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是“抖”,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又有何不同?

 昵称76609255 2022-07-25 发布于天津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以震颤为唯一症状的运动障碍性疾病,30%-50%患者的家族成员曾患过特发性震颤,且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以又称原发性震颤、家族性震颤。特发性震颤还与衰老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但若是家族性特发性震颤,则多见于20岁前。

特发性震颤主要由小脑、丘脑和脑干的不正常信号传递所致,但具体的治病原因尚不明确,有研究发现,家族性特发性震颤患者的去氢骆驼蓬碱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而去氢骆驼蓬碱是可以导致震颤的神经毒性物质,该物质在经长时间高温烧煮后的肉类中含量较高,且饮食中的重金属铅和吸烟等或许也和特发性震颤发病有关。

特发性震颤的发病和进展是隐匿的,主要表现为姿势性震颤,是肢体肌肉非自主性、节律性的震颤,通常由上肢开始震颤,也可能影响头、腿、躯干、发声和面部肌肉,总结来讲主要症状就是“抖”。众所周知,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也是“抖”,同样是“抖”,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之间又有何不同?

1、主要表现和特点区分

  • 特发性震颤的主要表现症状为动作性、姿势性震颤,一般在吃饭、写字、走路时发生震颤症状。

  • 帕金森病的主要表现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减少,一般在静止状态下发生震颤症状,走路时停止。

  • 一、根据发病机制进行区别

  •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与中脑黑质多巴胺缺乏有关,属于老年功能性减退疾病,这是一种慢性疾病,会影响到正常生活,彻底治愈的几率不大,一般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特发性震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也有可能是遗传因素而导致的,特殊性震颤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加重,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地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特发性震颤既可能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也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 二、根据临床病症进行区别

  • 帕金森是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是指患者静止不做动作的时候会出现一个4到6赫兹的一个震颤,另外除了这个静止性震颤,帕金森病人还会出现行动缓慢、肌肉的僵直、姿势保持的障碍等常见的症状。特发性震颤有姿势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这两种症状。姿势性震颤主要表现为手部保持某种姿势时出现的明显颤动;而动作性震颤是特发性震颤最具有特征性的一种表现,主要表现为手部完成某一个动作时出现的明显颤动。

2、特发性震颤的病因是什么

  • 1、年龄老化。

  • 2、家族遗传性:医学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特发性震颤病似乎有家族聚集的倾向,有特发性震颤病患者的家族其亲属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一些,占比3-5成。帕金森病中只有一成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为散发性。

  • 3、环境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特发性震颤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所以人们怀疑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质,损伤了大脑的神经元。

  • 4、遗传易感性:尽管特发性震颤病的发生与老化和环境毒素有关,但是并非所有老年人或暴露与于同一环境的人,甚至同样吸食大量MPTP的人都会出现特发性震颤病。虽然特发性震颤病患者也有家族集聚现象,但至今也没有在散发的特发性震颤病患者中找到明确的致病基因,说明特发性震颤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

3、发病年龄

  • 特发性震颤患者多见于40岁以上,若是家族性的特发性震颤患者,则多见于20岁以下

  • 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升高,多见于60岁以上。

4、累及部位

  • 特发性震颤通常由上肢开始震颤,主要累及双上肢和头部,较少累及下肢。

  • 帕金森病通常由单侧的手或脚开始震颤,逐渐波及同侧或对侧,重症患者的头部、舌头等也会发生震颤,可同时累及上肢和下肢。

5、药物治疗

在疾病早期,两种疾病都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但用药完全不一样。

  • 特发性震颤通常使用一些抗癫痫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如普萘洛尔、扑米酮等。

  • 帕金森病通常使用多巴胺类药物或抗胆碱类药物,如美多芭、金刚烷胺、森福罗等。

6、酒精作用

  • 特发性震颤的一个明显特征是,饮酒后震颤症状会有所改善,一般持续2-4小时左右。因此,若患者需要外出社交,当下没有药物,又担心震颤症状影响人际交往或工作时,可以适量摄入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以暂时减轻症状。但切忌酗酒,避免酒精中毒。

  • 酒精无法缓释帕金森病的震颤症状。

因此,可以看出虽然都是“抖”的症状,但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还是截然不同的,通过以上几个特点,可以将它们轻松区分开来。

轻度的特发性震颤不需要特意治疗;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特发性震颤需要药物治疗,患者由于工作或社交需要,可选择提前半小时服药以减轻震颤症状;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的重度特发性震颤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立体定向丘脑损毁术和深部丘脑刺激术(DBS)。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过于担心,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日常生活中避免情绪激动或紧张、疲劳、寒冷等,这些不良刺激可能会加重震颤症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