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 · 重庆美术馆 | 重山映道 · 贺海锋中国画作品展

 涤砚堂 2022-07-25 发布于江西
图片

画风文脉 · 青年视野

重山映道 · 贺海锋中国画作品展

贺海锋,1982年生于湖南耒阳。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画专业,获学士学位,师从陈平教授、崔晓东教授、丘挺教授;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导师陈平教授;202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导师陈平教授、殷双喜教授。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图片

前言

望湘——读贺海锋的画

贺海锋的画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形式上的新意所带来的冲击力,站在他的作品前面,观众总是不觉地被那些重峦叠嶂的山水感染,被那些细索的皴法所打动,被那些瑰丽的色彩所震撼。海锋与我是博士同门,初识海锋,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温润而内敛。后来得知他博士论文写“潇湘八景”——关于图像谱系的考察。再次看到他的一系列作品,我便大致可以将其人、其研究与其画联系起来。去年,借深圳美术馆个展的机缘,我和海锋有一次长谈,深入了解了他的作品和想法。他的作品虽然风格统一,但是内在变化则是非常丰富的,我想可以通过“湘·乡”“结·构”“媒·材”三个方面来阐述海锋的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珠江—同源共济·青山回响(组画)

48cm×1410cm

纸本设色、绢本设色

2022年

湘·乡

海锋是湖南人,从小就在湖南的青山秀水间生活,湖南山水对他的滋养是他艺术基因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来,山水画大师们总是在寻找一种表达自己居所附近山水的图式。董源、巨然建立关于江南一代风雨景物的皴法;范宽笔下则是雄壮的纪念碑的北方山水;马远、夏珪画的是钱塘一带的秀丽山川;倪云林多淡雅的疏林坡岸则来自于太湖风景。近代以来,长安画派就是典型的以地域性山水特征为风格构建的画派。而在当代,地域性山水正在逐渐消失。究其原因,一方面很多中青年艺术家并没有在家乡山水间生活的体验,另一方面,学院美术教育趋向于经典风格的统合,而非地方性风格。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在贺海锋的画中发现了他对于湖南山水的理解,更重要,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家乡山水的眷念、理解、追摹与超越。如何理解湖南山水,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书画》中描述过“潇湘八景”。“潇湘八景”逐渐转换为古代绘画的一种经典图式,在不同的绘画风格中被不断重塑。海锋的画,却超越了传统的图式,写生和现代视觉经验的加持使得他的作品既有湖南山水的气质与神韵,又饱含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与绘画语言。如果说临摹是对传统图式的因袭,那么,写生就是对真实物象的追摹。我们往往以二元论的思维将临摹与写生对立,其实,它们之间并不是绝对的泾渭分明。没有传统笔墨与图式的滋养,我们在面对真山水时往往无从下笔。

所以,海锋的湖南山水,非传统图式,亦非写生真山水,而是兼备的一种复杂的综合体。他虽然研究“潇湘八景”,却没有囿于古人的窠臼,而是结合写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富有野心地另辟蹊径,独创一套适合阐释湖南山水的绘画语言。湖南山水是一种乡愁的表达,代表着作者对故土的眷念,也代表着集体的思乡之情。乡愁,只有当我们离开故乡的时候,才会发生。有意思的是,海锋离开湖南进入到城市生活后,他不仅创造和发展了那充满乡愁的湖南山水,还创造了城市山水。他的城市山水仿佛是湖南山水的推演,层峦叠嶂变成了鳞次节比的高楼,高楼中星星点点闪亮的窗户是如星光一般。按照海锋的说法,“星空之城”是他给每个城市点亮每一个窗户,万家灯火是他的一个愿景。万家灯火照亮城市,仿佛又回到了湖南山间的星空。海锋以他独特的方式,在城市中表达乡愁,创造性的再现了一种表达乡愁的城市山水。

