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兰布通之战:清朝粉碎了俄国和准噶尔瓜分蒙古的阴谋

 北斗维斟 2022-07-26 发布于贵州

噶尔丹建立准噶尔汗国之后,不断扩张,试图重建蒙古帝国。为了达到目的,他和俄国结为了同盟,一起对喀尔喀蒙古发动了进攻,导致喀尔喀三部沦陷,沙俄成功占据了恰克图以北的布里亚特地区。噶尔丹的东征严重威胁到清朝的统治,迫使清朝在尼布楚谈判中对沙俄做了妥协,使中国彻底失去了贝加尔湖地区。为了摧毁噶尔丹的野心,康熙皇帝发动了反击,将外蒙古正式纳入了清朝版图。

一,喀尔喀蒙古的矛盾和库伦会盟

喀尔喀蒙古,也称为漠北蒙古。明朝中期,著名的达延汗统一了蒙古高原,将蒙古的部落合并为了左右两翼,6个万户,分别是左翼的察哈尔部兀良哈部喀尔喀部,右翼鄂尔多斯部土默特部永谢布部喀尔喀部位于漠北地区,主要由内五部(喀尔喀河以东)和外七部(喀尔喀河以西)组成。

达延汗去世后,内喀尔喀带领部落南迁,成为了漠南蒙古的一支,到清朝称为“内札萨克”。而外喀尔喀在札赉尔珲台吉的带领下继续镇守漠北。到了明朝后期,喀尔喀蒙古重组为了土谢图、札萨克图、车臣三部。他们的领地“东西延袤五千里,南北三千里”。

1635年,皇太极征服了漠南蒙古,获得了蒙古汗国的玉玺,被推举为大汗。于是皇太极派遣使者到漠北招抚,喀尔喀三部都表示臣服于清朝,皇太极规定喀尔喀每年贡“白驼一,白马八,谓之九白之贡”。这些都说明了喀尔喀蒙古名义上已经归属于清朝。

但是清朝没有在喀尔喀驻军,这也给漠北局势添加了变数。1640年,卫拉特和喀尔喀蒙古各部在漠北会盟,颁布了《喀尔喀—卫拉特法典》,确立了团结一致对外的方针。此次聚会的目的就是团结蒙古各部以对付清朝和俄罗斯。

1646年,喀尔喀蒙古策动漠南蒙古苏尼特部逃入喀尔喀,引起了清朝的重视。随后,清朝派遣多铎北上征讨苏尼特部,喀尔喀派遣联军来对战,喀尔喀联军失败。此战,标志着喀尔喀—卫拉特联盟的瓦解。1655年,清朝又在喀尔喀设置八札萨克,分左右翼,加强了对喀尔喀蒙古的控制。

喀尔喀三部

此后,准噶尔部很快强大起来,不断在对外扩张,试图恢复蒙古帝国的版图。俄罗斯也不断在西伯利亚扩张,并侵入了贝加尔湖以东和黑龙江地区。而喀尔喀三部却发生了内乱。1662年,扎萨克图汗旺舒克被杀,其兄绰墨尔根自立为汗,难以服众,各部纷纷逃到土谢图汗部。

俄罗斯在蒙古地区的扩张

1670年,康熙帝废除绰墨尔根,立旺舒克之弟成衮为萨克图汗。但是土谢图汗拒绝归还部众,双方矛盾尖锐。为了调和双方矛盾,康熙于1686年派遣理藩院和西藏大喇嘛噶尔亶西勒图赴漠北,举行了库伦会盟。在会盟上,清朝调节了各方的矛盾,并将喀尔喀八旗改编为十四旗,以加强对外蒙古的控制。

二,噶尔丹东进和康熙皇帝的应对措施

清朝整合喀尔喀各部,使其成为抵御准噶尔东进和沙俄南下的堡垒,这又使得沙俄和准噶尔迅速联合了起来。库伦会盟时,噶尔丹派遣车臣乌巴什到漠北单独进行了会盟,继续挑拨蒙古各部的关系。

1687年,噶尔丹和沙俄联合对喀尔喀蒙古发动了进攻,攻破了喀尔喀三部,沙俄占据了恰克图以北的地区。当时清朝正派遣使者到尼布楚和沙俄谈判,然而噶尔丹的东征使得清朝使团被迫回到北京。噶尔丹占据了漠北,使清朝在谈判中陷入了被动。

噶尔丹东征后,俄国不断唆使各部投降沙俄,试图占领整个蒙古地区。关键时刻,大喇嘛哲布尊丹巴坚决反对投降沙俄,而是主张投归清朝,得到了喀尔喀王公的拥护。于是,喀尔喀各部南下投清,康熙帝将他们安置在了内蒙古各个地区,并提供了大量的救济。噶尔丹击溃喀尔喀后更加嚣张,他追击喀尔喀部进入了内蒙古,其前锋已经到达了呼伦贝尔一带。

