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梁-荆浩绘画作品欣赏

 博览606 2011-12-15

                                  后梁-荆浩绘画作品欣赏  



        荆浩 中国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生于唐朝末年,大约卒于五代后唐(923-936)年间。出生地过去一直误为是山西沁水,实为河南济源。士大夫出身,后梁时期因避战乱,曾隐居于太行山洪谷,故自号“洪谷子”。擅画山水,常携笔摹写山中古松。所作云中山顶,能画出四面峰峦的雄伟气势。自称兼得吴道子用笔及项容用墨之长,创造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亦工佛像,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双林院作有壁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之一。所著有《笔法记》。存世《匡庐图》。

后梁-荆浩绘画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五代后梁 荆浩 雪景山水图

后梁-荆浩绘画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名称】五代后梁 荆浩 雪景山水图
【年代】五代后梁
【简介】绢本设色,纵138.3厘米,横75.5厘米。(美)堪萨斯市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以立幅构图,画重重山峦,其间有行旅人物点缀,山形屈曲,设色浓重。画法以秃笔细写,形如古隶,苍古之甚。整幅画面以墨取韵,以笔取其山水的大体结构得其阳刚之美,墨渲染见其仪姿得其阴柔之美。传闻此画系自古墓中出土。

 

 

五代后梁 荆浩 匡庐图

后梁-荆浩绘画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名称】五代后梁 荆浩 匡庐图
【年代】五代后梁
【简介】绢本,水墨画,轴。尺幅:185.8×106.8 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传说殷周时期匡裕结庐隐居于此。定王征召不应,王派使者访之,仅存一空庐。庐山位于江西,属南方山水,而荆浩主要表现北方山水,作此“匡庐图”是否别有含义呢?

本幅画与范宽《溪山行旅图》不同,近、中、远三景并未全部放在画幅的中轴线上,而是将近景的松石、茅舍移至画面右下角,中间以广袤的水域隔开,与左上方体积庞大的远景主山相对。画家采用“平远”和对角线的构图设计,与宋人《岷山晴雪》十分类似,都受到北宋末流行的小景山水画的影响,这暗示《匡庐图》的成画年代应晚於十一世纪。

主峰由垂直片状的山体结组而成,山石的轮廓用尖锐转折的笔法勾勒,边缘整齐,彷佛刀切割过,渲染则是在巖面内侧施浓墨,靠近轮廓的外侧留白。这一类山巖的造型、笔描与南京栖霞山出土的十世纪浮雕,或是传世贯休《十八罗汉图》上的山石相近,带有平面、程式化的风格,因此显现出浓厚的仿古意味。

描绘山石的皴法是从范宽变化而来,画家以密如雨点的皴纹,刻划岩石粗砺坚硬的质理。然而,除了点、擢的中锋用笔外,还可见到侧锋斜砍的笔法。这种“小斧劈”皴的使用,在李唐《万壑松风图》可以见到典型的例子,显示《匡庐图》与北宋末宫廷画院的风格密切相关。

 

 

荆浩(传) 山水 中堂

后梁-荆浩绘画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设色纸本131×56cm

 

荆浩 梁豀春蔼 立轴

后梁-荆浩绘画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立轴 设色绢本 26.5×39.5cm  

介绍:
款识:梁豀春蔼。山色无定姿,如烟复如黛。中有素心人,鸣琴应天籁。洪谷子荆浩作,时年七十有四。
钤印:廷(白文)、真□(白文)
说明:此拍品为日本回流作品。

 

後梁·荊浩(款)《山水神品》趙雍跋

后梁-荆浩绘画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后梁-荆浩绘画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后梁-荆浩绘画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后梁-荆浩绘画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李梨根据网络资料编辑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