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题材 (一)热点题材 1、电池回收:报废高峰期已至,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 >事件1:7.21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致辞时表示,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体系,未来加快培育一批梯次利用和回收再生的相关企业。 >事件2:7.24格林美公告,与山河智能签署工程机械电动化与电池回收利用的战略合作协议,与瑞浦兰钧能源签署动力电池绿色循环利用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自2018年开始进入动力蓄电池大规模退役期,2020年有25.6GWh的动力蓄电池退役,2025年动力蓄电池退役将达174.2GWh,为2020年的6.8倍,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8.2%。 >动力电池报废周期约为4-6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将在未来10年迎来市场空间的快速释放,测算2030年锂电池回收规模中性预测下达1089亿。 >相关公司 ●超越科技:子公司拟投资建设6万吨/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项目,预计总投资4亿; ●迪生力:控股子公司广东威玛主营新能源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以及资源化再生利用等相关业务,有供货给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湖南邦普、格林美等相关行业公司; ●天奇股份:已具备处理2万吨/年的废旧锂电池产能规模; ●宁波精达:子公司组建一条产能2万吨/年的新能源电池自动化拆解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高,为国内首创,已与宁德时代子公司开展业务合作。 2、SiC:天岳巨额订单引爆碳化硅衬底市场 >驱动因素:7月21日晚,天岳先进公告重大合同,在2023-2025年向合同对方销售6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产品,合同金额约为人民币13.93亿元,折算年平均供应量有望达到7万片/年。 >新能源汽车:SiC功率器件下游最重要的应用市场,主要应用于电机驱动系统主逆变器、车载充电器(OBC)/非车载充电桩和电源转换系统(车载DC/DC)。相比双极型器件IGBT,SiCMOSFET是单极器件,不存在拖尾电流,导通电阻、开关损耗大幅降低,能够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中期测算:仅考虑逆变器的搭载,新能源汽车将占SiC衬底产能50%。如果考虑车载OBC、充电桩、DC/DC的SiC使用渗透提升,需求量将更大。预计到2024年新能源车用SiC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2亿美元。 >市场空间:2025年全球以导电型SiC衬底制备的器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62亿美元,未来4年复合增长率34%,汽车、光伏和储能市场为需求增长最强动力。 >相关公司 ●天岳先进(市值348亿):2021年碳化硅衬底产量约6.7万片,上海临港项目年产能30万片,计划于2026年达产。 ●露笑科技(市值266亿):预计到2022年底能实现月产能5000片,到明年4月份左右月产能1万片,2023年年产20万片。东莞天域6英寸碳化硅导电衬底3年15万片订单,已在分批量交付。 ●东尼电子(市值118亿):年产12万片碳化硅半导体材料项目(导电型)计划购买约250台长晶炉及配套切磨抛设备。目前已有约50台完成安装调试,另有约100台正在陆续安装调试,将形成约6万片/年的产能。 (二)前瞻题材 1、储能BMS芯片:储能领域的又一紧缺环节 >事件1:美东时间7.20美股盘后,特斯拉公布二季度财报,马斯克在财报发布后参加了特斯拉的电话会议,将其储能业务下滑归咎于芯片问题,表示芯片问题对能源业务产生的影响比汽车业务更大。 >事件2:阳光电源在电话会议中表示,今年储能面临两个问题,原材料涨价,公司锁定了一些供应商订单;另外储能BMS芯片也买不到。 >完整的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变流器(PCS)以及其他电气设备构成。储能系统的成本构成中,电池成本占比60%,储能逆变器成本占比20%,EMS成本占比10%,BMS成本占比5%,其他为5%。 >国内缺口最大的就是BMS相关核心芯片,大部分储能&电池BMS芯片为美国采购,国产率极低。宁德时代在调研中表示,现在唯一依赖美国的就是BMS芯片。 >相关公司 ●必易微:目前已经推出针对储能和基站的BMS芯片解决方案,预计下半年开始放量,这将是新能源领域国内第一的储能模拟IC; ●浙商中拓:联合协能科技创办合资公司(占股65%)开发储能技术及项目,已规划建设储能模组产能3000MWh,协能科技为全球储能系统及BMS龙头企业,产品运用于欧美多国光伏储能项目。 