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情笔意一笺传(之七)——俞平伯致潘伯鹰

 栎阳钓晚 2022-07-25 发布于贵州

此树婆娑近浅塘,

繁英飘落似丁香。

绿阴庭院休回首,

应许他乡胜故乡。

——俞平伯

俞平伯(图片来源网络)

俞平伯(1900年—1990年),原名俞铭衡,字平伯。浙江湖州人,出生于江苏苏州。散文家、红学家,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

俞平伯诗稿

释文:

盛夏寒雨:非奇蜀语桐花冻,闲说江南麦秀寒。六月炎中初拥絮,三天霖潦几时干。稀闻簾竹从来误,久弃齐纨不再看。坐觉凉温差异昔,先秋风雨败庭兰。庚寅五月廿八日写于北京东城,伯鹰先生吟教,弟俞平伯。

钤印:铭衡

俞伯平信札之一

释文:

伯鹰吾兄惠鉴:知清恙住院疗治未敢琐渎,辄用驰情。昨承手教悉已就痊返寓静养,无任抃慰,愿仍多遵医嘱,勿多劳神劳虑则全愈自速。转眼春回,盼得于京尘聚首也,弟仍碌碌以事亦未能外游,仅在京畿附近参观,北至顺义南到房山,兼观“北京人”遗迹。农村情况甚佳,一般生活且较城市居民为裕,整风整社以来,生产干劲大、信心足,正耀然准备东作,今年只须得中等年成便可期丰收也。拉杂书之聊代一晌之谈,或亦左右所乐闻与!前写乾隆甲戌本脂评《石头记》跋识语已寄给中华书局,闻于今年第一季度出书,他日尚祈斧藻。近偶作随笔兹写奉一则,其红笺系先君于光绪壬寅岁携归蜀纸,箧中尚存数页恰呈历一周矣。匆复即贺春釐,弟平伯顿首,壬寅元旦。
钤印:平伯

在二十世纪的学者大家中,俞平伯先生大概也能算一位“红人”。不过他这“红人”应有两层意思,一是他本身就是一位“红学家”;二是为《红楼梦》的研究,使得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时被毛泽东主席点了名,于是一夜“走红”。当然,俞平伯还不仅仅是红学家,他的诗词书法皆精,还是“五四”以来一流的散文大家。因此,他参与“饮河诗社”的活动,与潘伯鹰等人诗歌唱和,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他用小字工楷抄录了庚寅(1950年)七夕漫成二律句:闻道牵郎觅故蹊,自驱骍犊溷凡泥。婵娟料理迟星驾,身世徘徊感露栖。枝上残英犹恋萼,门前逝水尚能西。秋阳未必炎威谢,容易亭亭向客低。灵会千秋一旦休,空传拙巧引凡愁。人心似水归何处,民勤如烟散莫收。真以梭机劳织女,还将泥滑靳牵牛,银湾漠漠孤飞鹊,来向尘边叹白头。

俞伯平信札之二

释文:

伯鹰吾兄惠鉴:上月承手书以事冗羁答勿罪,知开令未能来却有春和北游之说,届时无集会之忙迫,庶得从容话言至为欣盼。梅村诗弟只在中年以来背诵长歌若干首耳,虽窃好之却未有心得,若足下之圈评及所阅老辈绪论,均盼暇时相示一二,以发愚蒙,甚幸甚幸!诗以意不尽言为佳,始有弦外之听,如意尽于言,则神味索然矣,辄作狂言恕之亦卬可乎。近又得俚句一章仍录候吟定,首句用译语,次句用北京土话,其乃笑谈不足为外人见也。又来笺附书承索近影,深荷雅爱,他日当以俗所谓较写意者奉呈,忆前有句云:唯余贞疾安吾拙,衰老诚知无足悦”,足下乃有取焉足见拳拳之厚矣。草涂聊复,即候起居康复不一,弟平伯顿首,三八节
钤印:平伯

俞平伯是俞曲园的曾孙,六七岁时就随曲园老人习字。据说,俞平伯的书法取自隋《龙藏寺碑》,他曾于此碑下过很大的功夫。他的字具有老派知识分子的特点,基本功扎实,一笔一划,规规矩矩,而气度闲暇。

俞伯平信札之三

释文:

伯鹰吾兄惠鉴:前奉书倥偬殊多遗漏,如为拙句宠题即未详及歉然于怀。此作极真切,言之有物,以诗法言碻如斯,惟云将与前贤把臂入林恐属过爱之谈,弟不免颜汉耳,已抄出奉顾颉刚兄同赏之矣。以日前曲社演出得一晤缘,虽同居京国相见亦稀也。以论诗偶想到日前曾写一短札,兹附尘檀几聊发千里一笑耳。敬候起居诸希珍重,弟平顿首,十一月廿八日
钤印:明我长相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