面对噶尔丹的疯狂东进,康熙皇帝决定反击。首先,康熙决定拆散俄准联盟。噶尔丹在东征之前就已经和俄国初步建立了军事同盟,他曾经在1690年给俄国戈洛文写信说:“如今,蒙古人已被你我击溃。”而戈洛文则希望噶尔丹继续和俄国联兵东进。当时漠北都流传着噶尔丹是根据沙皇的谕旨发动战事的传言。而噶尔丹的军队的确装备大批的火炮、火器,主要是俄军提供的。

康熙为了给北征创造良好的国际条件,就在尼布楚谈判中做了很大的让步,承认了沙俄对尼布楚地区的占领。同时,康熙警告戈洛文,如果俄国帮助噶尔丹对付清朝,那么清朝就对俄国开战。当时俄国正全力对付土耳其帝国,也不想和清朝发生战争,因此就选择了袖手旁观。

第二步,就是分裂准噶尔汗国。噶尔丹东征时,为了防止僧格的儿子叛乱,于是将他们屠杀。然而僧格的长子策妄阿拉布坦带领5000人逃脱了噶尔丹的追击,占据了准噶尔的本部地区。康熙得知后,立即派遣使者到达伊犁,和策妄阿拉布坦结为了联盟。随后策妄阿拉布坦表示臣服于清朝,并准备对噶尔丹作战。

由于喀尔喀三部大量南迁,噶尔丹在漠北就无法推行“以战养战”。现在策妄阿拉布坦占据了准噶尔本部,使得噶尔丹的补给出现了问题,清朝和俄罗斯的官方史料都记载了当时蒙古高原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噶尔丹企图和清朝和解,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的请求。康熙皇帝哪肯对噶尔丹妥协,大战在所难免。

第三,就是大规模调集军队和粮食,准备反击噶尔丹。在康熙皇帝的布置下,从呼伦贝尔到甘肃,形成了一条漫长的防御线,每个地方都驻扎了精兵,使得噶尔丹无可趁之机。康熙规定每一个士兵要带3个月的口粮,超出3个月的粮食由朝廷负责运输。为了方便联络,康熙下令在蒙古修建驿道。经过精心的准备,反击噶尔丹的时候终于到来。

三,乌兰布通之战,噶尔丹精锐损失殆尽

康熙皇帝准备给噶尔丹来一个大包围,然而驻守呼伦贝尔的阿喇尼等骄傲自大,竟然擅自带领700人就追击噶尔丹的2万精锐,结果遭遇惨败。此战为乌尔会河之战,是清准战争爆发了标志。

1690年七月初二,康熙帝下令各路大军正式挺进漠北。乌尔会河之战后,噶尔丹已经察觉到清朝大军已经到来,于是带领军队撤退。但是康熙皇帝却假装给噶尔丹写信,假意对噶尔丹进行招抚,并给噶尔丹送去了一些食物。噶尔丹一时间产生了误判,错过了最佳的撤退机会。清朝的大军则迂回包抄,切断了噶尔丹的退路,最终将噶尔丹围困在了辽西一带。

噶尔丹退无可退,于是据守乌兰布通城。乌兰布通位于辽河上游,是一个片红色的山峦,其南是陡峭的悬崖,其北也是难以逾越的关口。噶尔丹“觅山林深堑,倚险结营”,将大量的骆驼缚蹄卧地,背负箱垛,蒙以湿毡,建成了史上罕见的“驼城”

乌兰布通

清军的主帅原本是康熙,然而康熙中途得病,于是让福全统领全军。到七月下旬,清朝各路共10万大军已经汇集下乌兰布通附近,形成了“凡营盘四十座,连营六十余里,阔二十余里,首尾联络,屹如山立”的壮丽局面。八月一日,清军对乌兰布通发动了总攻,乌兰布通之战正式开打。清军用火炮、火铳为前锋,猛攻“驼城”,经过半天的激战,“驼城”被攻陷,噶尔丹退守山顶。

此战,清军的伤亡也非常惨重,内大臣佟国纲也在战斗中中枪阵亡。清军伤亡较重的原因是没有地利优势,不习战阵,队形过密。当时的八旗军队的战斗力已经下滑很多,缺乏早期八旗那种穷追猛打的狠劲了。噶尔丹退守山顶后,福全见地形易守难攻,就下令停止进攻,让部队暂时休整。

佟国纲雕像

噶尔丹见清军有所松懈,就将计就计,假意和谈,麻痹清军。当康熙收到噶尔丹的和谈消息时,就立即下令福全继续进攻。然而为时已晚,噶尔丹趁清军休整的时间带领残余军队冲出了包围圈,逃到了漠北。此后,清军不得不花更大的力气调遣大军远征。

乌兰布通之战虽然未能全歼噶尔丹军,但是却基本消灭了噶尔丹的主要兵力。噶尔丹在逃亡漠北的过程中,饥寒交迫,部队不断逃亡,最终只剩下了几千的军队。第二年,康熙皇帝举办了多伦会盟,将外蒙古划分为了36个旗,标志着外蒙古正式纳入到了清朝版图。此后,噶尔丹只能游走漠北,失败已经在所难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