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岳父(2)

 snjsx002 2022-07-25 发布于福建

人物小记之35

我的岳父2


那些年,在寿宁城关说起南门外的“阿基师”或是“朱厂长”,年纪大的人几乎是无人不晓。其中,包括我的父亲。当房东阿姨来说起我与玉的亲事时,父亲虽然没见过玉,但对岳父是有些熟悉的,认为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所以,在房东阿姨提出是不是让我去一趟岳父家,与玉和其他家人见个面时,父亲是满口答应的。母亲当然也想尽早看到她的大媳妇,还催我在这个休假期间就去一趟。而我呢,当时正回寿宁休假,由于父母不赞同我的婚姻问题在外地解决,思想情绪有些低落,对房东阿姨的提议并未十分留心。尽管这样,在犹豫几天后还是抱着“先看看”的态度应允下来了——19782月下旬的一天,在家吃过晚饭后,我就与房东阿姨去岳父家了。


岳父的家在南门旧址百来步开外的小巷里[1]。寿宁城关街边的巷弄很多,除了比较知名的后叶巷、新街仔巷、水井巷、城墙巷(包括上马巷、下马巷)、马仙宫巷等巷弄外,其他的巷弄窄小、不深,不注意还真不太好认。
岳父家的那条小巷不深,从街边进去二三十步,然后右拐便是大门。进大门左拐几步就看见一个中等大小的天井。这是一幢一厅二层小三榴的土木结构房子,年代有些久远了,所见之处都是黑乎乎的。天井左右是厢房,南面是一堵不高的围墙。北面是大厅,大厅靠天井方向左右各有一条楼梯。整幢房子住着大约五六户人家吧——也许我问过,也许没问过,还可能是我忘记了,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岳父的这处住房是早先就属于自己呢,还是“土改”时分到的,或是后来买到的,反正岳父一家住的是“自己的房子”。在我的印象中,其他住户都姓富,姓朱的只有岳父一家。


岳父家的厨房就在左边厢房楼下,靠天井是一个窗户,窗外就是人们进出大门的必经之路。天井边通道右转就是厨房的门。门对着楼梯的廊道,大体与岳父家的另一个楼下房间门相对。即使是白天,这个房间的光线也相当暗淡,有些小,还放不下“曲尺铺”[2],我记得是岳父岳母的卧室。位于厢房的厨房就会光亮多了,也宽敞得多。我清楚地记得,厨房的一半是灶台、柴坪[3],一半是饭桌、菜橱。饭桌靠在窗户方向,要是窗户开着,过路人稍微斜眼就可看见饭桌上吃的是什么。
当房东阿姨与我一前一后拐到天井边的过道时,房东阿姨就朝窗户里说道:“阿基师,我们来了!”随后二三步,我也看见了窗内桌旁的岳父一边立起身来往门口去,一边带着爽朗的笑声回应道:“好,好,来就好!”
在房东阿姨与我被岳父一前一后迎进厨房后,我先后认识了我的岳母、玉,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然后,大家坐在饭桌旁,吃茶点、喝茶水。我一边听着房东阿姨与岳父、岳母、玉他们聊家常、谈工作,一边环视着厨房四周与陈设。尽管厨房的一面土墙、三面板壁都被灶烟薰得黑黝黝的,不过,看得出来,岳母她们还是把厨房拾掇得十分整洁——虽然,那天晚上的白炽灯功率不是很大,厨房的光线显得有点儿暗淡,但是,在时不时地对岳父、岳母和玉的观察中,我发现岳父的笑容是最灿烂的……


【待续】

[1] 在寿宁城关,人们通常对“巷”与“弄”这两个字各有不同的用法。在《通用规范汉字字典》里,这两个字都有“窄小的街道”的意思。也许是寿宁城关人的语言习惯的沿袭,还有就是语言美感的需要,在本地话口语中常说的是“弄(lòng)”,而说普通话时或是在书面上常用的是“巷”。如本地话口语的“水井弄”,公交站牌上就写成“水井巷”;普通话“水井巷”,就比普通话“水井弄”要好听、顺耳许多。

[2] 即一张普通床铺靠一头墙壁后,另一头的空闲处还可以与此床垂直衔接摆放另一铺大小差不多的床,形成一个“直尺形”,寿宁人称之为“曲尺铺”。能够铺得下“曲尺铺”的单间一般有3米(一市丈)见方。

[3] 即灶台烧火一边的墙角堆放柴片的地方。

20200419于深圳】

谢谢阅读,请多指教——2020051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