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爸爸是只“神仙蜗牛”

 冬歌文苑 2022-07-27 发布于北京

爸爸是只“神仙蜗牛”

子非鱼||宁夏

第一章:爸爸是谁

张融四岁时,幼儿园老师布置过一个口语交际,叫“我的爸爸。”

刚刚放学没多久,老师正要回家,就见张融跟在后面,委屈巴巴地说:“老师,请问我能不参加吗?”

老师一愣:“怎么了?”

张融的脸上忽地滚下一颗泪珠,抽泣着回答:“老师,我从来没见过爸爸,甚至不知道他叫什么。”

老师笑着拍拍张融的头,说道:“没事,你还小,回去问问家里人,明天告诉我。”实际上,他也在暗自想:活了四年,连自己的爸爸是谁都不知道,真是可笑至极。

张融点点头,坐上校车,在一阵轰鸣声中,校车向着家的方向驶去。张融坐在车上,却丝毫不为之所惊扰。她只在想:爸爸是谁?年龄有多大?我为什么从来没有见过他?

不得不说,这可真是个谜。

第二章:“神仙蜗牛”

晚上六点左右,张融家的门开了。

妈妈见到女儿回来了,激动地想来抱抱女儿,听她说一句“妈妈好!”可今天的女儿似乎格外反常,不但没有叫“妈妈好”,反而直奔主题:“妈妈,爸爸是谁呀!”

妈妈的心酸了。她知道,自打有了张融,她们一家便正式成为了单亲家庭。自那时起,关于张融爸爸的话题,她基本上不去言语。今天四岁的女儿问起这个,她该怎么解释?

想着,妈妈转过头来,沉思良久后,又将眼光转移到张融身上,强颜深情地问:“融融,你为什么要问这个?”

“是口语交际的任务。”张融回答。

“哦,是这样呀。”妈妈摸摸张融的小脸蛋,“你爸爸呀,是一只大蜗牛。”

“蜗牛?”张融觉得莫名其妙,对妈妈说:“别开玩笑了,有这么大的蜗牛吗?”

“当然了,没有的话,怎么有你呀?”妈妈回答,“你这个蜗牛爸爸呀,还会打枪,会扔手榴弹,可威风啦!”

“那,爸爸多大了?”

“生你那年35岁,今年还是35岁。”妈妈说着,轻轻叹了一口气,生怕女儿听见。

“但是,人的年龄不是会变的吗?我听老师说,只有神仙才不会变老的呀。”

听到这里,妈妈的脸色凝固了,但她又故作镇定地看着女儿,回答说:“是的,你爸爸确实是个伟大的神仙,生你之前,他曾经为城市做过不少好事,伸仙念他有功,生你之前也让他上天做神仙了。”说着,她抱起女儿,亲了一口。

张融问妈妈:“我又怎么能见到爸爸?”“傻孩子 你还小,你只管用心学习,长大后多做好事,总有一天,你也成了神仙,就能与爸爸相见了。”

“嗯,知道了。”张融再次抱了抱妈妈,就开心地跑回了卧室。她殊不知这次对话以后,妈妈也走进了另一处室,关上门,从衣柜里翻出一张黑白的男人像,暗自掉眼泪。张融也不知道,这其实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第三章:妈妈相信你是真的

第二天,张融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嘴里不住地唱着“爸爸是只神仙蜗牛。”

第一节课上,口语交际开始,张融第一个举手。

一片掌声中,张融信誓旦旦地站起身,大声说:“我的爸爸是一只大蜗牛,他会打枪、扔手榴弹,还是一个神仙。他一直是35岁。妈妈说过,虽然我现在见不到他,但只要用功读书,多做好事,将来一定能成为神仙,与爸爸相见的。”

刚说完,同学群体中爆发出阵阵笑声。

“胡闹,请坐!”老师清了清嗓子,厉声呵斥着。

“老师,真的,真的!”张融伸直双臂,奋力地跳着。

“我昨天布置的就是这些?你这四年怎么过的呀,连自己的爸爸都不知道!”老师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我妈妈说的!”张融的脸都急红了。老师也急了,“你妈妈就这么糊弄你?太不负责了!我得好好问问她!”说着,他安顿好学生,掏出手机走出教室,张融吓得闭上了眼睛。

课间,张融的妈妈如约而至。张融趁机跑出教室,抱紧妈妈的大腿,急着说:“妈妈,相信我,相信我!”

“怎么了,孩子?”妈妈问。

“我按你说的去做,老师却笑话我,还给你打电话!”张融急得都要哭出来了。

“好孩子,妈妈相信你是真的,去上课吧。我来和老师说说。”

“好!”张融收入眼泪,回班上完了剩下的课。至于妈妈说了什么,她也没再牵挂。但从那以后,老师们也认同了张融当时对于爸爸的描述。张融沾沾自喜,问妈妈:“妈妈,是不是爸爸的神力起了作用呀?”

