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2年,冯玉祥之子欲回国发展,邓小平摆手拒绝,后知此举的高明

 sgpwg 2022-07-27 发布于广东

平民生, 平民活

不讲美, 不讲阔

只求为民, 只求为国

奋斗不懈, 守诚守拙

此志不移, 誓死抗倭

尽心尽力, 我写我说

咬紧牙关, 我便是我

努力努力, 一点不错

冯玉祥之墓位于山东泰山,其墓碑的浮雕头像下,刻着冯玉祥的自作白话诗。这首诗写于1940年5月30日,抗日战争难见胜负的艰难时期,表现出冯玉祥为国为民、抗日战斗的人生态度。这些诗,带着坚定和决心,又有些许傲气。

图片

冯玉祥有个布衣将军的外号,他一生经历众多挫折,前半生戎马,后半生理政,他本该像阎锡山那般手握兵权、潇洒自在的,可是终究被蒋介石蒙骗,误以为蒋是救人民于水火、拯国家于存亡的英雄领袖,导致他落得个死在归国客船的下场。

1948年7月底,应我党筹建新政协、新人民政府的邀请,冯玉祥踏上苏联“胜利号”客轮。从美国出发,准备转道苏联回国,不幸9月1日遇难在黑海。冯玉祥死时享年66岁,令不少人民和两党高层都感到惋惜和悲痛。

2年前,不愿再与蒋介石同流合污的冯玉祥,主动提出出国考察一事。1948年的归国,完全是考虑到中国人民,想参与一个新中国的建设。遗憾的是,他没有再踏上中国的土地,就遇难了。

冯玉祥遇难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动,国共两党内部的态度截然不同;国民党内,冷眼旁观者居多,少数人愤恨抱怨,认定这是蒋委员长的暗杀;我党内,则对冯玉祥表示一致的同情。

冯玉祥的尸体被空运到莫斯科,然后火化,按照阵亡军人的规格举行葬礼,参加的只有冯的几名亲属、苏军代表和苏联社会代表。冯玉祥被火化后的骨灰,在1948年11月回到祖国,被我党中央安排葬在泰山。

图片

冯玉祥生前在泰山隐居过2次,其中感情不足为外人道也。冯玉祥带着没见到新中国成立和中国人民还没过上好日子的遗憾,魂归九泉。到这,很多人都误以为冯家人的传奇,到此就结束了。

冯玉祥虽死,但冯玉祥的精神却在冯家子孙的继承下,发扬光大,不断产生新的故事。1972年9月,《人民日报》刊登邓小平会见冯玉祥次子冯洪志的内容和照片。

这则报道被放在当日《人民日报》的首版面,可见我党对此事的看重程度。直到这时,中国人民记忆深处的“冯玉祥”,被再次唤醒;冯家后人在国外了不起的事迹,也被人们知晓。

此次邓小平与冯洪志的会面,在65岁的冯洪志提出回国发展,邓小平摆手表示拒绝时,闹出了一些误会和不愉快。之后邓小平的解释和多年后的发展,证明了邓公拒绝的“高明”。

冯洪志是冯玉祥与原配刘德贞生育的第二个儿子,1917年出生在北京,母亲刘德贞在他7岁的时候病逝,因而跟着继母李德全生活在一起。李德全是贫苦农家出身,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京师女子协和大学,毕业后在一所女子学校教书。

因此,冯洪志的童年,并没有因为生母的逝世而失色多少,继母李德全对其还是很不错的,该有的东西都会给。而父亲冯玉祥,也常常抽空教导冯洪志一些知识,通过言传身教影响着二儿子。

图片

冯洪志晚年,最常提起的两件关于父亲冯玉祥的旧事,一是窝窝头,二是勤俭处世、奔走为国。

一、窝窝头是冯玉祥家的主食,冯洪志吃得腻了,觉得自家权势滔天,怎么成天吃这些东西。迫于父亲的权威,儿子不敢多说什么。冯玉祥看出儿子的不情愿,便笑着问他好吃吗?

冯洪志如实回答不好吃,冯玉祥没有生气,而是轻抚着儿子的头,认真地说:“孩子,现在中国还有很多人别说窝窝头了,就连草根树皮都吃不到,被饿死一大片一大片。你还觉得这窝窝头不香吗?

