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視頻五、顏面盡失的東周國王

 青禾田讲古 2022-07-26 发布于加拿大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身死國滅後,好在還是自己的兒子繼承了王位,使得周王朝的統治延續了下去。但是,國王的權威性是大大降低了。

平王東遷洛邑之後,本來就衰微的王室則更加不振。諸侯對王室的態度也由畢恭畢敬、言聽計從慢慢變為怠慢、不屑、不予理睬,有厲害的諸侯,開始和王室分庭抗禮了。

第一個強悍的對手來自于也是王室出身的鄭國。鄭國建國較晚,到平王東遷的時候,才是第二任國君。不過鄭國的前幾任國君都比較能幹,尤其是第三任國君鄭莊公,雄才大略,是個梟雄人物。鄭國在他的帶領下,蒸蒸日上,國力日強,領地也逐漸擴大。

說起來,鄭莊公也是個有故事的人,《左傳》中記載了其“黃泉見母”的故事:

鄭莊公的母親,在生他的時候,差一點難產而死,所以非常不喜歡他(這似乎也不是他的錯吧),而是特別喜歡小兒子段。因而不斷要求他父親將國君的位子傳給小兒子,好在他父親沒聽。其父死後,鄭莊公即位。

因為小兒子沒得到國君的位子,他母親非常生氣,不斷的找茬。鄭莊公無奈只得將鄭國的京城封給自己的弟弟,又加封弟弟為太叔段。但是他母親還是不滿意,時時刻刻與自己的小兒子密謀,準備裡應外合,殺死鄭莊公。

鄭莊公也是個狠人,一方面儘量滿足母親的無理要求,故意滋長太叔段的野心,一方面暗自準備。在太叔段起兵作亂之際,給予迎頭痛擊,迅速打敗亂兵。太叔段兵敗逃跑,後來走投無路自殺。

氣憤之下,鄭莊公將母親軟禁在潁地,並發誓:不到黃泉,絕不再見。意思是活著再不見母親了。

可是沒過多久,鄭莊公又後悔了,畢竟是自己的親生母親啊。但是身為國君,一言九鼎,礙於面子,又沒法改口。

有聰明的臣子給出了個主意,所謂黃泉,不就是地下嗎,國君你挖一條地道,一直到挖出泉水,在那裡蓋上一座地宮,在地宮裡與母親相見,不就是“黃泉相見”了嗎。這樣既盡了孝,又沒違背誓言。

鄭莊公聽了當然大喜,急忙安排,終於在“黃泉”與母親見面,母子二人抱頭痛哭,言歸於好。

鄭國的強大,引起了周平王的不安,於是想要壓制鄭國的勢力。沒想到這裡剛剛動手,準備分掉鄭莊公在朝廷中的權力,彪悍的鄭莊公就直接找周平王來質問了,而且問的周平王啞口無言。為了安撫鄭莊公,最後周平王和鄭莊公商議決定,互相送國君的一個兒子到對方身邊做人質,史稱周鄭互質

按說“送子互質”這事,在春秋戰國時期非常常見,是兩國之間互相取信的一種常用手段。可關鍵是,周平王是天子,是天下共主啊,如此示弱的做法,難免為天下諸侯恥笑,丟人至極。

到了周桓王時期,和鄭國的關係更加糟糕,左後兩家兵戎相見。

周桓王十三年,桓王率領周軍及陳國、蔡國、虢(guó)國、衛國的部隊,前來討伐鄭國。鄭莊公率部應敵,雙方在繻(xū)葛一場大戰。周桓王率領的聯軍大敗,自己也被鄭莊公手下大將祝聃(dān)一箭射中肩膀。要不是鄭莊公看在都是同一個祖宗的情分上,還算給周桓王留了點面子,不讓手下將領乘勝追擊,周桓王說不定有被活捉的危險。這就是史稱的繻葛之戰。

此戰之後,鄭莊公禮貌性的派了個大臣去慰問了一下周桓王,這件事也就算不了了之了。經此一戰,周王室的威嚴算是蕩然無存了。 

如果說繻葛之戰,只是將周天子拉下神壇的話,那麼接下來楚國的熊通稱王,則是將周天子的尊嚴徹底的踩進了泥坑,還是最深的那種。

楚國開始受封的時候,爵位很低,領地也只有五十裡。但是到了熊通當國君的時候,楚國已經非常強大了。

到了熊通即位的第三十五年,楚國派兵討伐隨國。隨國感到莫名其妙,我沒犯錯,也沒得罪你啊,為什麼打我?

