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山东刘福新 2022-07-25 发布于山东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刘福新


去留山是游览了小麦峪之后二儿子晓津提出来的。既然二儿子提出来,我当然赞同。这几年二儿子单位离得远,平日里的大活儿小活儿都是大儿子承担了,二儿子每次回家先到我这儿看看,若时间宽裕,就抽出一天时间拉着我俩出去转转。

题目中的“留山途中”(因题目过长,将“前往”二字删除)和“留山景区一瞥”,见本人所拍图片以及图片下的注脚。题目中的“李湘棻与留山”见图片下的附资料一“李湘棻与留山”,题目中未涉及的还有附资料二“本人的疑问”。

因图片拍摄形式不同,一是手机,二是相机,编辑起来格外困难,一不小心就乱了顺序或者落漏了图片,我得一个图片一个图片的看(主要是识别时间)。

好了,不多说了——留山的话题,我2009年就研究探讨过了,见《一念之间,到了安丘平顶山》和《刘山与寄奴草的传说》等文章。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1、本文第一幅图片拍于2019年07月18日14点03分。
    离开小麦峪之后,车往留山行驶。
   这几年二儿子单位离得远,平日里的大活儿小活儿都是大儿子承担了,二儿子每次回家先到我这儿看看,若时间宽裕,就抽出一天时间拉着我俩出去转转。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2、导航导到留山东北了,几次询问,朝南拐,到了“山李家庄”,这个村名很有特点。从村子里得往东拐,我们走过杠了。是这位老农告诉我们走法。
     此时是14点42分。也就是说,我们已经走了40分钟。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3、车往东拐,路过“山李家庄村委会”大院。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4、这个大院位置在中间,西边和东边都是村落。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5、这地方属于辉渠镇的北部,旱情显而易见,玉米叶子“瘤瘤”了。与黄石板坡村的庄稼相比悬殊。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6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7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8、到了留山景区大门。
    此时是14点56分。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9、大门外南侧的“留山红色教育基地接待中心”。啊,好大的规模!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10、车不能开进去。只能步行。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11、这个大门刻着“留山裕龙泉水业”七个黄色大字。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12、正在完善中的一处酒店或茶馆。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13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14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15、这可能就是“留山裕龙泉水业”的办公楼了。
   此时是15点18分。
     图1到图15是用手机拍的。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16、相机“功能突然恢复”了!怪呀!
  之前是“电池量耗尽”,这会儿又可以拍照了。极有可能换了电池后,相机功能迟钝,显示仍处在第一块电池之后。不过,这也好,数码相机(单反)拍出的质量就是好,手机望尘莫及!
    此时是15点22分。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17、这是在留山的东南坡拍摄留山主峰。2009年我在留山西侧的平顶山拍过留山主峰。但如今看来,还是在留山的东南拍片子雄伟。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18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19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20、我曾在2009年6月的《(读书札记)刘山与寄奴草的传说》一文中说:“留山”源自神话,而“刘山”源自史实。而安丘人“弃近留远”,用“留山”作为“正式名字”。不过这样一来,对我这个姓刘的人来说,却有点儿难以接受。虽然我不是安丘人,是昌乐人。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21、给老伴和二儿子拍合影。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22、虽然南边低,但南边是“上位”。我与二儿子说:“与你妈换过来。”
    二儿子说:“咱从南边走吧。”幸亏了从南边走,才拍摄到了一处极好的景儿——也就是下一篇了。下一篇一定打开评论栏。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23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24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25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26、留山具体位置在哪儿?在辉渠乡、夏坡乡、红沙沟镇之间。
      画面里画着圆圈的是安丘市我到过的乡镇,譬如景芝镇、庵上镇、红沙沟镇、大盛镇、峡山水库附近的乡镇等。画四边形的是昌乐县的乡镇,譬如平原镇、红河镇等。(安丘和昌乐的乡镇区划是以前的,不是现在的。)
           我有个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同学是慈埠镇的,叫王桂莲(中间的字记不清了)。


留山途中·留山景区南坡一瞥·李湘棻与留山(安丘一日游第四集)          27、这幅翻拍的电子图片里有“城顶山”。二儿子曾想去看看,因为我已经去过两次了,没有应允。还有一个原因,城顶山的景儿在中间和山顶,老伴不能爬山,总不能让她在车里等吧?