从那时候开始,冯洪志的内心种下了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吃苦耐劳的种子;逐渐开始明白父亲的唉声叹气是为何了。

二、冯洪志12岁的时候,同姐姐冯弗伐一起到苏联留学。他身边往来的都是中国人,都是民国大人物之子,例如蒋经国、孔令杰等。他的简单朴素,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但他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同。

冯玉祥的言传身教,已让冯洪志有些具有乃父的敦厚之风了。24岁回国,冯洪志跟着穿布衣布鞋、活像一老农的父亲冯玉祥,用一年多的时间,踏遍多山路、多歧路的四川数十个县。谁能想到,曾经数十万“西北军”的首领,如今国民党政府的政要,像一位普通的爱国者一样,四处奔走演讲,为抗战团结每一份力量。

图片

“收复失地,还我河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国在家才在”等口号,通过冯玉祥的演讲,深深印在冯洪志的脑海里,永世难忘。筹来的钱,一部分被冯玉祥上交到国民政府,另一部分则是通过周恩来之手送到延安去。

当时正处于国共合作第二次合作期间,冯玉祥的所作所为虽令蒋介石感到不喜,但也没说什么,并没有明面上的阻止。冯玉祥的义举,多年后的周恩来都还记得,进行了高度评价。

冯玉祥是草莽出身,是个没怎么正经念过书的武人,15岁就参军保定五营。不过他自己有意识地看古代兵书,后来觉得淮军没前途,便改投袁世凯的新军。行伍出身的他对教育非常重视,他送孩子出国留学不是镀金、或是跟潮流,而是想让孩子学高精尖的知识,将来为建设中国、发展中国、强大中国出一份力。

冯洪志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研读机械工程,回国后在一家公司,从事机械工程师的工作。1945年年初,抗战胜利在即,他被公司派到美国学习更深层次的机械知识。这事得到冯玉祥的同意和鼓励,认为好男儿就应该多学点东西,大力建设国家,为人民谋福祉。

冯玉祥以为日寇被打跑了,中国人终于有安生日子过了,百废待兴的中国一定能在学得先进工业技术的儿子冯洪志的参与建设下,很快崛起,重新屹立世界之巅。可是蒋介石悍然发动的全面内战,让冯玉祥的幻想破灭。

图片

1948年,冯玉祥遇难在归国客轮上。那一年,冯洪志31岁,他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和感伤,抓住一切时间、抓紧所有机会,拼命学习机械知识,默默等待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再回国建设。解放战争结束,新中国成立时,冯洪志已有双名校博士学位。

这样的人才,美国人怎么会放他走?冯洪志想了很多办法,走了很多关系,甚至向苏联领事馆表示,自己可以为苏方工作几年再回中国,但最终结果就是不行。

不工作是不行的,但没有美国国籍,工作是没有的,这就是美国人留住人才的一种手段:想方设法,逼迫你入美国国籍。冯洪志从上世纪40年代末,到上世纪50年代初,找了几年时间都没找到一个正常的工作。其实只要他挥挥手,就能入美国国籍,成为美国精英阶层,步入上流社会,可他流着的是冯玉祥的血脉,哪会屈服?

可生活还得花销,无奈之下,双名校博士身份的冯洪志,只好在加州一个机械厂内做一名普通的工人。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冯洪志从底层工人做起,一步步往上走,慢慢在充满种族歧视的美国立足,在高科技方面成为权威的专家,曾参与美国核电站、核潜艇的设计工作,还成为了一家国际大公司的副总裁。

事业有成的同时,冯洪志在没有父母在身旁的情况下,也与美国侨胞领袖的女儿赵美玲成婚,婚后孕有一子一女。

图片

衣食无忧之后,冯洪志又开始想起祖国,又想起父亲冯玉祥的谆谆教导和一生愿景。当时身边有很多人劝冯洪志,你要想再进一步,不加入美国国籍是不可能的。他总是摇头拒绝,问多了很烦,就会吼道:“我父亲是冯玉祥,我是中国人,怎么能入美国国籍!入了的话,我还有什么颜面见他。”

“平平淡淡”等到70年代初期,中美结束敌对状态的对峙,华盛顿和北京都设下彼此的联络处,那时候不叫大使馆,因为没有正式建交。在这一背景下,冯洪志收到“祖国的呼唤”——中国驻美联络处的同志联系他了。

那一夜,56岁的冯洪志一直没睡,想起祖国,想起父亲,想起家乡父老和亲人。次日清晨,冯洪志穿着一身崭新的中山装,来到约定地点。来人一见面就握住他的手说:“我们找你找得好辛苦啊,这回可算找着了。”

谈话中,冯洪志提出一个要求,说自己想要一张属于自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别无他求。接待者听后感慨万千,说会尽力而为。

