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如此伟大,为何“毒”里却有个“母”字?这两字究竟有何关联

 怀旧書馆 2022-07-25 发布于广东

前言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正是因为文字的产生,使得中国的文明能够得以传承五千年之久。从最初的结绳记事,到后来的仓颉造字,再到我们所熟悉的甲骨文、金文,然而是如今通用的楷体书,中国的文字一直在进行演变。

文章图片1

除了字体以及汉字的书写方式之外,中国汉字的体量也有很大的变化。流传至今的甲骨文,加上世界各国所收藏的碎片,总共有十五万四千多片,其上所书写的单字有四千多个,如今解读出来的约两千个。

但先进中国最常用汉字有七千多个,总共有九万多个。这便表示商朝以后中国的汉字还在不断产生。

那么中国汉字造字法的根据是什么呢?

文章图片2

六书说

关于我国文字创造所依据的结构与规律,有过三书说、四书说,但被广泛认可的仍是“六书说”

“六书说”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之中,后经东汉许慎搜集整理之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概括出了这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文章图片3

象形字即根据事物本来的样貌演变而来,如我们所熟悉的日、月、山等字;形声字则是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好比证、城等字;会意字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成新的字,而之前的字又于新组成的字有所联系,如明与毒。

日、月相合即为“明”,这与日月的光辉相关,但“毒”字我们却发现,它的下半部分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母”字。

这之中又有何联系呢?

文章图片4

“母”与“毒”

  • “母”字及其含义

前面说到,在现今的甲骨文释义进程之中,已经有两千多字被辨认出来,“母”便是其中一个。

象形造字法是人类最本能的造字方法,也是最早的造字方法,“母”便是由此产生。

文章图片5

在甲骨文中,:“母”字所表现的是一个跪坐在地上的女子,双手互相交叉,在字的最中间还有两点表示女子的乳房,即母亲哺育后代的主要方式。

虽然在字形的不断演变之中,后来的“母”字其象形的特点越发不明显,人体的形状也逐渐消失,但其意义却始终与甲骨文的形象相关。

从甲骨文中的“母”字就能看出,其最初的意思便是最普遍的“母亲”这一含义,而后又因为性别而广泛引用为家族中的其他女性长辈。再之后,又将范围扩大到了所有能够哺育后代的物种,如母牛、母马等

文章图片6

《说文解字》对“母”是这样解释的:

母牧也。从女,象褱子形。一曰象乳子也。莫后切。

文章图片7

清代段玉裁所书的《说文解字注》中,对许慎的话进行了一番注解:

牧也。以叠韵为训。牧者,养牛人也。以譬人之乳子。引伸之,凡能生之以启后者皆曰母。从女,象褱子形。褱,袌也。象两手袌子也。一曰象乳子也。广韵引仓颉篇云:其中有两点者,象人乳形。竖通者即音无。按此就隶书释之也。莫后切。古音在一部。

而后,根据母亲这一本意,又引申出了“母钱”、“母校”等词语。但无论作何引申,“母”的含义都是美好的。

文章图片8
  • “毒”字及其含义

从“六书”说我们可以看到,“毒”是一个会意字,即上下两部分组成,它最早出现于《说文解字》当中,其字形为上面为山或者草的形状,下面便是“母”的篆体字写法,也就是说从这时“毒”便与“母”字产生了关系。

文章图片9

右下为“毒”

而从“毒”最开始的含义来看,便意味着不好的东西:

《说文解字》:厚也。害人之艸,往往而生。从屮从毒。

从这里便可以看出,“毒”是指的害人的草,此处应当源于“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故事,往往是一丛一丛出现的。这里“厚”就是多的意思。

文章图片10

“毒”在之后的引申义之中,无论是做名词还是动词亦或者是形容词,其含义都是贬义词或者中性词。

这样的词语,为何会让代表美好的“母”字作为其会意的一部分呢?

文章图片11

“毋”与“母”和“毒”

在这里,我们便要引入一个新的字,即“毋”。

“毋”是从“女”之一字分化出来的,同时“母”与“女”也是如此。而在甲骨文中所涉及到的“母”字,与“女”的分工还没有完成,因而两个字是混用的,所以产生了一种说法:母与毋同字。

虽然“毋”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而小篆中的“毒”仍是“母”部,但联系战国到秦始皇统一文字,便不难理解由于战国时期各国文字不通,因此即使“毋”已经分化出来,但仍然是用“母”字在进行代替。

文章图片12

因此,倘若把“毒”下面的字当作“毋”来理解,便要合理得多。

在《说文解字》中,“毋”代表禁止、不要的意思,而“毒”又是从草,即不能碰的草便是毒。

文章图片13

再回到“会意字”的含义上来看,本字与新字是有一定相连的含义在其中的,而“毒”与“毋”便是如此,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与“毒”有关系的是甲骨文中“母”的同体字“毋”,而不是“母”本身。

因此,指代母亲这一意思的“母”,实际上也就与“毒”字没有任何联系了。

文章图片14

尾声

中国的文字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而来的,并非一开始其字形与意义就被固定下来,因此我们不仅要看到一个字的本源,也要看到其变迁与发展方可。

文章图片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