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论语》载,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讲的是孔子说,君子通晓大义,小人精明于利。君子与小人之分,一是从地位而言,在上者为君子,在下者为小人;一是从道德上讲,有德者为君子,缺德者为小人。义利之辨,是古往今来的大题目,也是宋明理学的一大核心。孔子认为,君子晓明仁义,为人行事以仁义为本,是为有德;小人精明于利益,为人做事皆以利益衡量,最终会导致因利而害义。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该做的即使对自己没有利益,也会坚定不移地去做。与小人谈事情,他只想到是否有利可图。会说,少废话,拿钱来。所以,与他谈义没什么用处。这样讲,并非说君子完全不讲利益,而是能做到先义后利、以义统利,进而以利行义。 重义轻利之人会失去利益吗?从短期看也许如此,但从长远看,不仅不会失去利益,还会得到更大利益,不仅会得到物质利益,更会得到道义上的利益。反之,重利轻义或见利忘义之人,最终不仅会失去有形资产,更会失去道德资产。在此意义上说,君子不仅是品行高尚之人,也是智慧之人;小人不仅缺德,也缺心眼。对此还可做进一步思考,既然是君子,就应承担起教化世人、教化小人的责任。既然小人喻于利,君子就应因势利导、晓之于利害,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化小人为君子,最后达至小人尽量做到义,君子则以利天下而成就大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