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

 中医知识圈 2022-07-26 发布于山东


2022.07.26跟肖师学中医第48期

肝肾阴虚体质,海吃胡喝,把脾弄伤了,生阴火,阴火随血液流动,传递到下焦,把相火点燃了,于崩漏了!

此时用朱李学派的黄芪人参汤(注意有好几个同名方,用有黄柏之方)

郑大师说“心者,神之主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心阳虚了,它不主神了,神的家都没了,他不干活了,不能镇定百官,于是其他五脏被七情伤。面对病例一看,就是这么回事。

某女,乳腺积液,红肿,大便正常,小便黄,舌红,苔黄且裂纹,脉弦。

是一个肠胃积热兼营卫不和的病例。肠胃积热比较隐蔽,

明显表现为热象,可是病位在哪?也就是说哪个脏腑有热?

乳房属于肝胃所属吧

胃口好,还自豪呢,这泄露了是肠胃积热,病位在肠胃。

用白虎汤,又因脉弦,兼疏肝。由于肝郁则肺必不降而生郁热,清金。

再加贝母,瓜蒌,天花粉化痰,蒲公英,双花解毒。

大约七八剂药,即可全愈。

肠胃积热,其中“积”是聚积之意,有一个时间性的涵义,随着时间的变化,积聚的程度出现从轻到重的变化。

肠胃积热属于阳明病范围,但既不是阳明热盛证,也不是阳明腑实证。

《内经》说:“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其中“不平”是病变之意。意思是说,五脏疾病是由于六腑闭塞所造成的。肠胃积热属于“六腑闭塞”,可致五脏生病。

名符其实的疑难病,临床上,肠胃积热可多了,海量!

肖老师,哪里体现营卫不和

乳腺积液,本身就是乳腺的营卫不和。

别认为只有伤寒了才营卫不和。

乳腺的营卫和,则不会病。

乳腺的营卫不和,怎么治?由于“卫主收敛通肺气,营主疏泄通肝气”,故调肝与肺这对升降,使之平衡。

乳房的营卫不好理解

可以理解成气血吗

可以

此乳腺积液,哪有白虎汤方证,根本就没有,可是它就是白虎汤证。

我们不去死记硬背白虎汤方证,去认识白虎汤的功能,他是干什么用的?

气血,在脏则叫气血,在经则叫营卫,是一个东西。@合肥*张勇 

气血,所在的位置不同,命名不同。犹如春夏秋冬一样,阴阳变化不同阶段而分别叫春夏秋冬,其实都是阴阳。

我们学过钦安师辨阴虚与阳虚,明白了辨证时,要以什么地方症状为依据,不能以什么地方症状为依据。石寿堂以燥湿来辨阴虚与阳虚,也知道此秘诀。讲解于下:

1,真燥假湿,口吐涎沫,此为外见之湿象,而饮食下咽干涩阻塞,此为内里之燥象,外见为假,内里为真,所以是真燥假湿,治疗要治真燥。

2,真湿假燥:唇舌干燥,此为外见之燥象,而腹诊有水声,说明肠间有水饮,此为内里之湿象。外见为假,内里为真,治疗要治真湿。

钦安师以寒热为标志来辨阴虚与阳虚,没有石寿堂以燥湿为标志准!

燥湿论之精华,我系统讲过,未必真懂,我看呀,只是文字都看懂了,根本没入境。有空时再深入体会。

好久前,有个胃癌,前医都是用桂枝,附子等。

我问:吃饭下咽时,有没有噎住的时候?

答:有。诊断完毕,阴虚也。大笔一挥,滋阴养血,一个月,明显好转!

@上海—肖春宏 确实如此呀!只是字面知道一点,临床上什也不会呀,希肖老师多举案例加深理解!

《郑钦安与石寿堂之绝活》

提要:人体主要是由阴和阳两方面构成,而从病理角度看,主要是阴虚与阳虚两个方面,若能够抓住阴虚和阳虚,就相当于抓住了疾病的根本。

然而有时病情复杂,阳虚与阴虚比较难辨。郑钦安与石寿堂都善于辨阴虚和阳虚,讲解其绝活于下:

一,【郑钦安之绝活】

1,郑钦安说:“气不足便是寒,寒盛者阳必衰;气有余便是火,火旺者阴必亏”。气不足就是气少了,由于气性质属阳,气少当然寒了,即阳虚。

气有余就是气多余了,由于气性质属阳,气多余当然变成火了。

寒伤阳,火耗阴,故寒盛必然阳虚,火旺必然阴虚。

2,郑钦安以“气不足便是寒,气有余便是火”为标准判断阳虚与阴虚。

也就是说,气有余是阴虚的标志,气不足是阳虚的标志。

那么如何诊断气不足与气有余呢?

