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城南的古㶟水故道——阅读大地文献(二十九)

 北京的骑士 2022-07-25 发布于广西

最近,在北京外城西南角的南菜园一带将有大型工程开工,必定会进行考古勘探,为此介绍一下该地区古河道的调查情况,以供考古工作者参考。

北京外城西南部曾是全新世永定河故道所经之地,也是金中都城南部河流故道经过的地方,古河道遗存丰富,并包含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是考古调查应该特别重视的地方之一。

古㶟水

一万年来的古清河故道、古高梁河故道和古㶟水故道是对北京城市发展演变产生巨大影响的地貌环境。历史上以古高梁河故道为中心,形成了元明清北京城的宫殿区,以古清河故道为依托,形成了清代的三山五园。

那么,位于北京城南的古㶟水故道呢?古㶟水及其故道对北京城市发展也产生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北京早期城址的形成和发展。

古㶟水故道是三条故道中研究最为薄弱的一条。古㶟水是全新世时期流经今北京城南的永定河河道,由于后代在这条故道中有㶟水,人们遂将这条早期的河道称为古㶟水,它所形成的故道称为古㶟水故道。

㶟水见于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它指的是东汉曹魏时期流经蓟城的永定河。历史上关于㶟水名称的记载较乱,《水经注》中称它为“湿水”;早于《水经注》的《汉书·地理志》称它为“治水”;曹魏时期的刘靖碑称之为“高梁河”。

清朝学者不满意“湿水”的记载,认为是后人在传抄《水经注》时搞错了,应是“㶟水”之讹。

“㶟水”的记载首见于《说文》,但《说文》同时也说它或曰治水。在古代,同一河流的不同河段常会有不同的名称,㶟水应主要是在上中游使用,而北京地区的下游河道则使用治水之名。

清代考据学发达,清人将《水经注》中湿水的“湿”字考订为“㶟”,把蓟城附近汉代至北魏时期的永定河河道统一称为“㶟水”。

这一改动被后人普遍接受,为述说方便,我们随其大流,也采用“㶟水”的称呼。

古㶟水故道的研究

对于古㶟水故道的研究,相较于古高梁河和古清河来说要滞后得多,地震地质会战时由于资料有限,仅能根据有限的地层测年数据,推测其为4000多年前的河道,而对于它的砂砾石层,却描述有20米厚。似乎20米厚的砂砾石层是4000多年前形成的,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因为在距石景山永定河出山口同样距离的其他永定河故道中,20米深的地层已有数万年的历史,所以这样的模糊表述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近十多年来,关于古㶟水故道的研究文章有所增加,但仍然十分不够,未能把全新世以来古㶟水的河道变迁说清楚,更不要说全新世以前的河道变迁了。我们在此也只能笼统地说一说,给一个大致的看法。

全新世时期的古㶟水河道几乎与古清河河道同时存在,我们推测它可能是距今八九千年前至四五千年前的永定河河道之一,此时的永定河水曾在古清河和古㶟水之间摆动。

由于古㶟水存在了数千年之久,受到水流摆动影响,形成宽阔的河床,所以今人在画它的时候,也像画古清河一样,画出很宽的河床范围。

图片

图片古㶟水故道示意图

古㶟水故道也有自己的特点:在故道中虽然也有由泉水形成的洗马沟和凉水河,但仍然有永定河干流流经此地;受到永定河摆动的影响,它的河道南界似乎不是很清晰;它是与北京城起源关系最为密切的河道之一,直接影响到早期蓟城的建设。

古㶟水故道的北缘

数千年前的古㶟水故道北部边缘比较明确,它由西北向东南,分布于西客站北至广安门外、白纸坊桥北、陶然亭公园西南一线。

我们曾沿此线采集过多个剖面,并做过一些碳十四测年,因而对全新世古㶟水故道的北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具体说来,西客站北面原铁路小学南部是故道中古湖泊的北岸,这个古湖泊就是莲花池,早期的莲花池要比现在的水面大许多倍,它的北岸大约就是古㶟水的北岸。

