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聊城|李绪廷:鲁西大贤·春秋战国篇(八章)

 鲁西诗人 2022-07-25 发布于山东
鲁西诗人,以诗歌慰藉心灵

鲁西大贤·春秋战国篇(八章)
李绪廷
【孙膑】

  

  两人角力,力大者胜;两军对垒,能运筹帷幄者会最终擎旗。

  在中原,叫孙膑的人像一阵风,倏忽,消失于围魏救赵、田忌赛马、计杀庞涓等传说的标点间。

  不知生卒的一个人,常理应是凡夫俗子,生于天地间,湮灭于无形中。

  而他没有,计谋和兵法,替代了两片因嫉妒而走失的膝盖骨,成为其疯疯癫癫后用智慧走路的拐杖,并狠狠砸在同窗庞涓的天灵盖上。

  那年的马陵道,孙膑轮椅过处,一定是寸草不生。其脸上的“鲸”花,让黑色,第一次盖过几十万大军的红,成为最惹眼的颜色。

  一场大戏的精彩,不一定靠台面上的演员,幕后的导演,才是最初和最后的掌控者。

  他凭借一己之力,扶起了一棵即将被风吹倒的大树。

  

  那天下午,在徒骇河东昌大桥的西面,我与孙膑有过一次交流。

  我想替他找回语焉不详的成长和消亡。

  满嘴鲁西方言、胸罗兵甲的兵圣,却没有谈笑风生,没有同窗相戕后的羞恨,没有癫狂和表演,甚至没有雄韬武略,更没有决胜千里时的壮怀激烈……

  他的平静,甚至盖过了身后徒骇河的水流。

  历史就是这样,肉身归于泥土后,再次站在泥土之上的人,终将不朽。

  至于是否孙武四世孙,是否鬼谷子弟子,是否为宋朝追封的七十二将之一,是否是制靴业、制革业、烧炭业、豆腐业、泥塑业祖师……已无关紧要。

  他是孙膑,就已足够。

  

  注:孙膑,生卒年不详,字伯灵,出生于山东聊城阳谷东北,华夏族,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代。著有《孙膑兵法》89卷,图4卷。《孙膑兵法》继承和发展了战国前期的战争实践经验,而且对政治斗争、经济建设、商业交流都有指导作用。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冉子】

  

  菏泽之阳,叫冉雍的孩子生于尚学之家。

  虽为少昊之裔,文王之后,奈何摆脱不了“犁牛氏”的戏谑。

  家境贫寒,以牧为业,这个绰号似乎贴切非常,但和后人“一门三贤”与“孔门十二哲”的赞誉,似乎格格不入。

  总之,他是一个为官清廉的人,居敬行简,以德化民。

  然世风日下,“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之后,他结束三个月的为官生涯,复从孔子,并师文终身。

  他又是一个仁而不佞的人,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德行像一个人的秉性,非表演可以获得。

  孔子弟子众多,得此赞誉者,冉子唯一。

  又一句“……贤哉雍也,过人远也”,让冉子接过老师的衣钵,在教学之余,添薪于《论语》之炉,6篇独著,使这炉烟火在2570年后,依然能煮沸今人的鸡汤。

  

  现在,让我们站在冠县西北9公里的冉子中学院内,回溯一个曲阜人来此讲学,并沿着孔子宿处及孔子回辕处的脉络,厘清这段史实。

  他没有回家,而是葬不择地,将一把骨血与冠县的土地融为一体。

  之后,生门打开,漫天的语录汹涌而至,它们弥补着汗青竹简的虫洞,一些言简意赅的道理,不容争辩。

  然而,我没有看见住在《水经》中的祠堂,和将祠堂和墓地圈成长方形的两道红墙。

  我只看见,冉子墓附近,添病、亡断、孝子哭等村名,像一枚枚纽扣,将春秋飞扬的大氅收紧,生怕遗漏哪怕一句《论语》。

  

  注:冉求(前522年—?),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晏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崇拜,比如司马迁,悄悄潜入春秋的竹简,在晏子府门前倒头便拜,恳请晏相聘他为马夫。

  在大齐的版图上,夷维人晏子,把东阿当成了自己的花园,并在盛花后收起每一粒种子,然后带到都城临淄,然后遍洒齐地,然后成圣。

  灵公、庄公和景公,没有桓公的雄才大略,但有管仲一样的晏子,谁人能欺,谁人敢欺?