郑钦安说:“望色以有神无神,定气之盛衰。闻声以微厉,判气之盈缩。问病以饮热饮冷,知气之偏盛。切脉以有力无力,知气之虚实”。

看面色,有神是气有余,无神是气不足。

听声音,声音响亮是气有余,声音低微是气不足。

问饮水,喜喝凉水是气有余,喜喝热水是气不足。

摸脉象,脉有力是气有余,脉无力是气不足。

二,【石寿堂之绝活】

1,石寿堂说“阳盛则热而生燥,阴盛则寒多兼湿”。阳盛就是阳气多了,由于阳气性质热,阳盛当然热。

热的特点是消耗阴液,阴液被消耗没了,当然干燥。阴盛就是阴气多了,由于阴气性质寒,阴盛当然寒。

寒不消耗阴液,故寒多兼见水湿。

石寿堂又说“阴虚则燥,甚生热;阳虚生湿,甚生寒”。阴虚就是阴液少了,阴液少当然干燥。

当阴虚时,阴与阳失去平衡,阳与阴比较,阳相对多了,由阳性质热,阳相对多当然生热;

阳虚就是阳气少了,阳气少则阳气蒸化水湿能力不足而残留水湿,当然有水湿。阳有温暖作用,阳虚当然生寒。

2,石寿堂以“阴虚则生燥,阳虚则生湿”为标准判断阳虚与阴虚。也就是说,湿是阳虚的标志,燥是阴虚的标志。

那么如何诊断燥与湿呢?

看舌象,舌苔腻,舌胖大,舌水滑,都主湿。舌质干红,舌苔少津,都主燥;

听声音,声音低主湿,声音厉主燥;

问症状,头如裹,身如缠,腰重如带五千钱,阴器湿如牛鼻子上的汗。

渴不欲饮。大便稀,咯痰多,白带多,都主湿。眼睛干,鼻干,咽干,唇燥,口渴饮水多,大便干结,小便短少,都主燥;

摸脉象,刚脉主燥,刚脉是指弦、紧、牢、革、动、涩之脉,按之坚硬,为阴虚生燥之脉。

柔脉主湿,柔脉是指濡、缓、细、微、滑之脉,按之柔软,为阳虚生湿之脉;听声音,声音低主湿。声音厉主燥;

石寿堂的刚脉与柔脉,辨阴虚与阳虚,可比郑钦安的有力无力,准!

望时,看什么?闻时,听什么?问时,问什么?切时,摸什么?都清楚了,辩阴与阳则容易也!

如果乱看一通,瞎问一阵,胡一气,徒劳而无功!

感恩肖师,

感恩林师提供平台

辨阴与阳,古今四大高人,郑钦安,石寿堂,俞根初,朱莘农。

集四者之绝活于一身,我不相信会辨不准。此四人分两类,一类是用四诊,一类是用腹诊。

@上海—肖春宏 感恩肖老师,肖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拨云见日,让我少有好多弯路,每天再忙,也要爬楼学习!

脑中风后遗症十余年,越鞠丸,桔杏二陈汤,附朴二陈汤,集调气机诸法于一方,超级强力驱动气的运行,气行则水,津,血皆行,诸脏腑皆得灌溉而壮也,兼以化瘀祛痰,通经络。

药后四肢运动协调,还有意外收获,白头发黑了,病人开心!

苍术12,厚朴9,陈皮6,炙甘草6,珍珠母25,桔梗8,杏仁10,制半夏8,川芎10,香附10,桑白皮10,竹叶10,桃仁10,红花10,牛膝10,当归10,熟地8,生地10,丹参15,车前子6。六剂,每日一剂。

当时未开方,晚上下班之后,考虑好久,拟出此方,没白耗心血,取效明显。

当然是四诊了,以舌脉为主。

四肢都会动,就是不协调,并且无力!

四肢无力,可是脉有力,一个字“郁”,实证。

他复诊时,还带来三个病人,都是他的亲戚。

我见来这么多人,还以为是陪诊的呢。

结果都要看病,这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我对他说“您真是大忽悠,一下子忽悠来这么多人,众人听了,皆哈哈大笑”

于是,我得给“大忽悠”壮脸,该第一个亲戚诊时,我一摸脉说:月经少,突然起床头晕,血压的高压高,心烦易怒。她回答:是!