图片图片古莲花池与古㶟水故道北缘推测图

广外小马厂铁路涵洞处有古㶟水的砂砾石层,年代距今约5000多年前,古㶟水经此流向东南。

图片图片小马厂5000多年前的古㶟水故道砂层剖面

白纸坊桥北和造币厂北可以看到古㶟水故道北缘的明显界线,原第一监狱即清芷园小区工地出土了古㶟水故道的沉积地层,有砂层和草炭等的沉积层。

㶟水时期的河道

古㶟水与后期的㶟水是否可以分为不同的河流过程,尚不清楚,目前见到的后期河道,主要是2000多年以来的河道,主要分布于古蓟城的南面。

有的河道有较厚的砂砾石沉积层,说明水流较大,应是永定河干流或干流的一支。除了永定河干流外,也有平地泉形成的小型河流,如莲花池泉水形成的洗马沟,即后来的莲花河,以及由水头庄凤泉水形成的凉水河等。

在白纸坊桥至南护城河的南北1000多米范围内,已出土春秋至唐代不同时期的河道沉积地层,既有大河,也有小河。

上世纪在凉水河以南的鹿圈村附近,曾出土北朝时期用巨大圆木凿成的独木舟,今存于大兴区文管所。在南护城河下的河道砂层中,曾出土唐代木船,这些都是1000多年前当地古河道的见证。

当年,古㶟水故道与古清河故道的景色相似,有大量泉水、小型河道和许多的湖沼。

这些泉水、湖沼有的一直存在到近代,例如丰台区的草桥地区,泉水丰富,当地建有万泉寺,曾是明清时期京城人郊游休闲的场所,为京南名胜。

在陶然亭公园东南的开阳桥东侧,可以看到㶟水故道的东北岸坡,砂砾石层在此尖灭,转而变为黏性土层。这里也是古㶟水故道的东岸,再往东就是河旁的高地了。

图片南护城河河底出土的㶟水故道东北岸砂层尖灭处

今天碧波荡漾的陶然亭那时也是高地的一部分,至少是在一级阶地上,后来受到城市建设的影响,变成了坑塘。

如今在这片坑塘的地方建起公园,可算是沧桑之变了。有的研究者以为陶然亭的坑塘是永定河故道形成的,其实它是人工所为,是数百年间城市建设和窑厂采土形成的。

古㶟水故道边的蓟丘

在古㶟水故道的东北面,与之平行的是一条西北至东南走向的高地。高地西起八宝山,向东南延伸,断断续续直至亦庄。

高地的东北面是古高梁河故道,高地夹在两条河道之间,永定河水曾在两条河道之间摆动。

这片高地形成于一万多年前,宽的地方可达2-3公里,蓟城就坐落在高地中段一片宽敞高爽的区域中,呈现为两水夹一城之势。

图片图片

蓟城所在高地示意图

蓟城坐落于高地中部地形宽阔且地势较高的地段,这处高地有可能就是古代的蓟丘。

《水经注》说蓟丘在蓟城的西北隅,今人认为蓟丘就是白云观西侧的小土丘。但一座直径100多米的小土堆怎么承载一座蓟城呢?

蓟城如同鲁国的曲阜,齐国的营丘,它们都应是一座较大的高地,城池依托高地而建,只不过是西北隅地势更高一些。

十几年前,我们收集了蓟城所在地的几百组工程钻孔数据,将其中的自然沉积地层(即考古学家所说的生土层)顶面数据连接起来,做成一个面,用颜色表达地势的高低,图中竟然呈现出一座高地的特征。

虽然当时数据有限,制图技术不高,但已能大致体现出蓟城的早期地貌形态,蓟城遗址位于其上。

图片

蓟城地貌示意图

从先秦到唐辽时期,蓟城城址一直是在古㶟水故道旁的高地上,金代建中都,城市扩展到了古㶟水故道中,这与古㶟水故道北部的河流变迁有着密切关系。

在蓟城时期,时常有永定河河水流经故道北部,城市难以进入古㶟水故道。唐代以后,永定河向南摆动,离开了蓟城南面的古㶟水故道,金中都遂可以向故道中大规模扩展。

虽然蓟城没有建于古㶟水故道中,但它的村落、园林等却有可能分布于故道低地中。

近些年来,我们在丰台区的丽泽地区,已经多次见到先秦时期的陶片,考古工作者似乎也发现了先秦、汉代的文化层。它显示出2000多年前,人们也曾在那里活动。

<未完,待续>

岳升阳,历史地理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环境考古。

本期编辑:小鬼

北京勺海堂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倾一勺之水

尽学人之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