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的你,在听哪首歌?

 唐夕 2022-07-26 发布于甘肃

《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的作者乔伊斯,写了一本有关音乐与治愈的小说《奇迹唱片行》。

一家唱片行的老板弗兰克似乎天赋异禀,知道他人需要什么样的音乐。

客人只要告诉弗兰克想找什么类型的音乐,或直接告诉他那天的心情,他就能当场给你找出最合适的唱片。

他会挑选音乐,帮助客人挨过病痛、悲伤、失业、失眠、低潮,或是其他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琐事,像是天气或美式足球的比赛结果。

这些东西他也不是真的都了解,但重点在于倾听,而他有的就是耐心。

开心时,听歌入耳,伤心时,听歌入心。

选到一首符合心情的歌,需要耐心更需要时间。

不知道今天的你,在听哪首歌?

想跟你们交换最近喜欢的歌,也想给你们讲一个关于一首歌的力量和故事。

昨天我一直在听《Hey Jude》这首歌。

最开始被这首歌吸引是,它旋律温暖,歌词充满力量,透明而温暖的曲调,如夏日午后的树影,悠然、绵长。

但后来却被这首歌背后的故事,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希望深深的震撼。

所以今天很想把关于这首歌的故事讲给你们听。

这首歌诞生于1968年,是披头士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为一个五岁的孩子写下的一首歌。

初衷是给予这个孩子温暖和力量,但这首歌却治愈了全世界。

2009年4月30日,1.3万人在英国的特拉法加广场,齐唱《Hey Jude》。从开唱时的生涩微笑,盘旋而上的歌声慢慢开启人们的心菲,进而渐入佳境、心领神会、牵手相拥。

唱到make it better的时候,各人鼓足了勇气,心中的寄托与渴望喷瀑而出,一浪高过一浪的 better!吶喊声,随着:呐 呐呐 呐呐呐呐 呐呐呐呐 Hey Jude~之声,奔涌着传递到远方⋯

在场万众的脸上写满幸福,大爱无疆的意象催人泪下。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创作这首歌的人披头士成员保罗·麦卡特尼,压轴演出一曲《Hey Jude》,全场8万人一起深情和唱。

伦敦奥运会的初衷是激励一代人,但《Hey Jude》不知道激励了几代人。

更引人深思的是:NHK纪录片《“嗨 裘德”和自由的故事》

纪录片里,捷克和东欧巨变,“布拉格之春”浪潮中,民众高唱捷克语版的“嘿 朱迪”,以歌声为武器,捍卫自由。

胜利后的捷克,街道到处回响着《Hey Jude》的旋律。

不仅这首歌自诞生到现在给了无数人温暖和力量。

而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和歌曲本身一样,让人感动。

《Hey Jude》歌里的 “Jude”其实是一个5岁的小男孩,是披头士乐队成员约翰·列侬与前妻Cynthia的儿子。


1968年夏天,约翰·列侬开始和小野洋子同居了,他与前妻Cynthia的婚姻也到了崩溃的边缘。

Paul一直非常喜爱Julian,他担心大人之间的婚姻变故会对一个小孩子带来心理上的阴影。

他曾说:“我总是为父母离异的孩子感到难过。大人们也许没什么,但是孩子……”

于是在车里为他写下了这首充满阳光与希望的Hey Jude来鼓励他,希望他能够勇敢快乐地长大。

可当时年幼的Julian并不知道,直到20年后,他才明白这首歌是写给自己的。

Julian也的确没有辜负Paul给他的温暖和力量。

Julian11岁时在他父亲的专辑“ Walls and Bridges”中演奏了“Ya-Ya”的鼓。

长大后成为创作歌手,发行过不少唱片,也取得不俗的成绩。

艺术家、摄影师也是他后来的涉猎专长。


2009年,也就是开篇万人合唱视频那年,他创立了白羽基金会。其使命:包含环境和人道主义问题。

有人说,听了这首歌,会瞬间觉得什么都可以坦然面对!

《Hey Jude》的一切都蕴含在,它简单通俗而又意义深远的歌词中,生活给你悲歌,你也要唱得慷慨。

如今,它不仅是安慰一个小男孩的歌,更是与一个时代紧紧相连,成为感动无数人的治愈之歌。

翻唱过这首歌的孙燕姿也曾这样说:Beatles实在太经典了,永远不褪流行。

他们有理想,年轻但有目标,他们努力地在做自己的梦想,然后,写在歌里告诉全世界。

现在的你,想做的是什么?年轻会结束,在结束以前,把想做的事做完吧!

晚安咯~

End

日更时刻

1、今天是坚持每日读书至少1小时的第116天;

2、今天是坚持不间断练字的第40天;

3、今天是坚持日更写文字的第38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