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7年,一教师读了陆定一的文章,给他写信:我母亲或许是您女儿

 明日大雪飘 2022-07-25 发布于上海

1987年,江西理工大学一名叫做赖章盛的老师,偶然间读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关于唐义贞烈士的回忆》。

原本是随意看看的,可当他看到这样一段话时,非常震惊。

“唐义贞烈士,所生两个孩子。第一个是女孩,名叫叶坪,1931年12月30日生。长征时寄养在雩都。如果她在,应该是50岁了。”

图片

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后,赖章盛当即给这篇文章的作者,也就是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写了一封信,表示“我的母亲,或许就是您的女儿……”

寥寥几行字,为何赖章盛就敢断定身份?他的母亲又有着怎样的曲折经历?是否真的就是陆定一的女儿呢?

偶读文章,写信千里寻亲

1987年7月的某天,赖章盛正在准备工作,负责管理资料室的黄玉香却突然找到了他。

让他看一看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风展红旗》第二辑的一篇文章——《关于唐义贞烈士的回忆》。

“你看一下这里面写的,像不像是你的母亲?”

图片

原来,赖章盛和黄玉香是邻居,前些年赖章盛的母亲过来小住的时候,曾经和黄玉香接触过一段时间。

也正是那时候,黄玉香听说了赖章盛母亲的离奇身世。

于是这次在整理资料室书刊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了这本读物,她直接就拿到了赖章盛这里,希望能对他家有所帮助。

赖章盛本来是没当回事的,毕竟他的母亲从三岁开始,过的基本就是“孤儿”一样的生活,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哪里还能探清什么身世?

可是出于礼貌,他还是看了一眼,却没想到正是这一眼让他怔在了原地,因为这篇文章里所描写的,竟然真的和他母亲的经历完全吻合!

赖章盛从母亲那里得知,母亲的确是在长征期间被寄养的,而文中所说的雩都,也正是母亲所居的于都。

图片

再加上村里人都叫母亲“野萍”,或许母亲真的是那个“叶坪”呢?

最关键的是,这篇文章是在1981年写的,而那一年赖章盛的母亲刚好50岁,也就是说在出生年月这一块也吻合上了。

看到这诸多的线索指向,再加上自己心中的直觉指引,赖章盛基本断定,自己的母亲便是烈士唐义贞与陆定一的女儿。

读完文章后,赖章盛的心情非常复杂,最终他决定给陆定一写一封信。

既不让自己的母亲抱有遗憾,也能解开自己心中的疑惑,可就在他7月份将信寄出后,等了许久都没有回信,这难免让他感到有些失落。

就在他以为自己判断错了,对这件事基本上都不抱有什么希望了的时候,江西省人民政府以及陆定一的儿子却找上了门来,就这件事与他展开了细致的核对。

图片

最终,经多方判定,赖章盛的母亲“野萍”,就是陆定一与唐义贞的女儿“叶坪”,阔别50多岁的父女俩,终于迎来了重逢。

那一天,陆定一老先生失去了往日的从容,紧紧握着自己女儿的手,眼泪无声落下,或许这就是父女俩亲情的最好注释。

那么问题来了,这对父女当初究竟是如何分别的呢?

追忆当年,儿女骤然失联

时间要倒回1931年12月30日。

当时陆定一的妻子唐义贞在瑞金叶坪地区革命地区工作,又正好临盆,生下了一个女儿,于是便给孩子起名为叶坪。

后来革命形势逐渐紧张,第5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展开战略大转移,也就是万里长征。

图片

此时陆定一是要跟随部队一起出发的,而唐义贞由于又有孕在身,不方便转移,所以便被安排留在了中央苏区,夫妻俩就此分别。

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唐义贞把她托付给了张德万,请他把孩子带到瑞金境外乡村,找户人家寄养。

张德万带着孩子离开了,唐义贞也顺利在周边的洼田乡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小定”。

可还没等她休息几天呢,由于局势紧迫,她便不得不归队,孩子则是留在了之前照顾她的范家。

此后唐义贞便继续跟着游击队作战,直到1935年1月,她所在的游击队不幸被国军包围,她本人也被俘虏。

虽然凭借着自身的机敏,在当天晚上她就顺利逃了出来。

图片

可是由于长期奔波,体力不支,再加上对地形不熟悉,所以在1月30日的黄昏她又被抓了回来,遭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

敌人要她说出游击队的集合点,她却宁死不屈,无论如何都不肯开口,最终不满26岁的唐义贞牺牲了。

由于当时的通讯不发达,所以长征结束后,陆定一也不知道自己的妻子已经离世了。

直到1943年,他才在得到了消息,当时他人就愣住了,用他的话说,

“自那以后,无论是大喜或大悲,我都再也流不出眼泪来了。”

妻子离世了,那两个孩子呢?