  晏子不施粉黛,于乱世登台,先是唱一出“二桃杀三士”,接着清唱“出使狗国,故进狗门”,最后再来一段样板戏“桔生淮北则为枳”……

  雄辩是他不辱使命的法宝,智慧则是他雄辩四方的利器。

  对外可以靠辩取胜,对内则不能。百姓的利益如何与国君的利益调和?谏,是晏子作为贤相的范本。“踊贵而履贱”不只是力谏景公轻赋省刑的佳话,更是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而说出“三年不治,臣请死之”的晏子,更像是一个无畏的勇士。他从对比中抛出的梗,惊醒了景公,和我们对贤相的想象,毫无二致。

  在黄河以北,晏子将社稷与百姓的幸福挂钩。豁达与仁爱,是他最信任的两把剑,一把劈开官僚的枷锁,一把劈开世俗的偏见。

  这种大贤,在任何时代,都是官场宵小不敢直视的,神一样的存在。

  

  注:晏婴,姬姓(一说子姓),晏氏,字仲,谥“平”,史称“晏子”,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其思想和轶事典故多见于《晏子春秋》。曾任东阿县令。

  

  【绵驹】

  

  当年,孔子来齐地,听闻舜之《韶乐》奏响,三月不知肉味。

  当年,诗人歌唱,巫者蹈之,教数百人集体在天地间合唱、共舞的,还有绵驹。无论洪钟大吕,抑或清雅小调,都成为《诗经》中的大珠小珠落玉盘。

  绵驹居高唐,第一次将雅俗共赏和歌舞合体。

  随便一片庄稼中的劳作,伸手就能采撷一串音符,弯腰就能拣起一行舞步,如果再不小心滑出口腔,就是奔流不息的歌舞海洋。

  在民间,绵驹就是无冕之王,举手投足间,就把荡漾的阳光和汗水收集起来,在歌喉中酝酿,在舞步中探索。毫无疑问,农事和爱情,一定是最浪漫的诱惑,让这朵开在四季缝隙中的花朵,在高唐,一醉几千年。

  在歌声中甜蜜民风,在舞蹈中演绎淳朴,在鼓乐中体味清韵。

  万人攒动的欢快与磅礴,让孔子赞叹、孟子惊叹、李延年咏叹、郭璞赏叹、房玄龄欣叹、欧阳询羡叹、汤显祖遥叹……

  “板桥流水漱秋城,一望郊原禾黍平。盼子只今遗战垒,绵驹何处发歌声。”

  高唐知州刘荣嗣的发问,是否能重新点燃几千年后的高唐民歌,在古朴和时尚中,寻找最接近“十二音神”的那个点?

  

  注:绵驹,春秋时高唐人,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国家级歌星。他弟子众多,形成浩大的民歌队伍,对古代民间歌舞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部分传唱作品被孔子收入《诗经》,可见其影响之大,后被奉为“音神”。

  

  【季札】

  

  那一年,吴公子季札出使晋国,道经张秋,与徐君一见如故,遂成挚友。

  季札所佩之剑,遂成徐君眸中之喜。

  季札答应回程时相赠,却不想物是人非。

  墓前祭奠后,季札挂剑于树……

  后人颂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挂丘墓。”

  从此,东阿西南的漕河东岸,徐君与季札同庙而祀。祠中的“五体十三碑”,元明清三朝代文人墨客的24首诗词,很是治愈。

  诚信,也化作挂剑台旁的挂剑草,治愈了很多庸人的心病。

  

  当然,更多的睿智体现在公子的出使中。

  在鲁国,季札听闻周乐,听出了陶唐氏遗风,听出了苍天无不覆盖,大地无不承载的文王盛德。

  在郑国,季札觉察到郑王无得,嘱托子产之后以礼持国,否则,难避败亡的命运。

  在卫国,季札盛赞“卫多君子,其国无患”。

  季札“见微而知清浊”,穿着谦恭礼让、非凡气宇的内衣,再披上远见卓知的外套,兜里装满学识和智慧。

  季札把整个春秋,从滔天洪水中逐个拎出来,晾干,再在每个国家的羊皮卷上,加盖上他永不撒谎的印章。

  

  春秋,吴国贵族季札,视王位为草芥。

  三次让国,以退隐于山水之间,淡泊众星捧月般的拥戴。并以孔子之师的身份,成为“南方第一圣人”。

  或许,“南季北孔”是对这位南方第一位儒学大师的最好诠释。

  “有吴君子,让国退耕;脱屣千乘,永垂令名。”

  不知生卒的季札,在春秋大幕后消失,仿佛和一个满是疮痍的世界告别。他带不走自己的影子,时间将其雕刻成不朽的丰碑。

  一些传说,从吴地到齐鲁,情节多变,细节唯一:

