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51年杭州闹灾荒,老百姓都吃不起粮食了,范仲淹却帮着粮商哄抬物价、请富豪粮商们一起吃喝玩乐。所以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千古名句的范仲淹其实是个十恶不赦的贪官吗? 其实不是,相反,他哄抬物价、与富豪勾搭在一起都是为了救灾。 大家通过电视剧能了解到一个现象,就是在饥荒年里,富豪手里永远不缺粮食,饥荒年对他们的影响也无非就是少赚一点的问题。但是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他们就那么一亩薄田,任何的天灾人祸都会影响到他们新一年的生计问题,到了饥荒年,这些老百姓只能变卖家产来从粮商手里高价买粮,最终也只会导致富豪与老百姓的社会地位与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也因此,在1051年里,粮商们自行成立了粮商联盟,他们将平时60文一斗的米价抬到120文一斗,老百姓对此只能是忍气吞声,然而时任杭州知州的范仲淹所做的举动更是让老百姓叫苦不迭。 他先关闭了官府的粮仓,停止向百姓发放救济粮,并以180文一斗的价格从粮商手里收购粮食,富豪们见此场景又怎能轻易放过发财的好机会,顺势也将120文一斗的粮食抬到180文一斗,此时老百姓更加买不起粮,人人都骂范仲淹是没人性的狗官。范仲淹不仅对此视而不见,反而继续抬高粮价。这时,杭州粮食涨成天价的消息不胫而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杭州的码头就停满了从各地赶来的运粮船,大家都想趁机好好捞一笔。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范仲淹停止收购粮食,并打开官府的粮仓开始赈灾,虽然粮仓的粮食有限,但是能勉强维持一段时间,不至于让老百姓饿死,因此便没人愿意去买高价的粮食,可是从外地来的运粮船还停在码头,他们可耗不起啊。于是范仲淹做东请粮商们吃饭,他给了粮商两个选择,1:将粮食原路运回,中间的亏损有多少自己掂量。2:以低价卖给官府和百姓,虽然价低,但可以保证他们不会亏本,只是会少赚一些。各地粮商没办法,只得依此方法。果然,粮价马上就掉回饥荒以前的价格。到这一步,老百姓的肚子是可以填饱了,可是之前高价买粮变卖的家产都没了,这可怎么办呢? 范仲淹还有妙计,他让当地富豪们出钱大搞诸如唱戏、龙舟赛等娱乐活动,富豪们当然不得不从。搞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呢,因为这些大型活动可以创造大量的岗位和需求,干活的老百姓都能赚到钱。根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范仲淹救灾这一年,每天都有几万灾民从事贸易、饮食、工匠等工作。期间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直接上书朝廷弹劾范仲淹,而范仲淹也只说了一句话“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这次灾情延续了好几年,然而整个江浙地区只有杭州安然渡过了灾难。#头号周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