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熬夜写的讲话稿被领导打回是什么体验?

 CDrLee 2022-07-25 发布于黑龙江

在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的小伙伴们想必都有过这种体验,加班加点、熬了个通宵精心准备的材料,第二天拿给领导审阅,本以为可以顺利过关,却被领导否了一大半,甚至全部打回、前功尽弃。不仅白白浪费了时间精力,也在领导那边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其实,只要避免了几种常见错误,就能最大程度增加稿子通过的几率。笔者结合实践经验,针对文稿被打回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归纳,在此与读者共享。
一是领会意图失准,极大偏离文稿正确方向。
这属于最严重的错误。机关公文或各类文稿材料,主要起的是上情下达的作用,撰稿人如果未能正确领会交代任务的领导真正意图,出品必然只有被打回的结局。要正确领会领导意图,就要在动笔之前与领导充分沟通,包括在受领任务时,带上录音笔或者笔记本,及时记录下领导的话,即使只有只言片语,就算当时未能完全领会,也要在回来之后反复回忆、领会、确认,确保最大程度理解。其次,应当在撰稿过程中,注意利用各种时机及时与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沟通,及时掌握领导的意图,广泛收集各方面资料和信息,确保及时掌握领导思路,跟上相关形势的变化。
二是文字功夫欠佳,辞不达意或者以文害意。
一些文秘工作者,不是很注重文字功夫的锤炼,往往在模仿既有公文上下功夫,至于一个词为什么这么用,一句话为什么这么写,经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一旦脱离了模仿对象,就头脑空空,不知从何落笔,这导致独立写出来的材料常常语序混乱,逻辑不清,该说的事情前因后果、轻重缓急都没说清楚,这就是辞不达意。一些刚入门的小伙伴,有时甚至喜欢堆砌华丽的句式和辞藻,最常见的就是过多使用排比句,其实很多排比句根本没有必要,有的拙劣的排比句每个分句的意思都有重复和杂糅,导致意思没表达清楚,反而出现行文浮夸、语义飘忽的毛病,这就是以文害意。
图片
三是体裁文种不对,无法实现公文基本功能。
这也是致命的错误。比如领导安排的是向上级工作组的汇报,有的小伙伴却写成了总结报告,虽然内容上差不多,但具体行文的套路是不一样的,总结报告要求相对全面、具体,有时甚至有点平铺直叙和呆板。但专门的汇报材料,应当突出汇报对象的特殊性,要用心揣摩对方的目的、需求和兴趣,有针对性地突出某一方面内容。此外,通知类公文不要写成讲话,不能有那么多的论证说理;规定类公文更不要写成总结或讲话,尤其忌讳参杂口语类不严谨的词句,等等。这些都需要写作者在实践中悉心比照研究。
四是受众指向错误,文章口吻姿态不合规矩
。这方面主要是有的小伙伴经验不足,没有把握住各类受众的差异性。面对领导、干部、骨干、技术人员、普通群众等等不同人群,又或者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甚至不同性别群体,都要充分考虑其心理特点,细细加以区分,不可盲目地一概而论,写出一刀切、万金油式的文章来应付。比如,对上级应有足够的尊敬和重视,不可在文字中带有糊弄和忽悠;对下级或群众应当示以真诚和谦虚,不能摆出一副说教面孔和官腔官话。
图片
五是低级错误过多,缺失严肃态度专业素养。
低级错误,就是诸如错别字、病句、格式错误等一类只要用心就能克服和杜绝的错误,这类错误虽然不大,有的甚至不起眼,可是一旦出现,将会在领导心目中留下针刺一般的不良印象。最关键的是,会让他人觉得作者的态度不端、用心不足,这不是能力问题,是态度问题。有的领导甚至会以偏概全否定你的工作成果,认为连这些最基本要求都没达到,文章的质量可想而知,有的领导相对务实,本来对文字标准要求不高,看到一篇错字病句连篇的材料,也会气不打一出来。因此,我们在日常写作公文材料时,条件允许应当安排或请求多人反复校对,力避低级错误。
以上几种错误,初学者千万要注意避坑,防止无意识踩雷,可以有效提高文稿材料的通过率。
图片

感谢您的点赞和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