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家汇源景区之五-徐家汇公园、百代公司旧址等

 hsgzlgg 2022-07-24 发布于山东

徐家汇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徐家汇公园

徐家汇公园总占地面积约为8.47公顷,一期为原大中华橡胶厂地块,约为3.3公顷;二期是原中国唱片厂地块,约为3.7公顷;三期为宛平路周边旧居民住宅地块,约为1.47公顷。徐家汇公园通过保护和利用历史性建筑物,既吸收了国际上的园林精华,又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主要景点有老城厢、新一代、纪念烟囱、希望之泉、景观天桥和沿衡山路花园等。

老城厢是以黄浦江的形状来勾勒,配合黄浦江缩影水系,在小河的环抱中相应上海县城内外的位置,设置的花园,用青砖铺地的小径给人以历史的感怀。运用下沉手法限定空间,模纹花坛勾勒出老城厢内交错的道路网。

新一代是由美国雕塑家曼纽尔·卡博内尔(Manuel Carbonell)制作、授权的大型雕塑。 

纪念烟囱原高28米,原为大中华橡胶厂的排烟设备,建于民国十六年(1926年)。徐家汇公园建造时,在烟囱表面包裹了一层类似纤维布的特殊材料,用以防蚀加固。并且将烟囱加高11米,在其顶部安装一个不锈钢锥状、镂空且内部布满光导纤维的新装置。

希望之泉雕塑高9米,宽6米,坐落在面积达240平方米的喷水池内,雕塑前方下面有26根水柱,可组成3种不同的曲线型水幕。

雕塑后面的小广场中间有一块巨石,正面刻有“尚法”两字。

后面刻着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小广场上还放置着几个石磨。

由大中华烟囱下的小广场向宛平路延伸,有一座景观天桥,长愈百米,贯穿整个公园的空中走廊,也是公园观景独具特色的场所。人们走在上面可以观赏园内风景,感受着鸟语花香的清闲。

还有一个小湖叫汇金湖,湖里放养着十多只黑天鹅,湖水里放养了许多金鱼和乌龟供人们观赏。

景观天桥是由大中华烟囱下的小广场向宛平路延伸的天桥,长约百米。

采用充满现代气息的钢结构和玻璃,是贯穿整个公园的空中走廊、观景独具特色的场所。

竹林和瀑布

百年香樟。

百代公司旧址

百年香樟和大型雕塑《新一代》的北面,就是百代公司旧址,建设公园时保留了原百代公司的办公楼,又称小红楼。百代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唱片制造和经营公司。1908年,法国百代兄弟在上海、香港等地设立分公司。位于今徐家汇公园内的一幢三层“小红楼”是当年百代公司办公地之一。1952年为中国唱片总公司上海唱片厂。

唱片刻纹机

建筑外墙为清水红砖墙面,转角设浅色隅石,朝向画院底层为双柱式敞廊,采用爱奥尼双柱,白色混凝土宝瓶栏杆,且饰有常春藤石瓶。二层设有阳台。

北入口门廊的雨棚弧线优美,门洞上沿也有曲线呼应。百代小楼仍保留着以南向空间为主的空间格局。

金牌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

室内天花、木护壁、壁炉、线脚等装饰延续建筑风格,材料工艺精致考究。

豪华的吊灯

北面的盘旋楼梯直通顶层,相当气派,楼梯护手栏杆精美,起步处雕花繁复,转折处用方形杖式望柱造型浑厚。

唱片。

黎锦晖

周璇

唱片

三十年代的房间陈设。

烟灰缸

落地灯和电话

石库门玄关镜

老式留声机

老店招牌

华生牌电风扇

董浩云航运博物馆

董浩云航运博物馆由香港董氏慈善基金会和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于1896年)联合创办,设立于交大新中院。楼高二层,西式建筑,内有天井,是学校早期学生宿舍。