2、氢燃料电池轿车:首款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轿车上市 >长安深蓝SL03将在7月25日正式上市,新车将在8月份实现大规模交付;这将是中国首款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轿车。 >相关公司 ●亿华通:是氢燃料电池系统龙一,2020 年市占率为 34.8%,已与宇通客车、北汽福田等合作。2021 年底,发布了额定功率达到 240kW 的燃料电池系统产品 ●雄韬股份:子公司雄韬氢瑞拥有华南地区首条氢燃料电池电堆全自动化生产线 ●诚志股份:公司与AP合资设立的诚志空气产品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设立,后者主营氢能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开发、加氢基础设施产业投资、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的研发等业务。 ●雪人股份:在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链上已布局两块业务,一是氢气制取与加氢站建设运营相关设备,二是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成,包括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空压机及氢气循环泵等。 3、猴痘:WHO宣布猴痘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7月23日宣布,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的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世卫组织发布的最高级别警报(新冠也是这一级别),不过猴痘的风险在全球范围内是中等的,但在欧洲风险很高,欧洲药品管理局建议批准天花疫苗防猴痘。 >相关公司 ●之江生物:7月14日表示,近日连续收到17批次来自世卫组织的猴痘核酸检测试剂盒紧急订单。 ●普利制药:布林西多福韦片剂和口服混悬剂可用于治疗天花,特考韦瑞被FDA批准治疗天花并给予孤儿药认定,公司在建1吨布林西多福韦和1吨特考韦瑞原料药建设项目。 二、个股挖掘&预期差 (一)涨停个股(不分顺序) 深圳新星:一体化压铸添加剂 >一体化压铸:立中集团在近期公告中描述:在铸造铝合金加入了铝精粒细化剂,进行免热一体化压铸,能够有效减少缺陷率,提升铝合金产品质量。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铝晶粒细化剂制造商,产品可用于一体化压铸。 >6F:公司六氟磷酸锂一期产能已于2021年11月投产,22年年底产能达1.3万吨。 >电池铝箔:钠离子电池用铝箔单耗是锂电池的2倍以上,公司锂电池用铝箔合金项目已经立项通过,预计这个项目投产后,产能可以达到12万吨,产值可以突破20亿。 (二)非涨停个股(不分顺序) 1、维科技术:钠电池新星 >材料:深度绑定钠创,钠创是国内做钠电池材料的领先企业,未来会参股。浙江医药是之前的钠创老股东,但是没有产业协同。维科是锂电池,入股后跟钠创有协同。 >电池:维科的电池团队来自于宁德外出创业,与宁德相关业务研发团队关系良好,预期未来也会和宁德具备产业协同,电池技术有充分保障。 >产能:明年投产1GW,远期规划10GW。 >产品应用:一是钠电池两轮车,维科本身就是消费锂电池公司,客户包括两轮车、手机等;二是钠电池储能,已经规划好示范项目。 2、国博电子:T/R组件龙头 >公司T/R组件主要用于弹载和机载,主要配套15和16是近几年放量最大的两个型号,T/R组件目前订单超40亿,两年内完成交付,业绩弹性大且未来有望持续增长。 >基站端公司是华为的国内主供商,保持稳定增长,华为恢复后,公司增速向上拐点;公司积极拓展终端,部分产品通过华为大疆认证,去年已有5000万收入,有望打开新增长点。 >公司在研项目高达100多项,都是未来潜在增长点;订单需求饱满,募投达产后产能为目前的3倍,业绩增厚很大;完善T/R组件芯片设计能力,升级自动化产线,未来利润率还有很大改善空间。 >预计公司22/23年归母净利5.2/7亿,预计2025年收入70亿,归母净利可达13亿。结合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可给予60倍PE。 3、浙江仙通:国有资本台州金投拟获公司控制权布局汽车产业链 >7月24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起富、金桂云、邵学军与台州金投签署《股份转让框架协议》,将其持有的29.09%股份以协议转让及表决权放弃等方式转让给台州金投,转让成功后,台州金投将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本次交易亮点:1)国资入主,控制权转让;2)交易目的是布局汽车产业链;3)交易无折价,分两次,第一次转让16.62%,价格拟定为17.50,略高于周五收盘价。 >台州金投入主以后,浙江仙通则是台州市国资旗下唯一一家汽车上市公司,大概率会注入台州市旗下各类汽车产业链资产。台州市21年10月发布“十四五”投资规划,该市重点投资领域之一为汽车,建设有吉利汽车小镇,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生产和出口基地,培育全球先进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4、航发动力:国产航空发动机唯一供应商 >7月23日,中国商飞官微发布,C919六架试飞飞机完成全部试飞任务,取证工作进入收官阶段。 >航发动力是国内唯一能够研制涡喷、涡扇、涡轴、涡桨、活塞等全谱系军用航空发动机的企业,是我国三代主战机型国产航发唯一供应商。 >据浙商证券7月20日研报,预计C919预计年内开启交付,预估未来20年国产客机交付数量约3000架,国产客机市场未来20年市场空间超2万亿。 5、博众精工:中标蜂巢能源高速切叠一体机项目 >7月24日(周日)晚公告,公司中标蜂巢能源高速切叠一体机项目,中标金额2.02亿元。 >7月23日,根据7月21日的调研纪要显示,公司在3C领域是A客户的核心供应商,是其唯一官网官宣的国内设备供应商,同时公司布局新能源锂电、换电业务,其他高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等。公司注液机已拿到C公司一供;切叠一体机也即将交付到客户端。 >22年股权激励业绩考核目标为收入47.5亿,净利润4.5亿,预计消费电子增速10%左右,新能源增速200%-300%,达到10-12亿收入。(长江机械) 6、楚江新材:铜基材料龙头,碳纤维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深耕铜材领域,增速历史峰值。公司先进铜基材料板块2021年实现营收364.28亿元,同比+62.6%,增速达到历史峰值。铜合金线材、高端铜导体等业务保持细分行业龙头地位。同时,公司募资投建年产5万吨、6万吨、30万吨、2万吨铜材项目,将于2022、2023年先后建成并陆续投产。 >特种纤维、碳纤维热场。2021年,子公司天鸟高新实现营收5.99亿元,同比+49.84%,实现净利润1.88亿元,主要生产特种纤维异形预制件、碳纤维刹车预制件和碳纤维热场预制件三大类,在航空航天、军用民用刹车件以及半导体和新能源行业都有大量旺盛需求。 >招商证券7月24日研报,预计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3/8.9/11.3亿元,对应PE分别为18/15/12倍。 7、派瑞股份:碳化硅+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国内市占第一 >公司募投项目中包括碳化硅在内的新型器件的研发与制造,将建立具有小批量一定中试能力的碳化硅基器件研发实验中心,以满足新产品的研发和中试供应市场。 >公司在我国特(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领域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多年来的平均市场占有率不低于65%。自行研制和生产的世界最高等级的电控和光控晶闸管,在我国数十条超高压和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上成功应用和可靠运行,完全实现了进口替代。 >公司表示产品可以运用到航母的电磁弹射器上。 8、嘉益股份:产能利用率提高至132%,但产能依旧紧张 >7月22日盘中消息,公司国内领先的保温杯壶生产制造商,代工出口(美国为主),公司目前规划产能为1600万只,2021年订单需求激增背景下,公司通过提高自动化水平以及部分环节增加委外等方式充分挖掘现有产能,产能利用率提高至132%,但产能依旧紧张。 >公司募投新建的保温杯生产线项目预计2022年四季度可以投入试生产,一期有望新增产能1600万只/年,二期完工后预计再新增产能900万只/年。(中信证券) 9、爱康科技:HJT降本增效边际变化集中释放 >公司21年报显示已规划未来三年内异质结产能达到40Gw以上,权益产能30Gw+,22年将拥有8.27GW电池产能。 >公司有成熟的HJT技术储备,拥有银包铜、电镀铜、薄片化等多重降本路线,陆续完成异质结100、90μm中试,转换效率提高0.1-0.2%,量产转换效率达24.5%以上。 >公司在德国、巴西、印度、澳洲等重要光伏组件市场设立办事处,一季度营收+在手订单共47.53亿元,为21年营收的188%。 >国联证券预计爱康科技2022-2024年营收89.0/168.2/281.4亿元,归母净利润1.06/11.94/17.43亿元,对应PE172.5/15.4/10.5倍,目标价8.1-10.8元。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本文为公社团队集体出品,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仅做信息分享,无任何推荐之意,据此交易,风险自负。 点击关注官方公众号 4、B站:韭菜公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