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一流企业,16字目标要求,你理解对了吗?

 A探索者 2022-07-25 发布于江西

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正在按下加速键。

作者|知本咨询国企产业研究院

编辑|亿亿

刚刚结束的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年中工作视频会议,以及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都进一步部署了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基本要求。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更明确指出,“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总的目标。”

这都充分说明,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正在成为广大国企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音符,需要企业朋友们更多思考、更大投入。

如何落实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重要部署?如何有效推进本企业的实践工作?知本咨询将给大家分别展开说明。今天,我们先来就几个基本概念问题做做解剖。

世界一流,核心是“一流”,然后是“世界”。一流是一个描述相对状态的概念,时不时会造成误解。

比方说,一家企业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属于中华老字号,但是一直都只有几家分店,走不出本省本市,这家企业算不算一流?

再比如,一家企业近十年来迅猛发展、全国扩张,销售收入迅速突破千亿,但是突然财务风险爆发,资金链断裂,这家企业能不能算一流?

当千人千面的企业摆在面前,我们就会发现,要评价一家企业是不是一流,确实不容易啊!

这里最关键的,就是要拿一把什么样的尺子,能够把大大小小、林林种种的企业都统一丈量,得到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论。

这把尺子现在已经有了,那就是16字标准,先一起看一看,读一读:

  • 产品卓越

  • 品牌卓著

  • 创新领先

  • 治理现代

如何深入理解这四个方面的一流企业建设标准呢?我们分别说说。

01
产品卓越怎么理解?

一家公司一定有赛道,一定要销售,产品是基本交付物,产品的好坏是由购买者、消费者说了算。一流的企业,这个交付物应该是“卓越的”,我想至少应该有几个意思在里面:

第一点,这个产品确实很有价值,远远超出价格,能够真正达到或者超过消费者的预期,让买家高度满意。日本的汽车走向全球,靠的就是这个,苹果的手机占领市场也是靠的这个。达到这个标准,我们说这是一个“好产品”。

第二点,这个产品比同行业产品高出一大截。

比如同样生产电力,一家企业的单位发电成本要明显低于其他公司;同样提供物业服务,家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明显让业主高度舒适。

有了横向的比较,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优质产品”。

第三点,这个产品不仅满足当下需要,还能引领时代的创新和发展,创造出新的需求,让消费者体验到美好生活。

比如让大家可以在家看病,让交通减少堵车,让空气减少污染等等,一流的企业需要有能力创造跨时代的产品,推动人类发展的产品。福特汽车让家庭装上了轮子,通用航空发动机让旅行插上了翅膀,IBM让计算机成为每个人的工具。

如果一家企业的产品达到这种水平,应该可以称之为“卓越产品”!

所以,产品卓越,是从好产品、优质产品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这是一流企业的第一条标准。

一家企业要成为一流,我们建议首先把自己的产品、服务、业务摆出来,向客户问一问,和同行比一比,您属于哪一个档次,这样才会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开始。

02
品牌卓著怎么把握?

很多企业都特别想依靠品牌挣钱,大量公司每天都花费重金做广告、搞推广、造影响。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这些都是提升品牌的正常方法,没问题。

但如果我们从一流企业品牌的层面来思考,对于品牌就要提出新标准,必须经得起“三重考验”

标准1:经得起市场考验,有知名度

一家企业从默默无闻、少有人知,到耳熟能详、家喻户晓,这是品牌成长和传播的最后结果。能不能实现公司知名度的提高,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这个过程实际是从无品牌到有品牌的第一阶段。

比方说,现在面向青年的茶饮料,品牌成长就很快,喜茶只用了几年就成了很多人知道并愿意购买的产品。

一流企业的品牌,至少应该是一个知名度较高,得到消费者更大范围认可,进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品牌。

经得起市场考验,换成简单一句话:很多人知道这个品牌。

标准2:经得起社会考验,有附加值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它会使得没有接触过企业的社会人士,仅仅从听到这个名字就产生信任,并且给予这个企业的产品更好的溢价。

这种社会公信力,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产品定价能够更高,销售情况会更好,股票价格也会更高。

经得起社会考验的品牌,可以说是从有品牌到有公信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面,评价标准是品牌是不是带来了附加值。

核心也是一句话:很多人信任这个品牌!

标准3:经得起时间考验,有持久力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金子招牌的打造也没法一年就搞定。在品牌卓越的要求面前,任何靠宣传造势形成的影响力都苍白无力,任何昙花一现的传奇故事都软弱无神。

一个能够撑得起“卓著”两个字的企业品牌,一定要经历过长时间(至少20年)周期的考验,至少要能够经历两代人的口口相传,在企业竞争的跌宕起伏和历史演进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和稳定性。

时间的考验,是企业品牌从有公信到有文化的第三阶段。

这种考验,核心也能总结一句话:这个品牌已经很久了。

总结起来,品牌卓越,要求一家企业的品牌有知名度、有附加值、有持久力,经得起三重考验。

03
创新领先如何定位?

