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史话·郑国君位继承战争:春秋时期第一场国际战争的始终

 北斗维斟 2022-07-26 发布于贵州
郑国始祖为姬友,是周宣王的少弟,宣王二十二年封在郑(今华阴),为郑桓公。周幽王时期,郑桓公担任司徒一职,政绩突出,颇得民心。但此时周幽王废嫡立庶,出现了众叛亲离,诸侯不朝的局面。郑桓公对此深感不安,便计划将国迁走。太史伯向郑桓公建议前往洛阳之东、河济之南。原因是这里的东虢和郐两国的国君贪而好利,百姓不附,郑桓公可以凭借自己的声望在此立足。而后郑桓公东迁洛东,东虢和郐向赠送给了郑桓公十邑土地,这十邑便成为了郑国新的据点。

郑国国君墓出土莲鹤方壶
公元前771年,申国联合犬戎进攻宗周,周幽王被杀,郑桓公也死于犬戎侵犯中。第二年,郑人立桓公之子子掘突为君,为郑武公第二年。同时,许国、鲁国、晋国等诸侯拥立原太子宜臼继位,史称“周平王”,为了躲避犬戎的进攻,郑武公、秦襄公等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阳,从此,东周开始了。郑武公也彻底放弃了关中的土地,灭郐国,正式迁国于新政。公元前767年,郑武公又灭东虢,成为东周东部的屏障。
郑国地处中原之地,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商业发达。加之郑武公护送平王有功,郑国国君成为了周王室的卿士,权倾一时。

一,郑国共叔段之乱

公元前743年,郑武公去世,其子寤生继位,史称“郑庄公”。郑庄公上台之时,其地位还未巩固,庄公的母亲武姜和其弟段暗中预谋反动政变,形势比较严峻。此时记录在《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其事情来源如下:
郑武公的妻子武姜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寤生和共叔段。“寤生”,顾名思义就是出生时是逆生,导致难产,因而庄公讨厌寤生而宠幸共叔段。武姜曾向郑武公请求立共叔段为太子,但遭到拒绝。

郑庄公
郑庄公继位后,按照分封惯例,应当给共叔段一个采邑。武姜便请求将制邑封给共叔段。制邑也就是东虢国故地,这里有虎牢关之险,正是割据的好地方。郑庄公很容易就看中了武姜的如意算盘,以警告的语气拒绝掉,他说“制邑(荥阳)这个地方,地形险要,虢叔也死在那里”郑庄公的语气值得揣摩,他说东虢国的君主虢叔就是死于此,而东虢国正是郑国所灭之国,郑庄公在警告武姜,如果封在制邑,共叔段可能会成为第二个虢叔。
于是武姜退而求其次请求将京邑封给共叔段,得到了庄公的同意。共叔段到达京邑之后,开始大规模修建城墙,其城墙的规模已经超越了新郑的规模,其叛乱之心显露无疑。共叔段还招兵买马,做好了起兵的准备。大臣祭仲向郑庄公报告了共叔段的情况,并建议“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其实郑庄公已经准备好了应对叛乱的准备,他对祭仲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显然庄公已经对即将到来的叛乱胸有成竹。再过了不久,共叔段开始以武力屈服周边的小邑臣服于自己。公子吕请求“请除之,无生民心”,庄公也是淡然说道“不义不昵,厚将崩”。

郑国王陵
终于在772年,共叔段预谋发动了兵乱,计划率领甲兵进攻新郑,而庄公则作为内应打开城门,似乎其形势一发不可收拾。但是庄公早已经知道其计划,并迅速派遣子封率领200乘车队先发制人,进攻京邑。加之京邑贵族的配合,共叔段失败,逃奔到焉(鄢陵)再败,最后出逃共国(辉县),因而被称为共叔段。共叔段之乱被平定后,郑庄公在国内的地位基本巩固,为郑国的称霸奠定了基础。

二,君位继承战争的扩大化

共叔段出逃共国时,其子公孙滑逃奔到了卫国,联合卫国州吁,并会盟诸侯进攻郑国。从此郑卫两国的矛盾称为诸侯相争的开端。
州吁本为卫国的庶公子,他喜欢穷兵黩武,备受卫庄公的宠爱。大臣石腊曾劝郑庄公不要过分宠爱州吁,不然会遭到祸患。《左传》将石腊的话记载如下:
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事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但是郑庄公并未听从石腊的劝解。石腊的儿子石厚和州吁交好,石腊严厉反对,石厚也不听从。当时卫庄公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名为庄姜。卫国人曾写下《硕人》来歌颂庄姜的美,其诗写道: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但庄姜虽美,却没有儿子。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州吁很有资格称为继承人,但是庄姜十分讨厌州吁,便将另外一位庶公子收为养子。