原來楚國是要隨國替自己去給周天子傳個話,替自己討要新的封號,就是要提高自己的爵位。

隨侯(隨國國君)不敢不聽,急忙派人通報周天子。這時的周桓王,剛剛被鄭莊公打敗不久,正煩著呢,一聽楚國又來提出這樣無理的要求,是又氣又恨又怕。氣的是楚國也來跟著添亂,恨的是自己剛剛戰敗無力討伐,怕的是萬一楚國派兵進犯可怎麼辦。答應吧,不行,爵位哪能自己強行來要呀,大家都這樣,天下不就亂了嗎;不答應去征討吧,又沒那個能力,害怕再次兵敗受辱。思來想去,索性不理不睬,我就是不同意(當然也不敢去討伐),看你怎麼辦。

這事一直拖了一年多,看天子一直不答應,隨侯只好將消息通報給楚國。熊通等的正著急呢,一聽這個答覆勃然大怒,好你個周桓王,竟敢拒絕我這小小的要求,你不同意又能怎麼著,你不加封,我還不要你封的“公爵”之位了,我自己給自己加封,而且是一步到位,直接稱王(王不加位,我自尊耳!)。於是熊通自立為“武王”。歷史上稱其為“楚武王”。

接下來的幾年,楚武王更是東征西討,肆意擴大楚國的領地。

那麼周天子是什麼反應呢?周桓王到死,也沒敢拿楚武王怎麼樣,一直是裝聾作啞。直到他的兒子周莊王即位七年之後,才開始過問這件事,還沒敢直接找楚國,而是找替楚國來討要封號的那位隨侯,責備隨侯擅自奉立楚國為王。

周天子軟弱之態,至此表現的無以復加。

楚武王死後,其子熊貲(zī)即位,稱“楚文王”。這個楚文王也不是善茬,自即位以來,繼承其父之志,率兵東征西討,先後滅國無數。

說起來,楚武王、楚文王也不是沒有故事的人,那段著名的“和氏璧”故事,就是發生在這段時間。

據《韓非子》記載,楚國人卞和在荊山得到一塊璞玉(璞,讀音為:pú,可能蘊藏有玉的石頭),認定其中有寶貝。其它故事裡更是繪聲繪色的描寫,說卞和在荊山中看到一隻鳳凰落在一塊石頭上,因為民間有“鳳凰不落無寶之地”的說法,因此,卞和認定這塊石頭裡面一定有寶貝。

卞和捧著這塊璞玉,進獻給楚國的君主。

當時的楚國國君還是楚武王的哥哥——楚厲王(當時楚國國君還沒稱王,這個厲王是死後的諡號),楚厲王讓宮廷裡的玉匠鑒定,結論是只是一塊石頭。楚厲王認為卞和欺騙自己,就下令砍掉了他的左腳。

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繼位,不久,卞和又捧著那塊璞玉,來進獻給楚武王。楚武王又讓玉匠鑒定,還都說就是石頭。楚武王也認為卞和欺騙自己,就又砍掉了他的右腳。

等到楚武王去世,其子楚文王繼位後,卞和就抱著那塊石頭在荊山下哭泣,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後來眼裡甚至流出血來。當時的卞和已經是耄耋(mào dié)老人了(沒法不是耄耋老人,你想啊,光楚武王當楚國國君,就當了五十一年),楚文王受其感動,直接命人切開這塊璞玉,發現裡面真有一塊稀世寶玉。為了紀念卞和,楚文王就把它命名為“和氏璧”。後來,這塊和“和氏璧”被秦王嬴政得到,並將他製成了皇帝專用的璽印。

如果您覺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觀之處,

敬請推薦給友人,並請關注此微信公號,再次拜謝。

您能看到所有推送過的文章及第一時間收到新文章。

作者簡介:李永田,從事中國傳統文化普及、教育、創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國傳統文化類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國古文鑒賞》、《中國歷代散文名篇鑒賞》、《國學經典》(詩、詞、曲、賦四冊)、《唐宋名家詩詞賞讀》(全十二冊)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縱覽上下五千年文史的隱秘幽微

歡迎轉發,長按二維碼訂閱本公號

知否?那些流逝的歷史和那些記述歷史的篇章

開始加入視頻了

視頻故事二:甲骨文和后母戊鼎

視頻三、商紂王和姜子牙的故事

視頻四、沒聽過故事的周幽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