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城记 | 关于阿城的记忆

 盐心Jaffe 2022-07-25 发布于四川

赵波

作家,著有小说和随笔集

《北京流水》《情色物语》

《像候鸟一样飞》《云上》等。

在见到王朔之前,先听阿城说起王朔,他说不可介绍认识,听王朔说话你会笑死的。那天阿城没讲王朔的小说有没有腔,只是说他作品的好和火,火里还带邪气,有进攻性,所以与众不同地居然敢于挑战,而中国的世俗小说是从来没有挑战姿态的。

阿城喜欢和欣赏一些天生的状态,比如年轻的状态,那种流露,是最真实的,状态一过,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阿城主张男人和女人应该时时在彼此身上有新的发现,像杨绛就是善于在钱钟书身上看出不一样的东西,不然就不会存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欣赏。

在北京去看阿城的家,城郊,安静的高楼顶层的一间,同去的朋友都一时贪婪起来,有人看中了他墙上的好友朱新建的赠画,有人喜欢那几张舒服椅子,我爱一把奶白色的马尾,丝丝闪亮,拂尘一般。

还有咖啡色玻璃板下的玉和石,石上多少年前的爱石人刻下的“小松偶得金石”字眼。那小狗小羊的玉,造型很少见的机巧,常常有回首一瞥/尾部一勾那样的小细节,被他尽情收藏,悉心相伴相随。那玉和环,都被盘得沁出了油,透明,润泽。

想起阿城说女人,三十岁之前可能漂亮,像玉中的荔枝冻;三十岁过后则会美,成羊脂玉。当然要靠修和养。现代人都对年龄恐惧,没有修和养的闲心,就容易自暴自弃。

最难忘他家中的音响,自己和朋友配置的,外面买不到,音色听了就觉得耳朵真的得到了照顾,听四重奏,大提琴和小提琴时而仿佛在窃窃私语,时而好像在说话:别吵了,别吵了……听他说到这个,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快乐。

那次,收他送的一个铜的汤婆子,过去天冷时用来暖被窝的,现在人已很少用了。无意中说起,阿城竟起早到潘家园觅到,仿做的形状很好,“底下”还印了乾隆两字。

在《常识与通识》一书中,他谈到过人生人格与艺术人格的话题。阿城说有很多人在生活中还没有从艺术人格中退出来,这时候我们就会觉得他很虚假、很夸张。如果一个人演了领袖,生活中也学了一副领袖的做派,那就是艺术和生活没分清楚。

后来我请他谈谈自己的儿子,读初中,十八岁了。阿城说长得比他高,比他结实,他每次回去都会请儿子和一些同学一道吃饭,自助餐什么的,看他们这些年轻人风卷残云的吃法,心里会很痛快。

在美国生活简单,他好像也没有什么心事,头脑很简单也很现实,自己去几个地方打工,因为刚买了一部新车,是贷款买的,所以要自己分期去还,他买的那部车子,在美国是一种女孩子喜欢的牌子,阿城估计儿子是喜欢上哪个女孩了。

一晃,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就像是上辈子发生的。如今疫情隔膜着,记忆也变得迟钝起来。好在,我早已经记在了书里。

2022年/第71期2022/7月刊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