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成王,一个被忽视了的春秋霸主,是他毁灭了宋襄公的美梦

 北斗维斟 2022-07-26 发布于贵州
在春秋争霸的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人物如流星一样划过了天穹。有许多人物的名字被人们深深牢记,如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阖闾、勾践等,他们总出现在各种版本的“春秋五霸”名单之中。然而,春秋时期有一个曾经称霸中原的人物却被人们所遗忘,他就是楚成王。

一,楚成王执政前的楚国:霸主基业的奠定

楚国是西周时期位于江汉地区的一个名义上的封国,是为芈姓,有熊、屈、昭等主要的大族,开国君主为熊绎。到了西周中期,楚国就开始强大起来。周昭王、周穆王和周宣王曾经多次南征楚国,其中周昭王在第三次南征楚国全师覆没,自己也身死于汉江之滨,可见楚国力量的强盛。为了对付楚国,西周的君主在江汉地区分封了三十多个姬姓诸侯以牵制楚国,称为“汉阳诸姬”。可是这并没有限制楚国的强大。


楚国虽然名义上是周朝的子爵封国,但实际上楚国长期不承认这种分封关系。周夷王时,楚君熊渠宣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他公然僭越周代礼制,挑战周天子的权威,并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封为王。春秋初期,楚君熊通试图北上称霸,获得霸主地位,他提出“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周王没有同意熊通的意见,熊通便直接自立为楚武王,和周王平起平坐。

楚武王和邓曼
从西周末期到春秋初期,楚国的历代君主不带扩张,熊渠曾经“兴兵伐庸、杨虿,至于鄂”,楚武王曾经攻击随国。公元前689年,楚文王继位,定都于郢(荆州),并不断出兵攻击蔡、邓、申、息等国,使得“汉阳诸姬”不得不臣服于楚国,“楚强,陵江汉闲小国,小国皆畏之”。此时齐桓公在北方兴起,而楚国也不甘示弱,“齐桓公始霸,楚亦始大”。
楚文王在灭息国后,夺取了一位美人——息夫人。之后息夫人为楚王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位名为熊難,另一位是后来的楚成王熊恽。公元前677年,楚文王卒,其子熊難立,是为堵敖(庄敖)。但很快就发生了两子相互残杀的事件。熊難“欲杀其弟熊恽”,熊恽逃到随,在随的支持下,“袭杀庄敖代立”,取得了政权,是为楚成王。

息夫人
但是楚成王继位初期,年纪尚小,楚国的军政大权都掌握在了其叔叔令尹子元的手中。子元贪恋美色,试图引诱息夫人,并在宫中修建馆舍,歌舞不息。公元前666年,子元率领军队进攻郑国,无功而返。之后又囚禁了若敖氏的斗射师,引起了公族内部的不满。两年后,子元被申公斗班所杀。随后子文成为了新的令尹。
子文担任令尹后,开始解决楚国的财政空虚问题。《会笺》记载:“时楚国府库空竭,子文,楚巨室,积财不少,故自减少家产,以纾其难也。”子文执政后清廉公正、法不徇私。《国语·楚语》载:“昔斗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恤人故也。”。他坚持维护法律权威,据《说苑》载,子文族人犯法被廷理释放,此事遭到子文严正斥责,最终反法的族人遭到了惩罚。子文的执政为楚成王的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楚成王和齐桓公南北对峙

楚成王时期,楚国已经对中原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公元前710年“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公元前678年,楚国开始进攻中原最强的郑国。公元前666年,楚国一度攻陷了郑国之都。齐国兴起后,齐桓公和管仲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来号令诸侯,其中一个重要的针对对象就是出国。不过楚成王并没有坚持熊渠和楚武王自称蛮夷的做法,而是试图融入华夏诸国。
成王恽元年,初即位,布德施惠,结旧好於诸侯。使人献天子,天子赐胙,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於是楚地千里。——《史记·楚世家》