正在举办展览“溯源·启航”。

展厅面积600平方米,内有中国航运史馆和董浩云陈列室,将作永久陈列。中国航运史馆通过大量的图片、文献资料和实物模型及航海贸易物品,概括反映了中国古代自新石器时期以来的舟船及航运历史。

中国古代海上交通图。记载了从春秋战国、两汉至南北朝,唐、宋、元、明的海上交通。

展馆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实物模型及航海贸易物品,概括反映了中国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舟船及航运历史,展现中华民族在舟船航运领域的伟大发明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光辉历程。  

  

  

  

两晋隋唐时期的航运与海外交往。

  



中国对古代航运技术发展的贡献。

  



水密隔舱

  

郑和海船模型。公元1405年之后的28年间,郑和曾七次下西洋。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西亚和非洲东岸,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时规模最大、船只最多(达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此时的大明盛世可追迹汉唐。

郑和宝船

展厅局部

“哥德堡”号船模,为瑞典驻沪总领事馆捐赠文物。其原型是18世纪40年代的瑞典东印度公司远洋商船“哥德堡Ⅰ”号,曾三度来华贸易,堪称中瑞两国间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使者。

唐船赴日贸易出航地略图

  

  

  

著名福船——明清两朝出使琉球册封琉球国王的近海航船:封舟。

郑和下西洋后,明王朝实行海禁、限制大船,阻碍了船舶建造和海外正常交往,远洋航海止步于此。自明朝中叶起,曾盛极一时的中国造船和航海业就明显走向衰落。当时唯一规模稍大的官船航海活动就是封舟出使琉球册封琉球国王的册封活动了。

二楼董浩云陈列室。本室分“海洋巨子”和“陆地英杰”两部分,展示他在航运领域的理想和成就,并反映他对教育事业的热衷和奉献、对多种艺术的浓厚兴趣、对国际事务的热诚关注及对家庭的重视、对友情的珍惜,凸显其开创精神和人格魅力。

董浩云,原籍浙江定海,1912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小商人家庭,1982年在香港病逝。中国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的创办人,被誉为“现代郑和”,是“世界七大船王”之一。他很早就萌生了献身航运事业的雄心壮志,在几十年间,白手起家,历经艰辛,建立了一个拥有巨轮百余艘,载重量超过一千一百万吨的航运王国及一个包括银行业、保险业、房地产业、造船业和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的综合性跨国集团。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是他的长子。

一个铜制大钟赫然入目,上面刻着“QUEEN ELIZABETH”,乃是董浩云1971年收购“伊丽莎白皇后”号上的标志。“伊丽莎白皇后”是艘193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世界上最大和最豪华的英国邮轮,有“大西洋第一夫人”之称。董浩云斥资320万美元购入该邮轮,计划将其改装成一所教育用途的流动大学“海上学府”。可惜1972年改装临近完成时发生大火完全焚毁,该火灾是香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的海上火灾。

 “东方海外”(OOCL)号集装箱船

 “东方之星”号货轮

“大西洋信仰”号,这是1958年董浩云船队的第一艘新船,也是世界上第一艘矿石兼石油运输船。

董浩云照片

“东方友华”号客轮,上世纪70年代董浩云开辟定期环球航线,这是客轮其中之一。

1974年,一希腊船东向日本追浜造船所订购了一艘巨大型油轮“追浜”号,长376.7米、宽68.86米,41.8万载重吨。由于试航中发现油轮倒车时存在巨大的振动问题,希腊船东拒绝接船。董浩云接手“追浜”号后,立即更改船名为“海上巨人”号。

他将“海上巨人”号拦腰割成两段,然后将一段专门制造的81.45米长的船体作为中段,插入被分割的两段船体中间焊接起来,从而增加14.6万载重吨,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油轮。

1972年由“伊丽莎白皇后”改装临近完成时发生大火完全焚毁的“海上学府”号船模。

  

董浩云资料。

  

