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得趣翁 | 寂照寺记游

 天下孝义人 2022-07-26 发布于北京

往期回顾 

·  毛主席的司机给孝义党史办的一封信

·  抗洪救灾,邮政快递走在前

作者:自得趣翁

初伏头天,暑气如蒸,略一踌躇,整装出行。三多村寂照寺的琉璃塔二十八年前就迁市博物馆了,寂照寺现状如何?兴来一探究竟。

骑行十公里到高阳矿区,爬上猫儿山半腰,兴冲冲寻至三多老支书家(上图右),惊悉故人去年已逝,木立良久。

穿街右折爬坡,寂照寺在山顶。

坡顶回身南望,下堡河两岸建筑绵延,河道束为一线。

寂照寺坐北朝南,创建年代不详,现存砖拱窑洞式山门支离欲倒,山门两侧外墙各镶一块刻石。

右侧石刻“寂照禅林”四个大字,从右至左二十六行小楷,记述明万历四十二年维修寂照寺有关人名。

左侧刻石晚于右侧三年,记述修建寂照寺主持僧住所事宜。

经由寺庙右墙豁口进入前院,四下空无一人,那个场景,就像是启动了修复的半拉子工程。就在我东张西望之际,一位老者骑着摩托轰然而至,连忙上前递烟与之搭讪,得知老者姓王,七十二岁,东曹村人,父子二人受雇于此塑造神像。

随王师傅进到二院,只见上下殿堂基本修复完工,正殿台基前方耸立着一对仿制的琉璃宝塔,外形与原物相像,却比原物又细又矮,工艺也差了许多。据王师傅讲,该寺曾于十七年前由一位五台山来的僧人募化做过一次小修,重塑神像的项目此次修复才列入其中。

据说,寺内原存明清大小碑碣一十二块,现多存市博物馆内。东耳殿前所立一碑,系民国二十六年“三村整修寂照寺并重建正殿记”原碑仿制。碑文记载的整修经理人系三多村发达于内蒙经商的范培基先生,而此次投资五百万修复寺院的正是范培基的重孙,爱乡护宝代有传承,堪称佳话。

东耳殿所祀三大士(文殊、普贤、观世音)神像,即为王师傅父子新塑,过去我还从未听说本地有这样的能人。

父子二人吃住在此前完成塑像的西配殿里,殿里塑着伽蓝神关羽和关平、周仓。神坛上放着一点蔬菜,桌子上安放电磁炉小锅,窗台上搁着几瓶调料,看得出生活的迁就。小王师傅大约四十岁左右,秀气里透着一点文气。做父亲的告我,这些塑像都是他儿子独立完成,他只从旁做一些指导……说话间已是晌午,父子二人执意留饭,清水煮豆角、绿豆挂面,带着歉意的小王一股劲地往我碗里滴答香油。

我问王师傅这门手艺如何学得?王师傅笑道,父子二人都是从小喜爱画画,自己年轻时很受县文化局和文化馆领导赏识,有几篇作品还被送到北京、太原展出;说到塑像,没有固定师傅,可以说师出多门,博采众长,儿子却是跟自己学的。说到这里,他还给我透露了个秘密:他的外祖母是地主家小姐,嫁到三多做了范培基的儿媳,外祖母喜画爱唱,才情誉满乡里。

倾谈有时,王师傅手机铃响,接了电话告诉儿子,有人请他去看风水。原来王师傅还喜好易经八卦和堪舆之学,常常为人推卦、择吉、选址。听他说,前天参加了一个投资几十亿项目的奠基仪式,日期就是请他选的。今日偶识一位民间奇人,幸甚!

告别老王父子,爬上猫儿山主峰,山坡上散落着几十孔破旧窑洞,从这里下到河川的坡道蜿蜒数里,故而旧称坂底,县志载,乾隆三十五年,坂底村六十六户,一百四十六口人。因其山多、水多、树多,风景优美,有个道士将其更名三多。

过去的三多,居住分散,山上山下零零落落,如今已密集相连,长街弯曲三里。

下至坡底,两株老槐,一座大宅,大门以东连着小门,这便是范培基一代所创家业。

房子已败,气派犹在,显见后人做了些简单加固。

踅至东边小门,里外院门大开,探头看去,是难得一见的原始风貌,垂花门,高门槛,还有一对石狮子,欲待跨进二门瞧瞧,里边咣当一声将门关了……罢罢罢,今天就到这儿吧。
原作发表于2015年7月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