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少人喜欢林黛玉,却最终想活成薛宝钗?

 唐夕 2022-07-26 发布于甘肃

《红楼梦》里有两个女孩子,大家总喜欢拿她们做比较,宝钗和黛玉,以前看的时候我也喜欢,总觉得宝钗比黛玉世故,有心机,冷,前些天我又读了一遍,突然觉得自己读懂了薛宝钗。

我还是喜欢林黛玉,可是最终我却想活成薛宝钗!

《红楼梦》里的每个人都有所欲有所求,可是你看宝钗,你看不出来她在求什么,她喜欢什么。她博学,懂诗,懂画,懂医理,可是她不好这些,甚至你看不出来她真正好什么,她就像雪,空,白,冷!

刘姥姥进大观园,我们才借着刘姥姥看了她们这些人的房间,你看黛玉喜欢诗,喜欢书,每每无聊她必定都是捧着书在看,有感就写下来,因而她的房里都是书。

再看探春,好书法,因而她的房间不隔断,按上摆着各类名人字帖,笔筒里各类毛笔如树木般林立。

而你看宝钗的房间,一片雪白!

如果看懂了宝钗其实你会很心疼这个姑娘的,因为一个人生来无所求,渐渐活成了生活本身。她不喜欢花儿,粉儿,装饰物,因为她把一切看的很空,她知道生活其实就是很平淡的,即便她生在富贵之家,她是所有人里活的最真,把一切看的最透的一个人。

因而她跟宝玉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因为她就是,世俗的一切她不放在心上,因为她知道最终都是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很多对她的评价说,世故,有心机,这个其实现在我不这样认为,凤姐世故,有心机,因为她有所求,有所欲。

她讨好王夫人,贾母为了获得宠爱,为了掌权,为了财,凤姐其实很有管理才能很有大将风范的一个人,但她欲望太深。

而宝钗她没有,无论在金钏儿死的时候,她对王夫人说的那番话,还是跟贾母看戏的时候挑了贾母喜欢的,都因她生性如此,她只是做了一件又一件合适的事,在合适的场合说了合适的话,她无所求,她就像一个理智,冰冷的机器一样,很快的分析利弊,然后说合适的话,挑不出一点错。

就像她从来不去寻找自我,不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因为她知道生活就是这样,她其实很信命,很中庸的一个人,但是在她那里好好活着又是自己生命最大的意义。

很多人说她不真诚,她其实很真诚的,对每个人都很真诚,因为无所欲所以每个人在她那都一样,你看很多人喜欢宝玉,讨厌贾环,独她不一样,她眼里两个人都一样。

所以对湘云她真照顾,也真心,对黛玉她也是真心的,在她那里,黛玉其实比其他人重要的,尤其是比宝玉。

无论家富家贫,无论有夫没夫,你看不出来她的变化,仿佛无论怎么变迁,她还是她,别人都在变,独独她依旧冷静,理智,因为她是一个真正无所谓的人,她只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在做她生命里合适的事,所以即便她不愿嫁宝玉,她还是嫁了。

她其实心中是有大志愿的人,但她却又像一个经历世事,看破一切的睿智老人一般看透了生命,看透了生活。

她们开诗会,吃螃蟹也要写个诗,可是你看看她的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你看,她以螃蟹比喻世人心怀叵测,横行霸道,心口不一,机关算尽但最终也逃脱不了灭亡的下场。你根本想象不出来,这就像我们常说的愤青,大不同于她平常说话的口吻,滴水不漏。

诗就是人,一个人能写出什么样的诗,就能看出她是什么样的人,宝钗其实心里对当时那个社会很厌恶的,但她还是在认真活着。

后来她的一首柳絮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真的是大情怀,很不一样的一个女孩子,她跟探春一样,若是个男儿必有大作为,而且她比探春看的更透,更懂人。

周国平曾说:”没有浪漫气息的悲剧是我们最本质的悲剧,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因为活着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

宝钗就是这样,即便看透了生活,她依然活着,活着照顾好妈妈,照顾好贾府的一切,因为金锁挂在身上,担子很重,责任很重。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喜欢黛玉,因为喜欢诗和远方,喜欢她活的那么纯粹,自然。

但是,当你读懂了薛宝钗,你会知道她其实活成了我们最想要的看透生活,却依旧在努力生活,即便遇见多么大的磨难,她依旧能冷静,理智的放下过往,过好当前。

如果你读懂了她,你就会读懂活着是生命最大的意义!

如果你读懂了她,你就会读懂生活的本源!

如果你读懂了她,你就会读懂每个生命都有她的美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