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以为家:愿每个孩子,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唐夕 2022-07-26 发布于甘肃


电影《何以为家》是一部拍给大人们的教育片,一个孩子照顾另一个孩子,一个幼小的灵魂守护着另一个幼小的灵魂,这是爱与责任的赞歌,更是对成人世界的激烈控诉。

《何以为家》无疑是一部催泪苦难戏,影片探讨了诸多社会问题,触痛点不同,每个观影者的泪点也不一而同,但全场的沉默却是共通的。

这是第一部让我在看完之后,回家的路上全程在哭的影片,无疑它将在我的观影记忆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 这是一部在人道主义基调下色彩复杂的影片,很难让人就其一点集中抒发感触。

“父母”二字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担负的,影片一开场是小男主赞恩与父母在法庭上的对峙,赞恩起诉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他。

到底家庭生活给了赞恩多么大的伤痛,能够让小小年纪的他,对生育他的父母说出如此“残忍”的控诉?随着影片一一地倒叙展开,我们才逐渐了解到赞恩所经历的一切,现实的生活远比他的控诉更为残酷。

作为逃难到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赞恩的父母没有身份证,没有工作,还生养了一堆的孩子,大儿子已经进了监狱,二儿子赞恩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不知道自己确切的年龄,当法官问他年龄的时候,他说恐怕连他的父母都不知道他的具体年龄,大约12岁吧,大约12岁。

当身处和平世界的我们期待生日,为庆祝生日“劳心伤神”的时候,可曾想到有的人不知道自己的生日,甚至憎恨那个所谓的“生日”,因为这个充满“新生希望”的日期,给“他们”带来的不是“希望”,而是“无尽的绝望”。

对大多数世人来说,家该是一个温馨字眼,是照亮倦鸟归途的明灯;而对赞恩来说,家却是他梦寐逃离的梦魇,是刻在他心口的一块疤。

大约12岁的赞恩,有着与他年龄不相称的瘦小身材,惨白的脸色和红肿的眼睛无比鲜明地展示着他的营养不良和睡眠不足。大约12岁的他,没有进过学校,每天睁眼面对的是一堆嗷嗷待哺的弟弟妹妹和混吃等死的父母,他要去打工,做着远超过他年龄和身体承受范围的体力劳动。

他想要去学校读书,父亲怕他误工而惹怒老板,母亲的支持则是因为如果他去学校,可以从学校“偷”回补给,而且赞恩可以晚上多做几个小时工。

这是他的母亲所说的话,整个过程中,她没有考虑过赞恩的想法,甚至不顾赞恩的超支劳动,还让他晚上去多做几个小时的工。每次看到赞恩的父母,我就在想,当他们连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的时候,为什么还一直在不停地生育。

影片中有很多孩童成人化的情节,尤其体现在赞恩对妹妹的关心之上,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脱下自己的衣服让妹妹夹在双腿之间充当卫生棉,他极力阻止父母将妹妹嫁给阿萨德,他听闻妹妹的难产死去和阿萨德有关时,立马拿起一把刀冲向杂货店。他的行为也许是粗暴武断的,但在这粗糙的行为中透露着亲情的光辉,他告诉我们血浓于水,亲情重于物质利益。

而让人痛心的是,在赞恩捅伤自己的“妹夫”入狱后,他的妈妈去探视,说自己又怀孕了,还说这是上帝的恩赐,这是给他们向萨拉弥补的机会。真是难以理解,生下孩子,却没有能力养育,不能给孩子提供哪怕只是简单稳定的生活,这样的父母可以被称之为“父母”吗?

“父母”不只是一种称谓,一种身份,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份责任。既然选择孕育一个生命,把他、她带到人世,就有责任把他、她安全地抚养长大。

人与人之间最原始和最亲密的关系不就是和母体之间的关系吗?如果连这最原初的关系都以冷漠待之,那这个人世间还有温情可言吗?

赞恩请求法庭不要让他的父母再生育,不只是对他父母的控诉,更是对世间所有的将要或者已为人父母的人们的忠告。

如果你们还没有生育子女,那请你们在选择生养之前慎重考虑,请认真对待一个生命的降临;

如果你们已身为父母,请你们好好看看自己的孩子,面对他们纯真的双眼,你们是否会有愧疚产生?若是感到愧疚,那请你们往后可以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你们力所能及所给予的“好”的成长环境;

若是感到欣慰,那恭喜你们,你们是合格负责的父母,请你们保持这种“家长品质”,并将它传承下去。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看着生活在“希望奢侈”世界的赞恩,心疼地泪流不止的同时,又感到深深的惭愧。

与他相比,自己生活得不是太过惬意了吗?自以为每天生活在痛苦之中,有各种deadline的压力,有各种不想面对的人际关系的复杂,有各种前路未知的迷茫……有各种不想面对的“痛苦”。

可是,却忘记了,我们最起码有可期待的明天,和创造希望的可能。与幼弱无助的赞恩相比,没有下一顿未知的温饱压力,没有脏乱差的居住环境,没有没有身份的“无名”焦虑,没有无路可走的绝望……比起生活的现实苦难,赞恩更让人心疼和揪心的是:他自从出生也许就不曾知晓“希望”为何物,“绝望”为何物,但他却无时无刻不在亲身感受着绝望。这样看来,生活在和平空间的我们,不应该感到庆幸吗?

每个人的生活都没有容易可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压力,自己的痛苦,自己的苦难。但是,我想说的是,最重要的是我们不是在活着吗?活着的意义,其实就在于活着本身罢了。

还好我们有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还好我们可以相对体面地生活,还好我们知道我们是谁……那么何不对自己多一些温柔,对世界多一些宽容,对生活,对一切温柔以待。生而为人,我们不应抱歉,而应善待。

作者:张二暖,一个在文字中寻找温暖的女子,也希望用文字温暖每一个相遇的你。(文章本号稍作修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