  

  

  

  

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

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120多年来,交大创造中国近代发展史上诸多“第一”,中国最早内燃机,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人造卫星等,交通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办学传统,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为国内外所瞩目。

进入拱门。

  



一楼是办公区域。

  



     

墙上有江泽民题写的“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

浮雕。

校史博物馆设于具有典型西洋风格的老图书馆三楼,设有“校史陈列”,“交大两院院士图片资料展”,展示各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图片,史料,向人们生动展示出交大百余年的办学理念和风雨发展历程。

1906年前的交大校门。上海交通大学诞生于1896年,当时叫作“南洋公学”,南洋公学主要创始人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满清大臣盛宣怀。

  

右侧是第一展厅。

右侧走廊墙上是交大校名沿革。

展厅门口的前言。

第一展厅

第一展厅的时间跨度从南洋公学创办直至上海解放,分“南洋公学初创”、“建设现代工科大学”、“理工管结合的交通大学”三个时期。

初创图景

南洋公学办学设置表

留学生的摇篮

国学大师,工科先驱

历年考取清华官费留美学生比较表

中华民国7年毕业证书

1、肇基南洋

缔造南洋

2、东方MIT

"积厚流光"

叶恭绰 交通大学合组人(1921——1922)校长

1930年代的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1930年代校徽

四大部长执掌交大—蔡元培,王伯群,孙科,黎照寰

光绪33年文凭

交通大学系科演变表

3、弦歌不改

第二展厅

第二展厅的时间跨度从1949年解放以来至今。

4、服务大局

陈毅,粟裕签发的任命书

毛泽东签发的任命书

院系调整、西迁与分流

交通大学校牌

5、建设一流

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的大学。

6、海上翘楚

交大历来有“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传统,百多年来为中华民族造就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校史博物馆里列出了一批她引以为豪的校友,有钱学森、吴文俊、张光斗,有黄炎培、邵力子、李叔同、蔡锷、邹韬奋,当然还有江泽民、陆定一等校友。

钱学森

江泽民

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2000)、徐光宪(2008)、王振义(2010)。

7、交大之光


  

  

  

展厅局部

  



爱国荣校

  

1926年10月,交大30周年校庆之际,校友为母校捐建了一口自流井,取义“饮水思源”。1933年4月,学校37周年校庆时,又有学生念及母校培育之恩,在他们当年入住的执信西斋前,建造了一座以校徽为中心的喷水池,并立一石碑,上刻“饮水思源”。交大“思源校训”自此而来。

1995年上海交通大学提出了“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新校训。

  



油画《孙中山在交大演讲》。1912年底,孙中山来我校发表演说。彼时他已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正着力于全国铁路交通建设。孙中山在上院文治堂内发表了近两个小时的演讲。内容主要是计划在未来修筑20万公里的铁路,尤其是要修建横跨国内南、北、中的三条铁路大动脉。他勉励大家投身于铁道事业。此外还涉及了纸币政策及对日、俄的外交政策。

  



1919年孙中山又来过交大一次,介绍自己的《实业计划》一书,其中提出了利用三峡水利发电、改善长江航运的设想。此外二十年代初,孙中山还为交大的《南洋周刊》题写刊名“南洋”,为《技击部成立十周年纪念册》题词“强国强种”。

钱学森考试卷。少写一个s,没满分。

1934年钱学森毕业文凭

李叔同在校名次和课业成绩。

8、大学精神

钱学森图书馆

坐落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于2011年12月11日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之际建成对外开放。图书馆的建筑外形简洁、庄重,远看恰似戈壁滩中的风蚀岩,裂为三块的赭红色立方体,取“石破天惊”之意。既表现“东风火箭”发射时的场景,也反映我国“两弹一星”的伟大东南亚今天国际影响。面向华山路的红色外墙上隐约看到钱老微笑的面庞,眼光向前,似乎正凝视着玻璃幕墙中显现的"两弹结合"导弹。图书馆总用地面积9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188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陈展面积约3400余平方米。馆内基本展览分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四个部分。馆藏钱学森同志文献、手稿和书籍76000余份,珍贵图片1500余张,实物700余件。