公元659年,楚国再次进攻郑国。齐桓公召集诸侯在淮阳、黄、阳谷等地会盟,共商伐楚大事。公元前656年,齐国组建了八国之师,正式开始了伐楚。八国军队首先攻破了楚国附庸的蔡国,再继续南征伐楚。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楚成王派遣使者来和齐国谈判,楚国使者出言十分强硬:“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则以昭王南征一事和不向周王纳贡包茅为借口回应。楚成王的使者继续强硬地回答:““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楚国方城遗址
管仲显然对楚国这样的回答不满意,于是下令军队继续推进,驻扎在陉。楚成王派遣大夫屈完再次前往谈判,八国军队随之后撤,到达召陵。齐桓公带领屈完观看了八国之师的阅兵式,以此向楚国展示肌肉,并说“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屈完不屈不挠的应对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齐桓公见楚国态度强硬,势力雄厚,因而不敢开战。于是双方在召陵定下盟约。


召陵之盟是齐楚两大强国相互妥协的表现,同时也是楚国被纳入了中原会盟体系的开端。召陵之盟后,齐桓公的霸业就开始摇摇欲坠,而楚国则又开始突破盟约的束缚继续北进中原。召陵之盟的第二年,楚国就灭曾投靠齐国的弦国。而郑国处于齐国和楚国的中间地带,摇摆不定。公元前654年,齐国出兵攻击郑国,楚成王则“围许救郑”,最终郑国向齐国屈服,许国被迫臣服于楚国。公元前649年,楚成王又出兵灭江、黄二国,两国曾经背楚投齐,《公梁》载:“楚伐江,灭黄,桓公不能救。”。公元前645年,楚成王出兵攻击齐国的盟国——徐国,齐桓公集结多国部队救徐失败,后“又伐楚之与国厉,又不利”。可见,齐桓公无法抑制楚成王的北上,两人成为了南北对立的两大霸主。

三,击败宋襄公,称霸中原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齐国陷入了混乱之中,其霸业也骤然衰退。这正式楚成王北上中原的好机会。此时中原各国见齐国衰落,于是见风驶舵,背齐从楚。郑国在齐桓公去世后的第二年就朝觐楚国。
不过宋襄公却试图接替齐桓公的霸业,主导中原格局。宋国本来是殷商遗民微子启的后代,虽然有公爵的地位,但是国力却不强盛。同时,作为商代的遗民之国,也是很难让周边的诸侯国服从。因此,宋襄公试图称霸可以说是天方夜谭,宋国大夫目夷劝谏说“以小国之力会合诸侯是祸患。但是宋襄公却执意不听,公元前641年,宋襄公平定了齐国的内乱,获得了一定的声誉。同年,宋襄公邀请诸侯会盟,然而却只有卫、邾、曹、滑等几个小国参与,而秦、陈、蔡、楚、郑等国则在齐国单独结盟,显然宋襄公难以号令诸侯。


公元前639年,各诸侯国在鹿地会盟,宋襄公以盟主之位自居,引起了楚成王不满。同年,诸侯在盂地会盟,楚成王暗中埋伏下了军队。在盟会上,宋襄公和楚成王上演了争夺盟主的好戏,最终楚成王“执辱宋公”,并出兵攻打宋国,使得宋襄公颜面扫地。当年冬季,楚成王在薄会盟诸侯,在鲁国的劝说下,楚成王才释放了宋襄公。

宋襄公回国后,聚集军队,准备和楚一战。公元前638年,宋襄公率领卫国、许国、滕国共同进攻臣服于楚国的郑国,楚成王则率领军队攻击宋国,迫使宋襄公回撤。双方在宋国边境的泓水相遇,宋襄公不听谋臣子鱼的建议,坚持不半渡而击,待到楚军全部渡河后,宋襄公又坚持非要等到楚军完成列阵之后方开始攻击,结果惨败,身受重伤,不久去世。泓水之战的胜利标志着楚成王正式成为了中原的霸主。

泓水之战地图
不过楚成王的霸业也很快被终结了。公元公元前632年,晋文公率领晋、秦、齐等国军队和楚国军队在城濮大战,最终楚国失败。不过楚军参与城濮之战的军队并不多,楚军并没有元气大伤。随后,楚成王杀楚军将领子玉,使得楚国失去了一位良将。之后,楚成王也卷入了楚国内部的贵族内斗之中,以至于楚国无力北上。公元前626年,楚成王被杀,一代枭雄就此终结了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