从贺怡这里,陆定一知道妻子给自己生下了个儿子,被放在当地老乡的家中寄养了。

图片

至于他们的女儿,则是被一个叫做“好妈妈”的人带着,好像先是住在会昌,紧接着就迁到了赣县江口,此后具体去了哪儿便不知道了。

陆定一想要寻回自己的儿女,可是当时时代动荡、革命形势紧迫,他根本就没有机会,于是便只能一直等到了1949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长以及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国家也终于安定下来了。

于是他连忙派人前去寻找,可是最终却没能找到。

不离不弃,家人终于团聚

虽然经历跌宕,但是陆定一始终没有放弃寻找自己的儿女,而率先被找到的,便是被寄养在范家的儿子——“小定”。

图片

小定在被收养后,名字便被改成了范家定,不过养父母并没有因此而隐瞒他的身世。

反而在他15岁那年告诉了他真相,还把唐义贞当年留下的遗物交给了他。

说是遗物,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一条毛毯、一个铜盆遗迹,一个蓝布包裹,其中蓝布包裹上隐约是有些字迹的,只不过看不清楚。

后来浸泡在漂白粉液中,才看到上面依稀间写着“唐一真”三个字,这正是唐义贞的化名。

最后,范家定终于和父亲陆定一见面了,对于这个儿子,陆定一是无比欢喜,而对于儿子的养父母,陆定一也是非常感谢的。

他甚至一度表示要遵从妻子的遗愿,让儿子跟着范家人姓。

图片

对此,范家人自然是不可能答应的,于是最终陆定一说了这样一番话,

“这孩子既是陆家的,也是范家的,不如就让他姓陆范吧……”

就这样,儿子的名字改成了“陆范家定”,两家人的关系也愈发紧密了起来,不过陆定一在欢喜之余也有些揪心,那就是自己的女儿仍旧流落在外。

陆范家定很快就看出了父亲的烦恼,出声询问后才知道原来自己还有个姐姐,他也是坚定地想把自己的姐姐找回来的。

只可惜,当时那个叫做“好妈妈”的人找不到了,叶坪也不知所踪。

直到后来赖章盛一封信寄来,一家人才得以团圆。

至于为什么当初陆定一没有立即回信,是因为信寄来的时候他在外工作,没能及时看到,回来看到信后立即便进行了安排。

其实,陆定一之所以这么久都没能找到女儿叶坪,也是有一定巧合性的。

图片

当初就有人拿着叶坪的照片来认亲,只不过唐义贞的妹妹看到照片后,觉得这与姐姐长得不像,认亲便结束了。

却没想到时隔53年后,血脉又将他们聚集到了一起。

至于前面所提到的那个“好妈妈”,其实是个男人,叫做张德万,当时叶坪跟着张德万的时候还很小,便总是叫着张德万“好妈妈”。

张德万也不驳斥,总是笑着应答,于是后来村里周边的人便传出带着叶坪的是“好妈妈”了。

由于个人原因,张德万后来不得不返回老家,叶坪叶平,则是被他托付在了那个村子里。

村里人不认得“叶坪”两个字,都叫她“野萍”,这也是为什么她改了名字。

图片

没多久后,张德万也曾回来看过她,只不过那时他的身体已经很差了,于是不久后便再度离开了,回家后便病逝了。

这也给探究叶坪的身份进一步加大了难度,倘若不是赖章盛写了那封信,或许这个秘密会被永久地埋藏在时间的洪流中。

无怨无悔,先大家后小家

虽然年幼时便与父母阔别,时隔五十三年后,才再度与父亲相见,但是“叶坪”的心中,对于父亲只有眷恋,没有埋怨。

面对媒体时,她是这样说的,

“那时候要长征,他也没办法,不是故意丢掉我的,可是为革命牺牲没有办法,我知道这个,我理解。”

图片

实际上,在革命年代,英雄人物受局势所迫,只能把自己的子女寄养在普通农民的家中,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比如说罗荣桓,1939年他准备带领115师进入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的时候,他的妻子林月琴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

在当时的严峻的环境下,革命任务尚且艰重,自然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孩子的。

于是便只能把孩子寄养在老乡家里。直到两年多后局面稳定了,才把孩子给接了回来。

最难受的是由于革命任务重,一家人都记不得罗东进的生日,以至于后来30多年,罗东进都是跟小妹罗宁同一天过生日的。

直到1989年,梁必业在整理日记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了自己的相关记载。

这才知道了罗东进的生日是在2月14日,只不过当时的罗东进,已经40岁了。

图片

再比如说毛主席,他的女儿李敏在1936年出生于陕西省,由于当时局面紧迫,再加上贺子珍远在苏联治病。

于是在女儿还不到4岁的时候,他就把她送到了苏联和妻子团聚。

当时,毛岸英和毛岸青也都在苏联,贺子珍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度过数个寒冷的莫斯科的冬天,而当时年幼的李敏根本就不不得父亲是谁。

有一次,哥哥们指着学校里的毛主席像告诉李敏,这是他们的爸爸时,李敏根本就不相信,说哥哥在骗自己。

因为母亲素来不谈这件事,直到后来她才知道哥哥们说的是真的。

然而有很多英雄人物,在把子女寄养在其他人家中后,没过多久自己就牺牲了。

图片

使得那些被寄养的孩子再也找不到父亲母亲,甚至有许多烈士子女,一辈子都不知晓这件事情。

为了杜绝这种情况,我国几乎从未停止过为烈士们寻找家属。

在2021年4月2日更是开放了“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和新媒体来为那些烈士寻找家人后代。

事实证明,这套方法是很有效的,短短时间内网友就提供了上万条申请、数百条有用的线索。

初次公布的百位寻亲烈士中,有61位很快便找到了自己的亲属后代。

看到这一幕幕,我们不禁陷入感慨,昔日的英雄们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很多人都是“舍小家、成大家”。

他们为革命的奉献、为祖国的牺牲,我们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该忘怀。

图片

如果没有这些英雄,便没有我们如今的和平安定,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 因此我们应该牢牢谨记他们的故事、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向他们学习,互相鼓舞、砥砺前行。

(图文均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