妈妈只是心平气和地答道:“你现在只管学习,等长大了,你自然会明白的。”

“好,我记着“张融点点头。

第四章:水落石欲出

从那以后,张融一心致力于学习,渐渐地。她觉得自己与周围那些双亲俱在的孩子们已经没有了区别。这件事也暂时放下了。

但是,随着张融不断长大,她渐渐明白,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神仙,自己的爸爸好像是永远离开自己了。

关于这件事,张融一直想找妈妈问清楚,但是,每当她看见妈妈忧郁的神情时,都懂事地避开了这个话题。

而且,上小学后,张融也逐渐发现,每一年,他都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捐助的书、笔等文具,逢年过节,每当要干什么重活的时候,总有一群熟悉而又陌生的叔叔阿姨们争先恐后地帮着妈妈搬东西,或者清扫高处的柜台。每当这时候,张融都会感到不解:为什么自己会得到如此多的帮扶?不过抛开这些疑惑,他仍然会帮着这些叔叔阿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所有人见到张融,都会由衷地说:“张融这个孩子,真像她爸!“

最令张融难忘的,是张融十二岁那年。在她生日的前两天,张融和小学同学出去玩,妈妈在家做饭的时候,一个警察突然敲响了张融家的门。

妈妈打开门,只见那个警察带着一枚勋章,对着她微笑着说:“恭喜恭喜,张树东烈士的保密期结束了,国家特地授予张树东烈士'缉毒模范’勋章一枚,望您笑纳。”

妈妈含泪接过勋章,谢过警察以后,关上门,不住地摩挲着,等到张融回来,她也没有停止流泪。

“妈妈,怎么了?”

“没事,偶尔得了个奖,激动的。”妈妈热泪盈眶,张融识趣,没有再问。但是,妈妈为什么会哭?

这个问题,还真的在中考发榜的那一天解开了。

第五章:真相大白

时间跳转到同年九月,张融上了初中重点班。在班里,她的成绩虽说名列前茅,但始终不是第一。第一名是一个叫燕超的男生。

可是在中考时,事情发生了一次大转折。发榜当天,燕超迫不及待地起床看榜,750的满分,他考了718分,在一般人眼中,这是个可喜可贺的成绩。

但当查看“班次”和“校次”时,燕超却惊人地发现:自己的班次是第二,校次也比前十低了三名。

但是,班次第一又是谁呢?

“必须不是张融!”燕超心想,“她平时考试总是比我低那么九到十分,是她就怪了!”

谁知,当燕超满怀信心地去查张融的成绩时,却出乎意料地发现,全班第一居然正是张融,她考了719.5,位列校次第十!

“岂有此理!“燕超继续向下看去,居然发现张融的分数里,有10分属于“特殊政策照顾”。刹那间,他惊呆了,似乎明白了什么。

而另一方,张融在知道成绩后,也感觉有些出乎意料。还没来得及沉浸在喜悦之中,就看到“特殊政策照顾“那一栏里有一个醒目的“10分”。于是她不解地问妈妈:“妈妈,这是怎么回事?”

妈妈热泪盈眶地走进女儿的房间,望着不解的女儿,她“哇”地一声哭了。

“怎么了,妈妈?”张融看着老泪纵横的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却又习惯性地说不出口。

“孩子,你要知道,要是没有你爸,哪来的这十分啊!“说着,妈妈从腰间掏出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一个男人穿着警服,在一张皮椅上正襟危坐,这正是张融的“神仙蜗牛”爸爸。

再然后,妈妈回到自己的卧室,又拿出两样东西——一张烈士证明,以及那枚勋章。烈士证明上写着几个大字:“张树东同志在缉毒行动中壮烈牺牲......”

张融这下明白了,自己的“神仙蜗牛”爸爸叫张树东,是一名已经殉职的缉毒警察!

“妈妈,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爸爸的确是一个伟大的人,他虽然不是神仙,也从未与我谋面,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张融哭着,和妈妈抱在一起。

“好孩子!等录取通知书发了,我们一起拿着通知书给你爸扫墓去。你爸走的那天,恰好是中元节。”

“一定会的,妈妈。”

第六章:以一篇悼文做结尾

这个故事的结束,是在中元节的后一天。燕超在一早上打开手机的时候,赫然间看到自己的朋友圈里,正不断转发着一篇署名为张融的悼文。

悼文原文如下:

悼念爸爸

今天是中元节,我带着录取通知书,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我从未谋面的爸爸。回家后有感而发,写下此文。

我的爸爸张树东是一名缉毒警察,生前因为每次运送物资时都搬得最多,像个蜗牛,因此得了个绰号叫“蜗牛”。在生我的前两天,爸爸在一次缉毒行动中壮烈牺牲,连我的出生都不曾见到,我便因此成为了烈士的遗孤。

爸爸牺牲时只有35岁,若是活到现在,也已经五十岁了。我却直到揭榜的那一天才了解他的大名以及事迹,这实在是不该之事。我为此深感愧疚。

我的爸爸不是真正的“蜗牛”,也不是神仙,但他确实是一个伟大的人。他为人朴实善良,生前为城市做过许多好事,破过三起重案,被人们称作“活神仙”。虽然我与爸爸从未谋面,但他对我的影响却无形而又深远。现在的我受到爸爸的影响和激励,变得品学兼优,乐于助人。可以说,爸爸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爸爸因公殉职,给我们家留下的,不仅是一张黑白照片,一张烈士证明,还有一枚勋章,留下的更多的是人们对于烈士子女的尊重和帮扶。街坊邻舍无不知晓爸爸的美名,每次遇到困难,都会帮我们家解决。国家对于我这样的人,更是有相应政策补助。身为烈士的子女,我感到自豪而又任重道远。未来,我还要在爸爸的道路上再接再厉,做一个像爸爸一样伟大的“神仙蜗牛”!

这是我第一次具体写关于爸爸的文章,在此献上女儿的一份敬意,怀念与愧疚。

女儿:张融

xx年x月x日敬上


作者简介

子非鱼,原名马晨航,男,汉族,宁夏银川人。新人写手,受父母影响,平时爱写随笔。作者正处于练笔阶段,希望大家支持。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