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敏:仰望河流(组诗)

 诗人样本 2022-07-26 发布于浙江

诗 歌 净 化 心 灵


  此处静谧


书一方清 


仰望河流(组诗)

幻境
 
一棵经年的茶树,摘下满腹心事,
在萎凋、杀青、揉捻、晾晒直至冲泡中
完成一生,个中滋味,任由人们评说。
 
茶楼的木制台阶,飘逸醇厚的茶香气息,
且故意拐弯,似乎多了某种诱惑。
茶室墙壁上的船舵,收藏了所有的涛声。
 
姑娘婀娜的身段,溢出饱满的斟茶声,
融入雅致的轻声细语和古典音乐,
袅袅升腾起小城古朴的幻境。
 
而偏居一寓的墨香,似乎一条婉蜒山道,
赶考的书生骑着毛驴缓缓前来。
有人走出茶室,与书生拱手施礼,快意同行。



广场
 
或许因为某种恐惧,广场总在练习
在喧嚣中独坐、静心,
让自己日渐成熟、稳重,
成为信赖的依靠,成为灵魂的安放处。
 
形式还是要讲究的,
就像现在,一个中年男人仰着头,
认天作父:爸——
颤抖的叫声在空中划出一道深深的伤痕。
它,广场,就会让强壮的棕榈树
站在他身旁,让他倚靠。
 
以不变应万变,或许
是它作为广场存在的意义。
当它记录并折叠出某种光影,历史
便进入了新的秩序,或者说新的阶段。
 

 
乌云痛苦地滚动着
 
乌云痛苦地滚动着,似乎
要分娩一场大雨,兑现一个承诺。
而这个新生命,会给世界,
准确来说是给人间带来什么?
 
其实,乌云的背后就是阳光,
或者说阳光是它的靠山,推它到前台,
就是要让它更接近人间,更了解
人间的烟火气,更了解人类的走向,
有选择地做出某种提示和引导。
 
而很多人因为无知,因为傲慢与偏见,
对它总是反感,甚至伤害,
即便需要它所带来的雨水的浇灌、冲刷。
 
它的痛苦,不仅仅是要生产雨水,
还因为思考的问题,那就是
如何让它的生活与人类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大雨已经翻山越岭远去
 
大雨已经翻山越岭远去,城市里,
那些车族,还在街道上与积水纠缠不休,
仿佛上辈子隐藏的孽债,
因为雨水的暴动,又一次坦露无遗。
 
沿街的门都躲债似的紧闭着,
唯独寺院的门敞开,
似乎这些孽债要由神来承担。
而无人机探头探脑窥视着空荡荡的门,
或许发现了什么。忽然,
谁的手机响起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铃声中,西楚霸王大步而来。




仰望河流
 
河流一再拐弯,为群山让道,
让群山毫无束缚,宽松生长,
养育出众多的树木花草,珍禽异兽。
 
雨后,我爬上高高的山顶,
赶在彩虹之前,截住
带走很多人间消息的白云。
青冈树挥动粗壮的手臂信心满满,
蝴蝶在太阳花枝上对我点头示好,
松鼠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把松脂味
搅拌得更浓郁,层层叠叠堆在我面前。
 
庆幸中,我又一次仰望山脚下的河流,
又一次让灵魂匍匐于河流之下,
又一次在生命的最低处认清了自己。
 



于是啄木鸟忍着身心的伤痛
 
于是啄木鸟忍着身心的伤痛,
隐藏在树林深处,不再出声不再
揪出树身里的虫儿。
 
树林里,知道内情的风徘徊着干着急。
怀揣某种野心的藤蔓,听到树身里的暗号,
从匍匐的地上抬起头往树上爬。
树下凳子般的石头,开始蒙上了苔藓,
成为树上的毛虫某种练习的降落点。
 
蘑菇躲在一边,悄悄抬起帽檐
望向小路,似乎在等待
曾经来到这里踱步吟诗的人。可迎来的,
只是一队蚂蚁,行色匆匆绕石头而过,
似乎牠们要远行,前来与石头作最后的告别。
 
夜里,啄木鸟睁开疲惫的眼睛,
繁星下,隐约听到树木的呻吟声。
 

 
火种
 
煤炭知道,很多火种都埋藏在地下,
都需要它们去寻找,去点燃。
其实,它们的先辈早就这样做并成功了。
 
秉承着这样的理念或者说基因,它们
在黑暗的压迫中一路前行。
而地表所谓的石头、沙砂和泥土联盟,
因为内部的纷争,把矛盾转移到它们身上,
追逐到地下,依然百般阻拦,
切断它们所有的路……
 
当我也潜入地下,潜入黑暗中寻找火种,
看到了那些石头、沙砂和泥土尴尬的样子——
煤炭竟然以死相搏,跳出固有的路径,
在没有路的地方找到了新路,找到了火种。
 
 



阴影
 
阴影很多时候都在修复着光,修旧如旧,
像修缮某些古巷,老街,故居,
让语言找到新的角度。
 
街巷里,青石板上的脚印,
有长夜里的悲欢正在晨露中一点点洇开;
飞檐上,鸽子替代尚未赶到的太阳,
抹亮了赶路人的眼睛。
 
填补空虚的风借助于路树,
为这些年轻的阴影助一臂之力,
让光在富于动感的回忆中,脚步轻盈。
 

 
死亡
 
我们背对河流,倚靠时间的栏杆,
谈论起各自未来的死亡。
因为虚拟,因为想象,
我们的话语幽默轻松,
像松鼠抱走掉落的松果的时候,
阳光尽管被拉扯,被扭曲,
依然侧身让出一条路。
而邻近的灌木上,攀爬的野藤,
也伸长了脖子观察松鼠的去向。
 
当他人的死亡,把某种真实,       
把真实之下的冷漠、荒诞、邪恶,
裹挟在暴涨的洪水中咆哮而下,
我们面对河流,身无依靠,
虚空抑或恐惧,
占据了我们内心的高地。
滔天浊浪在我们的记事本埋下了伏笔,
会不会又将转换为我们的墓志铭?
 

 
山坳口的石头
 
感念这条山路给它带来的幸运,
感念这棵榕树让它倚靠歇息,
感念树上的鸟儿给它讲述外界的世事,
感念路人让它知道冷暖,让它知道人性。
 
它正感念,也可能在思量,
思量着自己在感念中要有何作为,
前方被滑坡冲垮了,路中断了,
行人不得不绕道。
 
尽管榕树依然陪着它,鸟儿
依然不时带来风声,可它
体悟冷暖的方式,缺少了最重要的一种。
更遗憾,它失去了感知人性的机会。
 
它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在滑坡遗址上,
走出一条新路,再度给它带来幸运?
 
 

 【作者简介】许敏,壮族,60后。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分会。之后因致力于新闻业务中断文学创作二十年,期间有数十项新闻作品获《中国新闻奖》等奖项,部分篇目入选各类作品选集。近年恢复文学创作。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作品发表在《人民文学(副刊)》《民族文学》《江南》《诗神》《诗歌月刊》《山西文学》《广西文学》《黄河》《广州文艺》《攀枝花》《黄河文学》等;在部分网络平台发表多组诗歌作品。出版有诗集《凝重与飞动》、中短篇小说集《玻璃的味道》、长篇散文集《旧时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