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骑牛上阵的开国皇帝│358

 青禾田讲古 2022-07-26 发布于加拿大

当然,刘秀也不是真的那么一心扑在田间地头,而是见哥哥急如风火,自己就需要稳一些,才如此做派。算是初级阶段的韬晦计。

因为刘秀一直是如此做派,因而人们都觉得刘秀为人谨慎,反而很信任他。

公元22年前后,刘縯、刘秀兄弟起事的条件基本成熟了。

当时,刘秀没在自己家,而是住在新野,也就是姐夫邓晨家。这时,距离新野不远的宛城有一家豪强,李氏,主动找上了刘秀。

当时流传的图谶可不是只有“刘秀当为天子”这一句,还有很多,其中流传很广泛的就还有一句:“刘氏复兴,李氏为辅。”

李氏家族的李通因而也早有起兵的心思,希望能混个从龙之臣当当。但是既然自己的李氏为辅,那为主的刘氏,该选哪个刘氏呢?天下姓刘的太多了。于是找来自己的堂弟李轶商议。

这个李轶也是个好事之徒,早有类似的心思,于是胸有成竹的对李通说:“南阳一带的汉室宗亲中,也就是刘縯、刘秀兄弟是个人物,咱们可以和他们共谋灭王莽兴汉室的大事。”

于是李通让李轶来找刘秀商量,

开始的时候刘秀还有点犹豫,毕竟和李氏并不熟悉,贸然商量如此大事,似乎不妥。但是又一想,以自己大哥的脾气,一定会起兵讨莽,能给大哥找个帮手就是个帮手吧。于是痛快的答应了。双方开始密谋。

公元22年10月,刘秀等人在宛城直接起事。起事后,刘秀带着李轶和部分手下回舂陵,和自己大哥商议起兵之事,留下李通在宛城。

在刘秀和李轶走后不久,起兵之事泄露,被王莽得知,李氏在长安和宛城的族人几乎被灭门,只有李通等少数人逃走了。

等刘秀回到舂陵时,刘縯也已经起兵了。

从刘秀去新野的时候,刘縯就积极的在谋划起兵之事。刘縯认为,现在天下兵戈四起,这是灭亡王莽的好时机,于是提出口号“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然后派出宾客,四处联络,扯起大旗。

开始的时候,很多刘氏家族的人害怕,不愿意和刘縯一起造反,纷纷嚷嚷着“伯升(刘縯的字)杀我”,然后有的准备逃跑,有的准备藏起来。

正在混乱之际,刘秀“绛衣大冠”而至。所谓绛衣大冠,就是穿着深红色的衣服,带着高大的帽子。这套服装当时可是将军的服装。刘秀一个普通百姓却穿上这身衣服,就证明已经造反了。

大家一见平时素以稳重著称的刘秀都造反了,于是觉得这事没准靠谱,稍稍安定下来,“(见)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

这就给刘縯整理人马留出了时间。

不久邓晨也在新野起兵。

各路人马汇集到一起,刘縯手下也聚集了七八千人。于是刘縯将这支队伍命名为柱天都部,意思是大汉朝的擎天之柱的意思。历史上一般称之为“舂陵军”。

刚刚起事的舂陵军兵微将寡,装备更是几乎没有多少,连负责人之一的刘秀,开始的时候,都没能找到一匹战马骑乘,是骑着牛上阵对敌的,这就是后世演义中所谓的“牛背上的开国皇帝”。

这里的刘秀,可不是偏爱骑牛,骑着的也不是什么日行千里的神牛,而仅仅是因为没有战马,不得不骑头牛凑合着。

一直到后来杀死新野县尉,抢到敌人的战马,刘秀才摆脱了骑牛的尴尬局面,“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

刘縯和刘秀都明白,光靠自己这点力量,别说消灭王莽,一不小心,自己就有被消灭的可能。为了发展,必须和附近的绿林军联合。于是刘縯派出自己的堂弟刘嘉,去见绿林军首领。刘嘉先后到新市、平林军中,见到其首领王凤、陈牧等,表达联合之意。

此时的绿林军,已经打到南阳郡一带,正急于在南阳一带打开局面,现在见刘氏兄弟主动前来联合,当然欢迎。

于是,双方合兵一处,共同对付官军,连战连捷。他们西击长聚,杀了新野尉,接下来进屠唐子乡,又杀湖阳尉,再攻占棘阳。

可惜,绿林军毕竟是一群饥民、流寇为主的部队,谈不上什么纪律,自己人内部还稍微好点,和联合的舂陵军之间,就不怎么和谐了。

就在这样小小的几次胜利之后,因为分发战利品的问题,绿林军觉得不公平,恼了,差点对舂陵军刀兵相向。

为了大局,刘秀将自己族人所得的战利品都收集起来,全都交给绿林军,这些人才转怒为喜,得意洋洋的拿着财物走了。

简直的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啊。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