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金华书院 探浙学之源⑬|陈亮与龙川书院:一介布衣犹呐喊 男儿到死心如铁

 昵称61560146 2022-07-26 发布于浙江

  金华新闻客户端7月26日 记者 俞晓赟 文/摄/视频

    在永康太平水库大坝西侧,陈亮永远安眠在这里。

  陈亮墓正对着笔架山,山下就是鳞次栉比的新房。广厦千万间,这是陈亮一生未能见到的繁华。  

   龟趺碑上的“陈亮传略”,字迹桀骜不驯,让我们仿佛回到800多年前,隐约看到那个狂狷耿介的布衣,在夜里辗转难眠,嘴里不停呢喃着“靖康之变”“绍兴和议”“隆兴和议”……这样的夜晚,重复地出现在陈亮的一生,也促使他用笔如投枪,多次上书言中兴之策,至死都在为抗金呐喊。  

    一介布衣为何发出如此呐喊?在陈亮的老家,记者沿着状元街,走在陈亮读书的地方,站在陈亮墓前,感受陈亮的壮志难酬,探寻陈亮讲学的书院,解读“事功学说”背后的文化基因……

一位誓死报国的布衣

  隆兴元年(1163)五月,宋军符离溃败的战报加急传回临安。第二年,宋对金称侄皇帝,不再称臣。每年向金贡献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史称“隆兴和议”。

  对于和议,大部分官员都为得到喘息机会而高兴。而在距离临安200公里外的永康,陈亮愤怒地拍击桌子:“求和!求和!求和!这个国家,还有救吗?”这已经是宋王朝40年里的第三个不平等合约。

  彼时的陈亮,从临安归来才一个月。几年前,陈亮因《酌古论》被婺州知府周葵引为座上宾,后跟随调任兵部侍郎的周葵前往临安,直到因定亲回永康。倘若议和时陈亮在临安,性格如斗士的他,想必会拉来棺木,站在皇宫前,誓死反对议和。可惜的是,后来因为家庭变故,陈亮无暇再回临安。

  乾道五年(1169),陈亮以婺州“解头”的身份参加礼部考试,试图借此入官场,致力于实现收复中原的大业。但是因为考官的刁难,陈亮未能金榜题名。索然而归的他,把郁郁不得志换成了满腔忠诚,化为《中兴五论》里“中兴”“开诚”“执要”“励臣”“正体”五个方面的建议。可是,“奏入,不报”。

  斗士如陈亮,又岂会轻易放弃?淳熙五年(1178),在临安的太学外,陈亮奋笔疾书。20多天里,他接连三次上书孝宗皇帝,希望搅动南宋朝廷这安静的局。

  如陈亮所想,南宋的安静确实被搅动了,只是他的三次上书更多像一块稍大的石头,荡起了些许涟漪:偏安的文武官员怒其吵闹,孝宗皇帝“赫然震动”,打算赏他个一官半职。

  收到皇帝的美意,陈亮突然大笑,宫墙上高大的身影,却让他自个儿显得更小了。“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他潇洒而去。

  可是,陈亮就如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那粒铜豌豆。绍熙三年(1192)春,入狱两年多的陈亮出狱。此时,朝堂上端坐的已不是孝宗,而是光宗,这让陈亮觉得复兴中原大业又有了一丝希望。一年后,陈亮参加礼部考试,高中状元。50岁的他仍然高唱:“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

  可惜的是,绍熙五年(1194),壮志未酬的陈亮就病逝于龙窟家中,至此走完了其传奇的一生。在他逝世80多年后,崖山海战南宋全军覆没,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自尽,偏安的南宋也至此落幕。

  历史回答了陈亮年轻时的提问:南宋,未救活;靖康耻,也未能洗刷。

一间承载希望的书院

  一生未被重用,大部分时间是一介布衣,中间两次入狱,陈亮为何始终对南宋爱得深沉呢?

  陈亮后裔、永康市陈亮研究会原会长陈广寒认为,“历史兴衰、家庭熏陶、文化思想,促使陈亮行走在报国的路上”。

  翻开两宋300多年历史,富庶繁华的表象下,国难是绕不过去的伤痛。国难当头,失去的不仅是国土,更有无数个鲜活的生命。陈亮的曾祖父陈知元便是其一。北宋宣和年间,陈知元守卫开封时战死在固子门外。

  不久后,宋徽宗、钦宗二帝被俘。陈亮一家从北方一路颠沛迁到永康,而为国捐躯的陈知元未能得到安葬。每每听到曾祖父的故事,性格刚直的陈亮想必横眉竖目、怒发冲冠。而这样的经历也让他早早懂得了国仇家恨。

  陈亮的仕途并不顺利,除了跟随周葵在临安时能发表政见,更多时间只是永康一介书生,或者是一名老师。

  历史记载,陈亮曾在永康办了一间书院。不过,关于书院的名字,历史上存有疑义。正德《永康县志》、康熙《永康县志》以及《龙川书院记》记载,宋状元陈亮筑龙川书院。而道光《永康县志》、光绪《永康县志》则称龙川书院为明成化年间朱彦宗(陈亮七世孙婿朱希成的孙子,曾编刊《龙川文集》)建。而在吕祖谦的来信中,吕祖谦曾询问陈亮保社书院建得如何,还鼓励他说“后生可畏,就其中收拾得一二人,殊非小补”。