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企业的政策要求和巨大潜力,我们都已经深深体会。现在,将创新领先定义在世界一流中国企业的四大基本要求当中,可见其份量之重,发力之精。

“创新领先”,如果按照字面拆解,是指在企业创新领域,走在最前列的位置,而且是领导、引领的位置,能够清晰的看出来自己的领先地位和优势。

就像几万人一起跑马拉松,什么人才配上“领先”这个词?两个指标:第一梯队、后劲十足!

把体育比赛的领先平移到企业创新环节的比较,哪些企业才能叫做创新领先?

这两年有几个公司的名字经常出现。华为公司引领的5G通讯技术全球领先,国家电网在特高压输电技术上全球领先,京东方在显示技术领域实现赶超和领先。

这些一流的创新领先企业,都有三个共同特点:

  • 不是技术模仿者,是开创者

实现创新领先,自然要在无人区、处女地发挥作用,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作出同行没有做到的贡献。

从小的方面来说,是能够通过创新不仅让本企业获利,同时也让行业受益,向前发展。

从大的方面来说,真正的伟大创新,是能够解决人类社会、广大中国亟需解决的问题,推动科学文明在某个领域向前迈进了一步。

所以说,创新领先绝对不是拿来主义、利己主义,通过模仿、包装来实现短期利益,虽然可能做到业务规模很大,但是企业从内到外、从头到脚都是舶来品,这样的企业即使进入了世界500强,也担不起创新领先的重担。

  • 不是规则执行者,是制定者

领跑的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成为了其他选手的速度标杆,大家都在跟着他跑。要实现创新领先,证明自己有这个实力地位,那就要拿出证据,看看同行是不是以本企业为标杆,自己是不是成为了标准的制定者和引领者。

杨杜教授曾经讲过,“超一流企业卖规则”,我们要推动创新领先企业,从原先在别人划的场地里、在别人指定的模式下、用别人确定的裁判规则做生意,走向创造新赛道、创造新市场、创造新规则,不仅当运动员很能打,而且当裁判员也很能设计。

  • 不是模式跟随者,是倡导者

创新领先的一流企业,总是能够先人一步创造出展新的业务模式、盈利模式,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某些环节上,实现引领。

比如沃尔玛公司,几十年前率先通过大卖场模式,实现了“天天低价”,通过充分利用条码和信息化,实现了同时精准管理几十万种商品,这种模式的引领创新,不仅带来了自己的长期竞争地位,而且重塑了行业,造福了社会。

中国公司要实现创新领先,就要在不同的赛道上,通过新模式打造,让自己成为行业中的规则标准,成为倡导未来的新生物。

04

治理现代怎么实现?

在16字世界一流企业标准里,“治理现代”放在最后说,并不是它最不重要,而是重点提示,这4个字是前面12个字的基础保障,是实现目标的基本能力。

在一流企业当中,治理现代应该如何理解,怎样实现呢?

这里要澄清边界和深度两个问题。

1、“治理”包括哪些内容?

就边界问题,要考虑“治理”在一流企业标准里包括哪些内容。我们认为,这个治理并非公司治理的简称,而是比照国家治理的范围,对于企业治理的简称。

企业治理,一是治,二是理。治的部分包括了公司治理的顶层设计,而理的部分,涵盖了公司组织结构、管理体系、人才队伍等全部企业管理的内容。

一流企业,应该是治理和管理体系当中创造有特色的案例和模式,能够提供给其他企业学习借鉴。

2、“现代”包括什么标准?

如何打造“现代治理”,是一流企业要求的深度问题。我们理解,这其中的“现代”,与现代历史、现代文学、现代企业等概念中的现代二字字形相同,但含义差别很大!

在一流企业治理现代的要求里,“现代”绝不仅是时间的泛指,它还包括企业管理系统是符合时代特点的,不是因循守旧的;是开放变化的,不是抱残守缺的;是手段先进的,不是传统落后的……

一家企业要打造一流,治理现代至少要有四个层次的目标实现:

  • 第一层次,公司治理和管理体系组件是健全的,与时俱进的,完全符合法律政策要求。做到这一层,实现合规性。

  • 第二层次,公司治理和管理体系运作是高效的,无论组织效率和人才效率都能达到业内领先。做到第二层,可以实现效率性。

  • 第三层次,公司治理和管理体系机制是灵活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活力迸发、奋发有为,符合中国特色,突出企业个性。做到这一层,实现特色性。

  • 第四层次,公司治理和管理体系与周边交互是友好的,环境、安全、健康、社会、员工、客户,都能和企业实现持久能量互换。实现了第四层,公司做到持久性。

从合规性到效率性,再上升到特色性,最后实现持久性,能够做成这四个层面治理和管理体系发展优化,知本咨询认为,就基本达到了治理现代的基本标准。

认识论决定方法论。

在全国企业加快推动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起跑点上,我们首先要能想明白、看清楚、悟到位,什么是真正的“一流”,如何理解一流背后的尺度,怎样避免前进当中跑偏。

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是新时代给中国企业建设世界一流提出的基本要求。落实这十六个字,需要我们层层解剖,细细研磨,这样才能给企业卡好标尺,为冲刺做好准备。

争做一流,还是屈居二流,还是甘为三流、没法入流,留给大家自行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