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3年邓小平指示:撤销太平县成立黄山市,各地为何纷纷效仿

 野谈历史 2022-07-26 发布于山西
1983年邓小平指示:撤销太平县成立黄山市,各地为何纷纷效仿

导读: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也在高速发展。同时,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其中,为了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很多城市的政府将城市改名作为改善城市形象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聊这段历史时期中的一些案例。

1983年邓小平指示:撤销太平县成立黄山市,各地为何纷纷效仿

邓小平同志的指示

到如今,我国有很多地方的城市完成了名称更改,有的地方还在积极申请改名。但在这些已经改名的城市中,有的比较成功,有的却以失败告终,还有些改名后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但即使是这样,各地对城市进行更名的热情却丝毫不减,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今天,咱们就来谈一谈一个我国比较早的城市改名案例,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

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已经确定,这也大大促进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经济得到迅速增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地为了加快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都对自己城市的各种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将城市进行更名也成为了发展城市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

1983年邓小平指示:撤销太平县成立黄山市,各地为何纷纷效仿

在1979年的夏天,邓小平同志在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同志的陪同下,对黄山进行了视察。

视察结束后,邓小平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安徽省委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邓小平指出:

“安徽省委要专题研究黄山问题,可以建立黄山特区。”

1983年邓小平指示:撤销太平县成立黄山市,各地为何纷纷效仿

设立省辖黄山市

为了落实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安徽省委决定:

将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领导的黄山管理处升格为省政府直属的黄山管理局,积极筹建包括太平县全县、歙县汤口在内的黄山旅游特区。

后来,安徽省委还成立了“黄山总体规划办公室”,在经过各方面专家的考察论证后,一致认为,要想发展好黄山的旅游产业,必须扩大黄山管理局的辖区范围。

到了1983年的12月,根据当地的条件,决定就近在太平县建立黄山依托基地,以加强对黄山的保护,最终撤销太平县设立省辖黄山市(黄山特区)。

1983年邓小平指示:撤销太平县成立黄山市,各地为何纷纷效仿

随后,安徽省委又将黄山市的性质确定为风景旅游疗养城市。在行政规划上,按照地级市的待遇,暂时保留了黄山管理局的行政设置,并进行逐渐过度,并将黄山市政府的驻地设在了甘棠镇。

需要指出的是,这时候的黄山市还是一个县级市,至于后来的地级黄山市则是在1987年11月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它的前身则是当时的徽州地区。

1983年邓小平指示:撤销太平县成立黄山市,各地为何纷纷效仿

黄山市设立后的影响

黄山市成立以后,对黄山的行政区划、隶属关系都做出了很多改变,最终将山上和山下合二为一统一管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风景区。

当时新成立的黄山市,占地面积并不算大,只有1600多平方公里,当游客们进入黄石市的时候,就能看到黄山,可以说是名副其实,也没有造成地名上的混乱。

县级黄山市成立以后,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城市名气的提升,很多项目、资金、人才不断向黄石市流入。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黄山市就变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兴旅游城市。

1983年邓小平指示:撤销太平县成立黄山市,各地为何纷纷效仿

游客接待量增加了十倍左右,并且还以每年30%的速度增加,到了1985年的时候,黄山游客接待量就突破了160万人次。

同时,在黄山市成立以后,各地的项目、人才流入,也为黄山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批国内外客商纷纷在此投资建设,城区出现了许多新建筑,县城的落后面貌得到改观,城市建设生机勃勃

到了1987年的时候,黄山市的社会总产值就达到了2.32亿元。

1983年邓小平指示:撤销太平县成立黄山市,各地为何纷纷效仿

各地纷纷效仿

黄山市的设立,是我国最早的以风景区为名而重新改名的城市,从此以后,这种改名方式在我国其他地方流行起来。

后来的都江堰市(原名灌县)、张家界市(原名大庸市)、云南的香格里拉(原名中甸县)、九寨沟县(原名南坪县)等一大批拥有旅游资源的城市也纷纷效仿。

这些地方充分发掘本地的旅游资源,把发展旅游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及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重点扶持,并通过更改市名这一举措来突出城市的产业优势、提高城市知名度、扩大对外宣传。

城市的知名度得到了提升,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旅游业,成了很多城市发展的支柱和龙头产业。

城市更名后的积极效应引发了城市更名的热潮。城市管理者仿佛找到了发展经济的捷径,有资源的、没资源的都欲通过城市更名来引起关注并搞活经济。

1983年邓小平指示:撤销太平县成立黄山市,各地为何纷纷效仿

1999年,我国实施了每年三次“黄金周”的全国性的放假新规定,闲暇时间的增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旅游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得城市更名这一现象再次升温。

更名的类型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由最初的以自然风景名胜命名向古文化、古历史和知名产品等其他资源上过渡,比如云南省盛产普洱茶的思茅市已经国务院批准在2007年4 月8日正式更名为“普洱市”。

1983年邓小平指示:撤销太平县成立黄山市,各地为何纷纷效仿

同时,更名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开始由城市向乡、镇等下一级行政区域辐射。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四川省就有8个乡更名,希望以此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试图通过改名换姓来打造城市的品牌并获得长久的经济利益,已成为许多落后或无名城市的“杀手锏”。

这一时期更名的类型主要有三种:

一是以辖区内知名景观的名称命名的。如吉林省浑江市更名为白山市(长白山风景区)、徽州地区更名为黄山市(黄山风景区)、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等。

二是以古文化或古地名命名。如湖北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等。

三是以城市享誉内外的知名产品或其他知名资源重新命名。如云南的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等。

城市更名存在的问题

但需要指出的是,城市更名也不都是成功的案例,也存在失败的教训,有些城市更名之后并没带来明显的效果,有些甚至造成城市价值的降低,即使取得较大成功的城市也同时面临一些新问题,这都与城市更名的负效应相关。

1983年邓小平指示:撤销太平县成立黄山市,各地为何纷纷效仿

地名是人们最常使用的空间地理信息。地名的指向性决定了城市更名不仅仅是简单地更改市名,而是一项涉及到国际交往、城市管理乃至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复杂工程,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成本与管理成本。

在全球化的今天,城市与外部的关系,决定着城市一旦更名,国家所有的统计数字、数据库、城市的航空、航运、铁路、公路等交通通讯中的相关航站、台站名称也都要随之发生更改,各地出版的涉及该城市名称的地图等出版物、其他各城市与更名城市保持交往的一切有关标识与信息也都要随之更改。

由此产生的直接成本、巨大的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成本,以及社会资源的浪费是难以估量的。而这样的代价与成本,往往是由于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

城市更名不仅仅是简单地新旧名称的替换,而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它涉及到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更名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也并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而是利弊并存。从城市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讲,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更名是否能取得长久的经济利益、是否未来的负效应要大于目前的正效应,这还需要进行全方面的论证。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1983年邓小平指示:撤销太平县成立黄山市,各地为何纷纷效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