  不过,在《陈亮年谱长编》作者成立海看来,无论这书院是龙川书院还是保社书院,可以明确的是,陈亮创办的这间书院,并不简单。

  成立海说,书院首先满足了陈亮的生计所需。陈亮创办书院是在上《中兴五论》之后,那时陈亮已家道中落,一度落到了“三丧(母、祖父母)在堂未葬”的困境。创办书院,让他有了一定的收入。

  书院就建在小崆峒,离老家不远,这也是陈亮年少学习的地方。而陈亮平日所为,主要有三件事:看书、著书、讲学。他看书,喜欢研读史学兵法。他著书,写的都是从历史中总结出来的中兴复国建议。他办学,是为兴邦培养人才,从学者中较为出名的有喻民献、喻偘、喻南强、何大猷、钱廓、凌坚和吴深等。

  成立海认为,这间书院承载的是陈亮光复中原的希望,而这也正是“事功学说”的一次生动实践,也为以后“事功学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场跨越时空的怀念

  “这位生于永康县的读书人,没落士人家庭的青年才俊,喜欢辩论,喜欢给皇帝写信,把朝堂之上的事情当作一介布衣的理想……”

  “作为同乡,您永远是我心目中第一位的先贤。先生早生我整整820年,我却似乎天天与您见面……”

  近日,在永康市陈亮研究会主办的“龙川文脉”公众号上,诗人王夫刚和永康市政协教文卫体与文史资料委原主任章竟成,相继以诗怀念陈亮。

  距离陈亮离开已有828年,但是人们对陈亮依然充满感情。在陈亮老家永康龙山镇,陈亮墓、陈亮公园、状元街,人们以身为陈亮的同乡而自豪;在永康城区,龙川公园以陈亮的号命名,是很多永康人儿时的记忆;在五峰书院,陈亮的雕像傲然立于山谷之中,目光如炬,是往来游客敬仰的高峰……

  陈亮作为一介书生,为何影响如此深远?王夫刚在诗的结尾一语道破天机:“永康学派才是不死的怀念,陪他笑傲江湖。”

  淳熙十一年(1184),受诬入狱的陈亮,给好友朱熹修书。朱熹在回信中除了慰问,更有一番规劝。朱熹说,此次致祸在于陈亮“平时自处于法度之外,不乐闻儒生礼法之论”,希望他“绌去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说……粹然以醇儒之道自律”。对学术立场的坚持,让陈亮写信对朱熹的观点予以反驳。一来二去,两人各抒己见、互不相服,“王霸义利”之辩拉开了序幕,而永康学派“事功学说”也成为永康历史中最重要的文化内涵。

  人们不仅对陈亮进行怀念,也从中汲取力量。2019年,永康市发布新时代永康企业家精神为“义利并举 务实创新”。其中,“义利并举”正是源于陈亮的“义利并举、王霸并用、农商互藉”的主张,一代代永康企业家早已将经世致用的“事功学说”融入血液之中。“陈亮讲实理、育实才而求实用的教育思想放到现在也很有启发意义。”近年来专注于从陈亮思想中寻求推进教育方法的省政府督学杨铁金如是说。

  “800多年来,陈亮的学说被永康人民,特别是永康企业家奉为圭臬与法宝,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永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永康市陈亮研究会会长章锦水说,循着历史的文脉,陈亮文化核心基因在新时代不断被解码、转换与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润的精神滋养和内生动力。

文史链接

陈亮与辛弃疾的唱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读书时,想必大家都曾背诵过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写入教材的词作与陈亮有关。

  同样是主战派,两人既是知己,也是战友。在历史上,两人仅有的几次会面令人津津乐道,尤其是第二次鹅湖之会。淳熙十五年(1188),陈亮长途跋涉来到江西拜访辛弃疾。两人不顾四周风雪漫天,携手同游鹅湖,酌瓢泉而共饮……此次会面引为文学史上一段佳话。

  宋代赵溍在《养疴漫笔》中是这样记录会面场景的:

  陈同甫名亮,号龙川。始闻辛稼轩名,访之,将至门,遇小桥,三跃而马三却。同甫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稼轩适倚楼,望见之,大惊异……

  故事虽然精彩,但真实性有待商榷。且不说,斩断马首,得用多锋利的剑了。如此暴戾的陈亮,辛弃疾是否愿意引为至交呢?此外,正规史书上没有记载此事,就连辛弃疾和陈亮本人的诗词文也没有一处提及。

  对于二人的鹅湖之会,陈亮和辛弃疾却有另一番解读。分别之后,两人相互唱和了5首,互诉为抗金九死犹未悔的决心,以及壮志难酬的难过。

  特将陈亮与辛弃疾相互唱和的3首词抄录如下,让我们一起在豪放派的词中品读两人的情怀。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辛弃疾·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陈亮·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

·陈亮·

  离乱从头说。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观雪。亏杀我、一星星发。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

  斩新换出旗麾别。把当时、一桩大义,拆开收合。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这话霸、只成痴绝。天地洪炉谁扇鞴,算于中、安得长坚铁。淝水破,关东裂。

学术顾问

黄灵庚

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

吴远龙

金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原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