序厅。

进入展馆大门,是一个极具象征性和震撼性的现代主义雕塑——“升腾的智慧”。

“升腾的智慧”以红色、放射、裂变、升腾着的巨量“手稿”充满空间,如同升腾的蘑菇云直冲云霄,又如熊熊燃烧的火炬点亮苍穹。4015页“手稿”,喻示着钱学森从1955年回国到1966年首次成功进行“两弹结合”试验的4015个日夜;整体高度9.8米,寓意钱学森98年的辉煌人生。一个艺术化的形式语言作为钱学森一生的写照,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感动,进而对整个展览充满期待。

序厅的正前方墙上是一幅钱学森的科学手稿。

序厅的右侧耸立钱老的雕塑头像。

  

在雕塑的右后方是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的改进型,1965年11月13日首次发射成功。

毛泽东:“谁说我们中国人搞不成导弹核武器,现在不是搞出来了嘛!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逼我们自己干出来,我看要给赫鲁晓夫一个一吨重的勋章。”

一层到底下层的圆厅旋廊壁上的巨型情景画《最危险的时刻》(画长24米,高5米)。

描写两弹结合试验时,中近程导弹试射现场最紧张最危险的时刻,钱老与聂荣臻元帅坐镇发射现场,给广大指战员带来了极大的信心、极大的鼓舞、极大的力量的现场操作人员的场面。

前言

毛泽东与钱学森。

刘少奇与钱学森。

邓小平与钱学森

第一展厅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本展厅以图片为主展览形式,结合实物和多媒体,再现了钱学森当年参与领导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开创中国航天事业"、"建设航天科技人才队伍"、"规划航天技术发展蓝图"、"建立航天系统工程管理体系"、"主持重大技术方案的决策和实施"等五个部分。

一、开创中国航天亊业。

1955年10月,钱学森回到祖国。在国力薄弱、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他为国家作出发展导弹技术的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并作为负责人之一参加了我国第一个导弹研制机构的组建。作为技术主帅,钱学森带领科技人员克服重重困难,仅用七年时间,实现了中国导弹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的飞跃。

  



1956年3月14日,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安排钱学森向会议报告发展我国导弹技术的设想和初步规划。会议研究决定:有周恩来、聂荣臻和钱学森等筹备组建导弹研制工作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

油画《与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交流

  




1957年2月18日,周恩来签署国务院命令,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

  



在国防部五院初创时期,钱学森发挥了技术主帅的作用,而任新民、屠守锷、黄伟禄、梁守盘则是总设计师中的骨干力量、领军人物。20世纪50、60年代,钱学森利用周末时间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商谈航天科学技术问题。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第一代航天人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 "任、屠、黄、梁" 后来被尊称为 "航天四老" 。

  



钱学森带领科技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在1960年11月5日完成近程导弹、1964年6月29日完成中近程导弹、1967年5月26日完成中程导弹的研制。用不到八年的时间,实现了我国航天开创时期从仿制到自主研制质的飞跃。

  



二、建设航天科技人才队伍

  

钱学森举办导弹技术培训班,为我国第一代航天人启蒙。

  

钱学森精心培养和组织了一支中国航天科技队伍。孙家栋(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是成长为领军人物的优秀代表。

  

三、规划航天技术发展蓝图

展厅局部

  


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后,航天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航天员都会上门去看望钱学森。"对于新一代航天员来说,在任务胜利完成后能够去看望中国航天的元老钱学森,已经成了一种惯例甚至仪式"。

  



四、建立航天系统工程管理体系

  



五、主持重大技术方案的决策和实施

  

