示的是现代、速度与便捷,它连接着轿子山旅游专线、昆沙公路、京昆高速、昆禄公路以及即将建成的昆倘公路、昆楚公路等等,成为了现代新昆明西北角重要交通地理位置上的一个“枢纽”或“螺丝钉”,地域虽小却不能或缺,还必须拧紧。新时代,普吉在现代新昆明中发光、发热,逐步完成了昆明五华区西北角的“岔路口”新景:五华司法行政中心、五华大健康产业中心、五华新教育中心(省区块链中心)……老“岔路口”普吉早已旧貌换新颜,甚至是脱胎换骨,新“岔路口”支撑起的是现代城市的新功能和新的生活方式,在车水马龙、经济日益繁盛的今天,普吉已然成为了“普施吉祥”的代名词,每天在发展进步的漫漫长途中,在风声,人声,车声,城市发展的拔节声中,我们欣喜地仿佛又听闻到那高一声,低一声,已穿越千年、充满无限祝福至今依然嘹亮、清越的声声天籁:“吉!吉!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