  他一直活着,就站在假意失信之人的面前,让他们张嘴之前,就已汗颜。

  

  注:季札,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吴国贵族,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文艺评论家,吴太伯十九世孙,吴王寿梦第四子,吴王诸樊、余祭、夷昧之弟。又称公子札、延陵季子、州来季子等。季札富于才学、修养,而对权位淡漠。一生多次出使于鲁、齐、郑、晋、徐等国,为各国贤士大夫所称誉。其美学观点对后代美学,尤其是儒家美学思想有重要影响;后世并以其名借指善于鉴赏音乐之人。

  

  【计然】

  

  一个人,若想青史留名,教好一个学生就行。

  授范蠡七计,用其五而灭吴的计然,就是样板。

  “一曰捐货币以悦其君臣;二曰贵籴粟囊,以虚其积聚;三曰遗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五曰遗之谀臣以乱其谋;六曰疆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七曰积财练兵,以承其弊。”

  一如七根银针,治好了勾践体内,自卑和愤懑的痼疾。

  更像七根绳索建起的浮桥,让战战兢兢的越王,嗅到了彼岸的花香。

  他推翻了一夜翻盘的神话,用一些注定的“妥协”,扶起一地桑麻。

  这个博学多才,尤善计算的莘县人,不服北方的风沙,游于海泽,遇到了范蠡。

  不张扬,也不内敛。

  不像孔子和鬼谷子,高徒灿若晨星。他将自己的学识和谋略酿成酒,存放于游船内仓,阴天时和范蠡对饮,晴天时则拿出来晾晒水分。养在水中的一轮朗月,是他的宠物;挂在眉间的万千星光,是他的朋友。

  他懂得积蓄力量,择机而行;他明了事物“妖祥”之兆,掌握吉凶变化的规律;他建议减免百姓的赋税,还富于民;他谏言为国理财之术,遵从天下万物的发展规律……他总结出的“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像极了其师老子的箴言。

  师承,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怎奈,其家书太过单薄,一如徒骇、马颊两河的平静。

  如果不是偶然翻看一些残卷,如果,不是把老子、计然、范蠡的名字串在一起,谁又能昭然,大贤应有的一千零一种活法。

  

  注:计然(生卒年不详),辛氏,名钘,字文子(一说名文子),又称计倪、计研,号计然、渔父,春秋时期莘县人,著名谋士、经济学家。史载其博学无所不通,尤善计算。经常遨游于山海湖泽,南游越国时,收越国大夫范蠡为徒,授范蠡七计。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计而灭吴国。著作有《文子》、《通玄真经》。

  

  【鲁仲连】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我坚信,作为黄庭坚的后人,黄景仁一定没有来过聊城。就连“齐有倜傥生”都不知晓。如果李白穿越到清朝,一定会把《古风》诗稿,甩在他的脸上。

  一封信,就能吓杀燕将,收复聊城,岂能说书生无用?

  

  在所有我知道的鲁西名人中,鲁仲连离我最近。

  我出生的小村,距离那个叫望鲁店的庄子,只有8里路。

  那里是一个大集市,儿时经常去,但没有见过号称“连村烟市”的蜃楼之景。

  如果不是两县之分,齐人鲁仲连也算是我的老乡。

  从说书人的嘴里,我最先知道了那个村庄,有一个善射的人。

  他不是射杀敌人,而是将一封信,射进聊城。

  在此之前,他已经言拦赵魏尊秦帝,以不卑不亢的辩词,延续了稷下学宫的风格,说服赵、魏联合抗秦。十二岁就能驳倒“一日服千人”的辩士田巴,并使之杜口易业。现在,说服几个国家的君王,实在轻松无比。

  而将一封信射入城中,燕将读后,忧虑、惧怕,竟至拔剑自杀,实在让很多人不明就里,进而生出丝丝凉气。

  文字如刀,杀人或救人,于无形。

  

  从“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到逃隐于海上,不难看出,作为高士的他讨厌这个千疮百孔的世界,却不屈于诸侯,以布衣之身解决仕宦不能排遣的难题。

  以至于,后人只能在《史记》《战国策》《太平御览》中寻寻觅觅,寻找一面镜子,好清除衣服上沾染的灰尘。

  他是真正的王,将自己放逐到海上,然后沉溺成一株海草,一块礁石,一个海岛,甚至是一片肆意泛滥的水花。

  

  很多年之后,我站在聊城东城门,想起这个齐鲁大地上唯一的辩士,在风中一闪而过。影子到过的地方,不论多么遥远辽阔,肯定都已摁上“高士台”的邮戳。

  我还知道,在这个虚伪的世界,没有一封信,能与他绑在箭上的自信媲美。

  