附百度搜到的资料一:李湘棻与留山   

李湘棻(1798——1865),字云舫,清末大臣,山东省安丘市夏坡村人。湘棻少年丧父,20岁乡试得副榜。回乡后在辛庄子教义学,边教边学,攻读3年,第二次乡试中举人。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进士,钦典翰林院庶吉士,后授户部主事,升员外郎。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英国侵略军在广州寻衅扰乱,他随参赞大臣隆文赴粤处理有关事宜,以行营翼长提调七省军务。因辅佐帮助参赞大臣隆文处理军机事务和参战有功,李湘棻回京面朝,道光帝曾一日召见七次,时一年连升三级,并赏戴花翎。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授宁国府知府职。后擢任太常寺少卿,于清浦江会同总督麟庆办理淮安、扬州一带防务,亲自带兵防堵江北。翌年8月,代理漕运总督一职,先后三年负责大江南北的防务部署,以防外国侵犯。时道光皇帝阅其奏折,一夜三传入宫,甚赞其议,授他为漕运总督,兼任兵部侍郎、督察院右副都御史。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末,他请假回乡料理母丧,被御史袁甲三参奏,以贻误国事罢职。1853年(咸丰三年)起用他帮办团练,防御太平军,赏还原漕运总督衔。1854年(咸丰四年)2月,因防御不力,清廷再次给予免职,遣送边疆服苦役。行至山东平原,僧格林沁亲王力保奏准,暂行留营,经营日照合山矿务。1858年(咸丰八年)调赴天津,受礼部尚书瑞麟调遣,增修炮台,加强海防,以御英、法侵略。经瑞麟保奏,赏四品顶戴,后又赏还花翎。   

留山,原名刘山,海拔441.9。地处安丘市西南部,距市区25公里。据《安丘县志》记载:“刘山,位于县城西南25公里处,相传东晋大将刘裕讨伐南燕时驻军此山之上,故名'刘山’。”   

据载:清咸丰年间,捻军(又称“毛子”)多次来安丘骚扰,辛酉年(即公元1861年)九月下旬,捻军进犯留山,辉渠镇黑峪子村壮士刘公泮水率众奋勇反击,因抬枪药耗尽,不幸头颅被割,年仅38岁,撇下6个未成年的孩子。象刘公这样的勇士,在留山周围村庄大有人在,正当邻里老少束手无策时,休假在家的大清官员、夏坡村人士李湘棻老先生,挺身而出,与侄子李莘遇(字尹亭)率民众登上留山,仿秦始皇修长城的样子,率众家百姓修建起石墙围子,以防御捻军的滋扰,令人欣慰的是,石墙围子建起后,巍然屹立,捻军望而不敢近前。说来话长,留山围墙有段“坊氏围子”,系今坊子区民众到留山躲避捻军时所建,可见,在那兵荒马乱岁月,留山不知庇护过多少黎民百姓。据考,留山确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李湘棻、李莘遇父子俩为防御捻军,日夜操劳,不幸病逝。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农历六月十三那天,留山秀云道观隆重举行《铭德记功》碑立碑仪式,纪念李湘棻等爱国爱乡亲民有功人士。   

留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留山,胸怀宽广,诗意绵绵……                                                      

附资料二:【本人的疑问】

以上这个资料总起来说写得还是蛮不错的。但也有行文粗糙、用语欠酌的不足。我仅仅谈谈用语欠酌的问题。

倒数第二段说:“李湘棻、李莘遇父子俩为防御捻军,日夜操劳,不幸病逝。”

我有两处不明:

第一,此等描述妥否?不幸病逝是指李湘棻还是李湘棻李莘遇父子俩?这还是个描述问题,懂语法修辞的能看出来。

第二,也就是我要提出的最大的疑问。第三自然段里说:“1858年(咸丰八年)调赴天津,受礼部尚书瑞麟调遣,增修炮台,加强海防,以御英、法侵略。经瑞麟保奏,赏四品顶戴,后又赏还花翎。”这个叙述是符合事实的。还是第三自然段里说:“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末,他请假回乡料理母丧,被御史袁甲三参奏,以贻误国事罢职。1853年(咸丰三年)起用他帮办团练,防御太平军,赏还原漕运总督衔。”

之后又发生了不少事情。怎么会冒出一句:“李湘棻、李莘遇父子俩为防御捻军,日夜操劳,不幸病逝。”

我们许多现代人写文章,往往为了一个中心话题(譬如“李湘棻与留山”),不惜添油加醋、浓墨重彩、一股脑儿摞凑在某件事儿上,好似不这样写就不重视似的。可如此写的结果,让人读来疑窦丛生,这不是一个读史写史的文化人所为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