春秋时期的战车模型
前735年,卫庄公去世,公子完继位,为卫桓公,他贬斥州吁,州吁见形势不妙,出逃国外达16年。在出逃的过程中,州吁和公孙滑竟结识为友。前719年,州吁收集旧部进攻卫国,杀卫桓公,自立为君。为了帮助公孙滑登上郑国君位,他联合宋、陈、蔡进攻郑国,围困新郑的东门五天才退去,同年秋,州吁再次联合诸侯进攻郑国,鲁国也派军参与,诸侯军队击败郑国步兵,收割了郑国的粮食才回去。此时郑国面临着危机的局面。

卫国出土青铜器
正当州吁得意之时,卫国内部也产生了重重矛盾。由于州吁穷兵黩武,国内的贵族大多对州吁反感。卫国老臣的石腊的儿子石厚和州吁交好,石腊多次劝阻也无效。当国内矛盾激化后,州吁便让石厚拉拢石腊,并询问治国之道。石厚便企图趁机消灭州吁,他向州吁建议结交陈国,然后通过陈国来疏通和周王的关系,以此来获得周王的承认。州吁听从了建议,和石厚一起前往陈国。而石腊则暗中联系陈国,等州吁到达陈国之后,便被陈国军队抓捕,被卫国派来的右宰所杀。而后,卫国立公子晋继位,为卫宣公。

春秋初期形势地图

三,郑鲁的结盟和宋国战败

郑国在卫国政变之时乘机反击,一直进攻到卫国郊外。卫国以南燕(延津)军队与之对抗,结果遭到失败。正当此时,卫国的盟友宋国进攻郑国盟友邾国,郑国又调兵攻宋,攻入宋都商丘外城,此后,宋国和郑国的矛盾成为了中原战场的主要矛盾。同年冬,宋国派军进攻郑国长葛,双方僵持不下。郑国便开始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先从最弱小的陈国开始。郑庄公先是派遣使者向陈求和,但遭到拒绝。郑国便开始进攻陈国。作为回应,宋国再次攻郑,并夺取了长葛。公元前715年,齐国出面调解郑国和宋、卫国的矛盾,在温(温县)相会,并结盟。但是结盟只是暂时的。
在郑和卫、宋战争中,鲁国最开始是宋国的盟国。公元前718年,邾郑交战,宋到鲁国求援,但因宋使者未告实情,鲁隐公发怒,停止出兵,双方关系转冷。郑就乘机主动向鲁求和,相互修好。郑国为了拉拢鲁国,实行了两个重要的措施。一是,前715年,郑请求舍弃原对泰山的祭祀而祭周公,用郑在泰山旁的祊(山乐费县)交换鲁国在许的土地,不久郑即送祊给鲁,以讨好鲁国;二是攻下宋的郜(山东成武)和防(山东金乡)两邑送给鲁。

左传
在郑国如此诱人利益面前,鲁国选择和郑国结盟。不仅如此,鲁国还拉入齐国加入了郑国的阵营,公元前712年,鲁国和齐国进攻许国(许昌),许庄公逃至卫国。鲁原来是许的宗主国,齐僖公就将许让给鲁国,鲁国又转让给郑国。
就在当年,鲁国发生了内乱。其内乱的原因还得从鲁隐公继位时候说起。鲁隐公本名为息,是惠公的庶子。前722年,惠公去世,由于太子轨还年幼,于是国人拥立息,以摄政。在鲁国对宋的战争不断胜利中,公子挥的权势越来越大。前712年,公子挥建议隐公乘早杀太子允,条件是成功后自己担任太宰一职,但鲁隐公并未接受,还说未来将君位让给轨。公子晕计谋没有成功,便直接发动政变,派刺客杀了隐公,拥立太子轨即位,是为桓公。

鲁隐公观鱼处
鲁桓公即位后与郑国进一步修好,在越地结盟,实现了了祊田和许田的交换。鲁桓公又娶了齐僖公的女儿文姜为妻,加强了盟国之间的关系。
713年,齐、鲁、郑三国同盟讨伐宋国,鲁军在菅(山东单县)将宋军打败,夺取了郜(成武)和防(山东金乡)。宋、卫、蔡共击郑,在戴(河南民权)反复争夺,最终因为蔡和宋、卫的不和而被郑国击败。接着,郑军又连续进攻宋,前712年,郑以宋炀公不朝觐周王为由,率领虢军伐宋,大败宋军。
宋国连续不断的战争最终激化了国内矛盾,引发了政变。宋殇公在位十年间倒打了十一仗,国人对殇公很不满。前710年,郑国和宋国交战正激烈之时,太宰华督想夺取孔父嘉之妻,就造谣说殇公是在大司马孔父嘉的蛊惑下频繁地发动战争。于是杀孔父嘉,夺其妻。而后华督又弑宋炀公后,并向郑要求迎立公子冯为君,以表示对郑国的亲近。公子冯回宋即君位,是为宋庄公。
同年三月,齐、鲁、郑、陈、宋等在宋国的稷地会盟,标志着郑国内乱引发的这场国际战争才终于结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