开方如下,应该用连珠饮合柴芩温胆汤加减,由于高压偏高,去其中的苓桂术甘汤,改为平胃散。

龙骨15,牡蛎15,茯苓18,炙甘草6,当归8,炒白芍12,川芎8,熟地8,生地8,柴胡12,黄芩10,竹茹10,枳实10,制半夏10,陈皮10,煅瓦楞子20,石膏18,苍术12,厚朴6,竹叶8,六付12袋

连珠饮,是日本人将时方与经方结合而创造出来的名方,非常切临床实际情况,故用的机会多。

【内燥与内湿的真假】

1,真燥假湿:口吐涎沫,此为外见之湿象,而饮食下咽干涩阻塞,此为内里之燥象,外见为假,内里为真,所以是真燥假湿,治疗要治真燥。

2,真湿假燥:唇舌干燥,此为外见之燥象,而腹诊有水声,说明肠间有水饮,此为内里之湿象。外见为假,内里为真,治疗要治真湿。

【内燥与内湿的互化】

1,〔原文〕石寿棠说:“燥郁则不能行水而又夹湿。湿郁则不能布津而又化燥”。

2,〔讲解〕燥郁就是燥邪停止不流动。由于气行则水行,所以燥郁阻止气的运行,那水也不能行了,水停留产生湿,因此说燥郁则不能行水而又夹湿;湿郁就是湿邪停止不流动。由于气行则津液布散,所以湿郁阻止气的运行,那么津液也不能布散了,津液不布散产生燥。因此说湿郁则不能布津而又化燥。

将上述两项结合起来理解,“假”是由“真”转化而来,弄清楚真了,当燥与湿同存时,我们则知谁为本,谁为标。

也就是说,清楚了到底是阴虚还是阳虚?

前几天治一个病,满口津液,还怕冷。

可是舌质红,少苔,有肝郁线,舌下静脉短,又不乏力,这分明是燥郁则不行水与阳气,而见湿与冷之症。

阳虚比气虚重,连气虚的乏力症都没有,何来阳虚?

这个就是钦安师说的阴虚而外见“一切冰冷”

假如郑钦安与石寿堂能生于同时代并且见面,一定会把烛谈中医甚欢!

《归纳总结辨阴虚与阳虚》

1,寒是阳气的标志,热是阴虚的标志。即:寒热者,阴阳之征兆也。见寒则知阳虚,见热则知阴虚。燥是阴虚的标志,湿是阳虚的标志。即:燥湿者,阴阳之征兆也。见燥则知阴虚,见湿则知阳虚。

2,见寒则知阳虚,由于寒属阴,阳属阳,故寒盛阳虚又是阴盛阳衰。见热则阴虚,由于热属阳,阴属阴,故热盛阴虚又是阳盛阴衰。见燥则知阴虚,由于燥属阳,阴属阴,故燥盛阴虚又是阳盛阴衰。见湿则知阳虚,由于湿属阴,阳属阳,故湿盛阳虚又是阴盛阳衰。

3,我们辨准了是阴虚或阳虚,即抓住了疾病的根来。同时又辨准了脾不升或胃不降,又抓住了气升降之枢,药入即效也!

例如:金水六君煎,是二陈汤加当归,熟地。当归,熟地补阴虚,二陈汤调脾升与胃降。故此方威风凛凛,战无不胜!

如果取附朴二陈汤之道,金水六君煎加香附,厚朴,侧重调气机,气顺了则当归与熟地直入肝肾,一点都没浪费,否则没有全入肝肾,腻而变成湿了。

气机不顺而乱,你补的当归与熟地,说不上随逆乱之气入哪了。

水,津,血都随气而行,这是公认的,无人持异议,那么你所补入体内之药,也随气而行。虽然药性有归经,可是气未将其送到归经之脏腑。

但是补阴以平为期,多了不行。而阳不怕多,怕不藏。郑钦安正是伟大在“藏”上。即阳“失其所”。

您的功力能藏多少阳,就补多少阳,否则补了而不藏,反尔为害!

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胃有热(虚热或实热,虚热面大),齿痕,便烂,主脾虚。有肝郁线,舌下静脉短,肝都血亏。

这解决不了胃虚火。

胃阴虚生热,加麦冬,则有麦门冬汤之意

或者是:平胃散,麦门冬汤,玉女前,加香附。

脾虚,胃热(注意降胃逆),血虚,肝郁。能解这四点就行。

牙关紧,我看是刚痉。

没胃口,返胃,口干,应是胃阴虚,阴虚生热。且胃气逆。麦门冬汤证。

近治一女孩6岁,小儿遗尿5年,10付中药治愈。

现汇报如下:

患女6岁,询问病史:夜睡较沉,不易唤醒,几乎每夜尿床。

挑食闹饭,喜热饮,易口干,白天尿频。

舌诊:舌淡苔中白稍腻,舌下络淡 细。

诊断:脾肺气虚,肾元不固;膀胱气化失司。

予:益元温肾,助膀胱气化。

方开:缩泉丸加减+五苓散+参芪

(益元)党参8黄芪8,(涩精缩尿)乌药6益智仁9山药6,(宣肺窍)麻黄3,(温阳化气-五苓散)猪苓10茯苓6泽泻8白术6桂枝6。

患儿,服用三剂时,

调整服药剂量为

:每次不超过80毫升。

服药时间为:上午和下午5时前。

之后,家长诉已显效。后巩固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