  注:鲁仲连,又名鲁连、鲁连子,战国时齐(今冯官屯镇望鲁店村)人。风流倜傥,善于谋划。常周游各国,为人排难解纷不受酬报。旧《茌平县志》多版本数处载有鲁连故居、墓、祠。

  

  【淳于髡】

  

  他是齐国赘婿,齐威王用为客卿。

  他是孟轲的“敌人”,主张益国益民的功利主义,不屑于“礼”与“仁”。

  他学无所主,博闻强记,能言善辩。能用隐言微语讽谏威王,也能周旋诸侯之间,不辱国格,不负君命。

  他留下了“一鸣惊人”“冠缨索绝”等多个典故,不负稷下学宫中“博士”的盛名。

  他对鼓琴论政,三月受相印的邹忌很不放心,从试探到崇拜,让齐国再次强盛。

  他面对敌国入侵,说服赵王,得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闻风,不战而退……

  

  无论别人说“辩圣”,抑或“管、晏不及”,淳于髡都笑而不语。他在善辩的前面加上“戏谑”,于嬉笑怒骂间催人深省。隐语是他纵横捭阖的利器,哪怕只字片语,也会让不懂者自惭形秽。这种大辩,与狡辩不同,贤士和伯乐的合体,是大写的卓尔不群。

  淳于髡就是那个人,那个轻松摧毁假仁义的防火墙,还要帮他们成长的人。

  他根本不在乎更激烈的号角,能在某一天挽回某些人些许的颓局。

  天大地大,他的心更大。

  

  注:淳于髡,战国时期齐国学者,今茌平人。以博学著称,滑稽多辩。曾说齐威王戒长夜之饮,赏功罚罪,励精图治,使齐国中兴。淳于髡一生机智、幽默、直言敢谏,能言善辩,出使不辱使命,属乱世贤臣。

作者简介

李绪廷: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曾做自由撰稿人,报刊记者,文学杂志编辑。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千余篇,诗歌作品散见于《散文诗》《星星·散文诗》《诗潮》《散文诗世界》《上海诗人》《山东文学》等全国报刊,有作品在诗歌比赛中获奖并收入各种年度选本。已出版《左宗棠家训》《天堂的诱惑》《通向幸福的彩虹道》《神秘消失的特工船》《摄魂胭脂刀》等多部专著。

鲁西诗人编辑部

关于我们:

《鲁西诗人》杂志是山东省聊城市诗人协会主办的诗歌刊物,1995年创刊。1999年5月,《鲁西诗人》联手诗刊社举办第15届青春诗会。

《鲁西诗人》纸刊为季刊,每季中间月份出刊,出刊后即寄作者样刊、稿酬。

《鲁西诗人》主要栏目有:诗星存照、诗八斗、鲁风头·卫风尾、缪斯节拍、华彩乐章、古韵新风、诗评诗话等。我们需要的是不拘形式和体裁的好诗。只要有诗的意境,能够带给人审美享受,格调不凡,境界高雅,都在我们的编发范围之内。

◇ 投稿文末请附个人简介、具体通讯地址、邮箱、电话、微信以及作者银行卡号、开户行。  


编辑部:

主    编:弓车

副 主 编:姜勇 翠薇 董学兰 张秀功

责任编辑:毕恩付 齐庆伟

平台主编:翠薇

执行主编:董学兰 张秀功

责任编辑:毕恩付 齐庆伟

特约评论:(以姓名笔画为序)刘广涛、宋来莹、张厚刚、阿勇、赵月斌


投稿须知:

1.为展示诗人朋友风采,各位给《鲁西诗人》投稿的作者,如果您喜欢朗诵,擅长朗诵,那么,下次投稿时,除了原创首发的文稿,还可以附上MP3版文稿朗诵的音频(也可以请朋友朗诵)。《鲁西诗人》平台将择优录用。

2.《鲁西诗人》微信平台主办方为聊城市诗人协会,线下有纸媒会刊《鲁西诗人》支撑,是《鲁西诗人》的主要选稿基地。

3.本平台现代诗、古体诗、散文诗均可投稿,每次投3至5首;诗歌评论类每篇千字左右。

4.《鲁西诗人》原创平台投稿者请务必关注本公众号,以便联系。平台按投稿先后顺序择优用稿。文责自负。已被其他平台原创保护的作品切勿再投。

5.因业余时间编辑平台,时间、精力有限,请作者自行校对。三周内未被采用可自行处理。同一稿件两月内勿重投,不按要求和多次重投的不予采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