图片

衡山松

80cm×200cm

彩墨绢本

2022年

图片

悠云抚残雪

75cm×75cm

绢本设色

2022年

图片

平湖漾静水

75cm×75cm

绢本设色

2022年

图片

双溪源

55cm×55cm

绢本设色

2022年

图片

雨后

55cm×55cm

绢本设色

2022年

图片

相间的云水

55cm×55cm

绢本设色

2022年

图片

堂山贯云

55cm×55cm

绢本设色

2022年

图片

山静云忧

55cm×55cm

绢本设色

2022年

>>>滑动

结·构

从笔墨技法层面来说,贺海锋山水画的传统基因是显而易见的。如陈平老师所言“(海锋)初学王蒙的'解索皴法’,对此种皴法的学习,且能转化成自己的语言,他用这种语言表达自己的图式。”他学王蒙而能内化为自己的技法,造就他那致密的笔法和严谨的结构。我想大部分观众首先被海锋绘画吸引是正是他那独特的绘画语言,近看他山水中细节,充满一种抽象的美感,繁复而有内在的逻辑与联系;远观又呈现为弥漫着神秘感的坚实空间。这种绘画语言最初源于海锋在湖南老家的观察和体会,他通过写生将真实空间提炼和转化为自己的绘画语言。在不断的演进中,他把这种绘画语言组合成一种特殊的连续的横向构图的结构。海锋画中的结构来自于自然的肌理,却包涵了画家对于绘画内在形式的深刻理解。他的结构变化多端,有通过重复排列获得的磅礴气势,有通过近乎繁琐的构成给人无限延展的感觉,有通过叠合的方式扩展的画面的纵深空间。他的结构是理性的,静静地注视他的画,观众会不自觉地“陷入”结构之中,这些结构仿佛是海锋精心设计的视觉宫殿,它使得作品充满了可以探索的细节。我们也发现,虽然海锋追求一种横向的、理想的结构,但是不同的作品还是呈现了不同的面貌。例如《山鸣谷应》是统一在高耸的锐角形状之中,赋予了山石壁立千仞的气势。《潇湘夜雨》则是按照明暗不同四个节奏,以斜线条的结构获得风雨之夜的观感。在城市山水系列中,海锋多利用建筑的竖线、横线以及透视的空间构造包容万象的现代空间。海锋对这种平面感的结构性生发,造就了一种推攘的结构,无论是层次重叠还是前后推拉绵延,皆呈现无穷无尽的衍生。海锋的结构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根据他的自述,他会把认识的际遇和感悟融入到结构之中,从而呈现一种综合的状态,所以我们在观画时,往往能感受到艺术家传达出来的情绪与思考。

丁澜翔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图片

有关河流的想象

90cm×180cm

彩墨绢本

2022年

图片

绿河

90cm×180cm

彩墨绢本

2022年

图片

青山连屏

90cm×180cm

彩墨绢本

2022年

媒·材

格林伯格曾经极力强调绘画媒介的重要性,并以其区分前卫与庸俗的艺术。当然,这仅是特殊社会历史语境下的一家之言。不过,他的观点却提醒我们对于绘画媒介和材料的重视,媒介和材料从某些层面上决定了绘画的效果和意义。海锋不囿于特定的媒介,他并不固守传统国画的颜料,也不拒绝西画的媒材,他以极为包容的心态去创作。在他看来,不同的媒介可以拓展山水的可能性,赋予水墨更广阔的意义。海锋用“泥沙俱下”来形容他的作画方式,所谓泥沙俱下,就是为了追求想要获得的效果,不拘泥形式,大胆使用一切材料。例如在2021年的新作《茶花溪的晨》中,他在天空部分竟然大胆地使用金箔,表现了晨光熹微的辉煌与灿烂。无需赘言,在传统山水画中,金箔显然是“非常规”的材料。甚至在西画中,运用金箔作画的也是屈指可数,鲜见与部分宗教绘画和克里姆特的作品。然而,不得不承认,海锋的金箔贴得恰到好处,金色不仅符合真实的景观,还在画中与矿物质的青绿形成了呼应,金碧辉煌。近年来,贺海锋用色逐渐绚丽,他似乎不再拘泥于物像本来的颜色,而是极尽创意和想象,肆意挥洒。他把山水的结构进行色彩的表达,产生了某种幻象的效果。一方面,从艺术史的层面而言,海锋对于媒介的运用已经超越了画种的藩篱,他的“泥沙俱下”具有了实验性的特征;另一方面,从作品的效果来看,他并没有因媒介的突破而离开传统的审美,反而形成了一种“叛离”后的复归。海锋总是充满创造力地去拓展,如果说湖南山水是他的内心家园和作品母题的话,那么,湖南人与生俱来的闯劲则是他艺术变革的动力。

相较前人,现代中国山水画家更为开放,他们可以从感性和经验的基础上,从画面结构和媒介出发,把各种构成要素组成对立统一的审美形式。海锋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我看来,他所坚守的、他所开拓的,终将成就他个人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审美体系。

图片

凌云浩坤湖之一

50cm×136cm

彩墨绢本

2022年

图片

凌云浩坤湖之二

50cm×136cm

彩墨绢本

2022年

图片

凌云浩坤湖之三

50cm×136cm

彩墨绢本

2022年

图片

红云过静湖

50cm×136cm

彩墨绢本

2022年

图片

露出红壤的前山

50cm×136cm

彩墨绢本

2022年

图片

隐藏着的山路

50cm×136cm

彩墨绢本

2022年

图片

主办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重庆美术馆

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

协办单位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

当代岭南公共教育

承办单位

广州鲁逸文化

总策划/策展人

许晓生

策展团队

林润鸿、徐辉龙、罗笙匀、李怡丹、朱天奕

展览时间

2022年07月26日- 08月07日

展览地点

重庆美术馆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场),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临江路1号

电话:023-63920512

图片

青社作为当代院风最新拓展的学术品牌,致力于推广当代新青年美术的发展,记录新生代青年艺术家成长历程。整体依托各大美院、画院作为学术支持以及专业资源指导。通过艺术展览、学术研究、美术教育、书籍出版、作品典藏、艺术品拍卖及衍生品开发等形式,构建大型、全面、专业的学术交流区域网络和商业平台。以期逐步发展成为当代院体优秀青年艺术家聚集区,共同探索当代中国画发展的新潮流、新方向。诚邀全国青年艺术家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