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地与人口:佛教与国家的斗争

 萧武在此 2022-07-26 发布于上海

佛门从来都不清净。

吴晗在一篇文章中举了《水浒传》里的例子,鲁智深打死镇关西逃走,逃到雁门之后,遇到了金翠莲父女,此时翠莲已经嫁给赵员外做妾,所以鲁智深也见到了赵员外。赵员外给他出了个主意,要他出家。而且,赵员外给了他一副度牒。

除了鲁智深,武松也是一样。武松在大闹飞云浦,返回张都监家里杀死张都监全家之后逃走,来了十字坡张青和孙二娘的酒店,孙二娘也给了他一副度牒,从此他就变成了行脚僧。孙二娘自己说,这副度牒是之前他们用蒙汗药蒙到杀了一个和尚得来的。

度牒相当于出家的许可证和出家之后的身份证,有了度牒才能合法的到处活动。没有度牒,即使在庙里,也是不算僧人的,只算杂役之类。可见在宋朝的时候,度牒并不容易取得。普通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也不可能想出家就出家,只有赵员外这样的人才能买到度牒。

在宋朝之前,每过一段时间,国家就会出手打击佛教势力,比较著名的就是三武一宗灭佛。表面上看好像是意识形态之争,但实际上并不是,而是因为佛教势力的不断扩张,已经威胁到了国家的税基,灭佛就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税基。

在古代,普通老百姓承担的赋役负担是比较沉重的,越是王朝后期,各种苛捐杂税和劳役就越多,会压垮普通农民家庭。农民为了活下去,就要千方百计的逃避赋役。

以前大家比较重视赋税,实际上劳役对农民家庭的打击也非常大。一个五口之家,如果壮劳力被抽走服劳役几年,这个家庭也一样会垮掉。如果是被抽调去服兵役,还有可能伤亡,而国家给予的抚恤往往微不足道,最后主要是农民自己承担后果。

之前可以把土地投献给世家大族,虽然交租,但是不用服劳役,也是减轻了负担。除了世家大族,把土地投献给寺庙,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所以,不仅达官贵人会不断给寺庙贡献财富和田产,普通农民也会这么做。

佛教从南北朝时期开始,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从上到下,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百姓,如痴如狂,疯狂给寺庙捐献财富和土地,“南朝四百八十寺”,说的就是当时的盛况。而每一个寺庙都拥有了大量的土地,变成了举足轻重的大地主势力。

比如西藏在解放前,众所周知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寺庙是西藏社会的三大领主之一,占有大量土地,寺庙附近的许多农牧民都是租佃寺庙的土地和牧场。但在寺庙内部的阶层分化也非常严重,少数上层不事生产却锦衣玉食,大多数下层僧尼实际上生活和奴隶差不多。

而一个王朝在发现寺庙拥有的土地和佃户过多,已经威胁到国家财政税收来源的时候,就会强力打击。看上去像是强迫一部分僧人还俗,但更重要的是要把还俗的僧人解放出来,让他们重新成为给国家完税纳粮服劳役的税基。

所以在中晚唐时期时期多次出现国家力量打击佛教势力的事情,就是和寺庙争夺人口和土地,否则国家的正常运转就会受到影响。这种事情到了宋朝之后,就没有再怎么出现过了,就是因为国家对寺院进行了限制,不能再随意扩大规模和接受农民投献了。

国家限制寺庙扩张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度牒,也就是出家许可证。有度牒才能免税免劳役,如果没有度牒,即便是出家,也是非法的,也不能逃避国家规定的赋税和劳役。这样,国家就把宗教势力限制在了一个比较小的范围,而且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

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儒学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到唐朝的佛教冲击之后,到宋朝又开始站稳脚跟,并且进行反击了,程朱理学一方面是吸收了一些佛学知识的内容,一方面也是在大力抨击佛教,也就是辟佛。这之后,佛教势力就没有再干预国家政治了。

新中国成立后,对宗教进行了规范化的管理,将寺庙原有的土地或者没收,或者赎买,分配给了农牧民,而对寺院采取了“包养”的政策。所以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各种宗教势力在国内都不算很强大,一直到80年代之后才又开始发展起来。但是现在也不是谁想出家就能出家的,许多寺院对出家的资格要求相当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