没过几个月,冯洪志没有惊动任何人,收拾了点行李,悄悄跟着一个美国赴华旅游团,踏上了时隔20多年的归国旅程。坐上飞机的那一刻,他落下了激动的泪水,终于,他回来了。

图片

古人贺知章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完美诠释了冯洪志的心境变化。此后的日子里,他一直往返中美,带回一些国内空缺的工业,帮助祖国尽快跟上欧美各国最新科技的脚步。

1982年9月,时逢冯玉祥诞生100周年,政府为纪念这位杰出的爱国将领,特地邀请在美生活多年的冯洪志回国,参加活动。

那天参加完活动,一脸倦容的冯洪志回到临时住所北京饭店,正要洗漱一番躺下休息;突然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他,邓小平同志等会要接见他与其他兄弟姐妹。这让冯洪志瞬间精神起来,他知道小平同志曾与父亲冯玉祥共事过一段时间,自己能和他见上一面说几句话,绝对是莫大的荣幸。

双方在人民大会堂的会客厅见面,邓小平带着微笑,同冯洪志等兄妹挨个握手,扫视一眼发现自己在苏联中山大学的同学冯弗能不在,便问哪去了。得知已离世后,邓小平叹息一声,回忆起往事,说她曾是班上最小的同学。

小平同志问起冯洪志等人,生活上有遇到什么困难吗,需不需要帮助。其他人都说挺好,没困难,唯独冯洪志,他说自己有要求。小平同志请他说说,能办的话就办办。

图片

冯洪志流着泪说:“背井离乡的人最轻贱,若是可以,谁又想呢?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如今我也老了,活不了几年了,就想回国发展定居,为国家和人民尽一点绵薄之力,也让自己死后能离父亲近一些。”

小平同志听后摆了摆手,示意不行。当时冯洪志的心都有点凉了,脸色一白,紧接着的解释,又让他明白过来。小平同志说:“我觉得你不用急着回来,你在国外那么多年,关系多、人脉广,如今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你在外面也好帮衬,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国家早日实现四化,还可以顺带促进祖国统一。你看怎么样?”

四化,很好理解,那就是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而促进祖国统一一事,别人不懂,作为冯玉祥之子的冯洪志还不清楚吗?

冯洪志在美的社会地位和父亲冯玉祥的影响力,对于在美的国民党军官、台湾冯的昔日部下和冯洪志本人与蒋经国的同学关系,有着莫大的天然优势,可以说得上话,很容易打开局面。

冯洪志听后连忙点头,高兴地说:“好,好,好,我一定照您说的办,争取在国外干更多更大的事。”临走前,小平同志主动邀请冯洪志等人,一起合影留念。这合影,第二天就登上了《人民日报》第一版。

图片

受到小平同志的提点,领会到其中意思的冯洪志,感到斗志昂扬,着手“四化”和“祖国统一”的思考。回到美国后的他,立即成立起一家新型工业机械公司,专门为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和经济化建设提供帮助,例如在1988年转让给国内一项污水处理技术。

与蒋经国的交流也没停下,一封冯洪志作为过去好友劝说的探亲信,让他动摇起来,专门成立一个小组,商讨开放台湾到大陆去探亲的可行性。这其中涉及到蒋经国深爱着的生母毛福梅,被日军轰炸机炸死,被安葬在溪口老家祖坟。可是蒋经国在1988年逝世了,这条线就这样断了,冯洪志也很无奈,但是也没有办法。

冯洪志身在国外,心在国内,朝着小平同志指明的方向,通过做着点点滴滴的事情前进。冯洪志的性格极似其父冯玉祥。周恩来评冯玉祥:“为人所不敢为,说人所不敢说。”冯洪志也是这样的,认准了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冯洪志对物质享受的要求很低,名牌奢侈品几乎不买,无论怎样的重大场合,他都是中山装或中式棉袄出席;吃的东西也不讲究,填饱肚子就行;有一次,他在一高档宾馆点了一份很普通的炸酱面和小笼包,什么牛排、烤肠、培根等“高档餐点”,全都没要。

图片

对个人生活,冯洪志俭朴,舍不得花钱;但对有关国家、有关文化的事情,他从来都是慷慨解囊,动不动就拿出几万美金捐赠,完全不把这钱放在眼里和心上。邓小平同志的话,冯洪志时刻记在心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也许,这就是家风传承吧。

若是冯玉祥将军泉下有知,一定会对儿子冯洪志的作为感到欣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