呕心沥血成就“两弹结合”试验。

歼-10(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款第三代战斗机)的双座攻击型号模型。

  1:1“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模型。

探月号火箭发动机模型。

神州一号飞船模型和月球仪。

  



第二展厅 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

本展厅通过一批珍贵手稿和经典著作,辅以照片、图表、多媒体,力求全面直观的展示钱学森卓越的科学成就和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主要包括"从空气动力学到物理力学"、"从工程控制论到系统科学"、"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创建综合集成方法"等四个部分。

展厅局部

  

钱学森涉足的主要字科领域及其时序。

  



一、从空气动力学到物理学

  

开创物理力学

  

二、从工程控制论到系统科学

  



三、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四、创建综合集成方法

  



综合集成方法广泛应用

  



第三展厅 人民科学家风范

       本展厅通过一批珍贵的照片、历史档案和亲笔书信,生动地反映了钱学森志在强国、心系人民的爱国精神,严谨要求、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奉献精神,从"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卓尔不群的科学品质"、"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等三个侧面展示一个人民科学家的崇高风范。

  



一、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

钱学森旅美期间担任的重要职务及获得的重要荣誉。

  



       1950年7月,钱学森夫人蒋英雇了一家包装公司,将自家的家具、行李、特别是书籍和资料打包装箱,准备托运回国。但美国洛杉矶海关以触犯《出口控制法》为由,于8月扣押了钱学森的所有行李。

1955年6月15日,钱学森致信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告知自己迫切期望回国参加建设,但遭美国政府阻挠,请求祖国帮助早日回国。钱学森写给陈叔通的求援信

 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周恩来总理指示王炳南大使以钱学森给陈叔通的信为依据,与美方进行交涉和斗争,并迫使美方同意钱学森离美。 

  



1955年8月4日,美国司法部移民局致信钱学森,宣布取消1950年8月23日对他的禁令,通知其可以离开美国。

  




冲破罗网 终回故土

  

钱学森一家人乘坐克利夫兰号经由横滨、香港回国。

  

二、卓越不群的科字品质

       钱学森:科学就是追求真理!一个科学家的生命应当说己经不属于自己,他应该属于创建科学的巅峰。

  

  



三、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晚年坚持“七不”

  



以淡泊之心面对功名荣誉

  



婉拒“导弹之父”称谓

  



第四展厅 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

本展厅借助图片、实物和历史文献,不仅全景式地展示了钱学森的成长历程,而且力图揭示他成为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以启迪后人,主要包括"一流教育奠定成才之基"、"哲学指导开启智慧之门"、"艺术修养开拓创新思维"、"学无止境铸就学术高峰"、"党和人民的信任与关爱成就辉煌人生的重要保障"等五部分。

一、一流教育奠定成才之基

钱学森的父亲。钱学森三岁时父亲钱钩夫就开始启蒙教育,并送蒙养院培养。

钱学森的母亲

钱学森的岳父

钱学森年谱

少年钱学森。

  

  

  

  

中学时期的钱学森

中学毕业证

1929年,钱学森中学毕业后,考入了交通大学。20世纪30年代时期的交通大学。

毕业照

毕业证书

二、哲学指导开启智慧之门

求真务实之风的濡染。

三、艺术修养开拓创新思维

不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文艺对科技的启迪。

展厅局部

1947年9月结婚照

钱学森客厅

四、学无止境铸就学术高峰

生命不息 奋进不止

徜徉在钱学森图书馆中,与朴素到极致的生活用品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钱学森参阅过的数量巨大、铺天盖地的书籍和资料。据统计共有三万多本,这里展出的是其中的四千多本!

 五、党和人民的信任与关爱——成就辉煌人生的重要保障

获得的荣誉。

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图为钱学森和蒋英夫妇在授奖仪式上。

走出展厅,前方是钱学森的一段话语:“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让我的同胞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钱学森的一生,实践着他的诺言。

钱学森-国家的功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