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腰塔庙是人间,山顶佛猫不入尘

 雨萌小站 2022-07-27 发布于辽宁

Jul.

27.2022

夏天爬山如果不是赶在黎明和傍晚,那么无异于受苦刑,这时候汗流浃背的感觉更层次丰富,既有劳累的一层,又有炎热的一层,像放大了苦难一样,即便风景秀丽也难抵过程的艰辛。

记得上次有这种体验还是在离家有一段距离的金龙寺,我们以还愿为由再次踏上熟悉的路线,唯一不同的是,之前的光顾是在深冬,天寒地冻,人烟稀少,我们也没坐观光车,徒步走到了山脚又登了好多台阶才抵达洞中小庙。可是后来的一次,尽管我们坐车省去了大半路程,却比之前还体力不支,一路上闷热难耐,脚沉腿软,想来想去还是天气炎热的原因,这和游泳池里的水总是凉的或许一个道理,人总是会因为温热而体弱无力。

相比之下,这次登山算是气候宜人的一次了,虽然也是三伏天,但一场大雨刚刚结束,山里的草木都还挂着水珠,擦肩之季眉宇湿润,鲜绿跳动,沁风拂面。这样难得的凉爽之中,让我觉得只有雨露光顾才是山川最美好的时节,此时站在山脚能看见山峦生烟,爬上山腰可俯瞰大地新绿,登上山顶能领略云雾飘渺,可谓是一步一景,一阶一画,美不胜收了。

在来之前,爸爸就告诉我说这里有一座北塔值得一观,可我错听为“白塔”,便一直对此处有着洁白如玉的遐想。如今才知,原来所谓的“白塔”是檐式砖塔,而屹立于山的这座,则是当地三塔之一的凌霄塔。初闻凌霄,便想到了玉皇之地,到这里后竟发现此处还真有名叫“南天门”的景观,觉得有趣的同时也感叹传统文化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沿着柏油高坡一路向上,攀登的力量从膝盖转向脚踝,手扶在路边透凉的石柱上,疲惫感很弱,舒畅感却强。站住脚远眺,山峦叠翠的形象深刻无余,哥哥感叹山与山的交汇处果真此起彼伏,可我却觉得它们本来一脉相承,是地壳运动导致了它们彼此相拥的呈现,戏剧性来说有点像包饺子时,神来之手留下的饺子瓣折痕。

之前觉得,山川唯有在仰望时才具巍然之气,觉得自然景观被人为修缮后有种画蛇添足的徒然,可如今在牢笼里困得久了,想法也不知不觉发生了转变,摒弃了纯天然的想法,反而觉得人类活动参与下的风光更具风味。谁说人与自然的融合不算一种“天然”呢?都是生命活动给世界带来的改变,和植物撒粉传播同出一辙,皆为将自我的身体和精神铺展开来的行为。所以在这一层面上来说,人类活动也是自然现象,有观赏和品读的价值。

这不,眼下重峦叠嶂的翠绿之中,掩映着石阶曲折盘旋的扭势,便印证了人与自然最契合的距离。

古有“林深时见鹿”,今有“山绝时遇猫”,就在我们沐浴山顶的佛光时,猫儿们也以睡姿静谧地迎接着游人信徒的到访。近几年不知什么缘分使然,和庙堂佛菩的距离越来越近,因此发现了一个规律——猫有佛缘。那些圣光普照的地方,总是少不了猫的踪影,它们蹑步于佛殿之上,有着不问世事的傲骨闲情,于山河间寡欲而存,不觉埋没。

想来,登山的快乐除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感之外,还有一种最原始的本性释放,对登高望远的需求就像是满足内心对广袤的奢望,越是接近蓝天,便越能激发身体里流淌的自由。有时候想来,古人之所以选择在山顶建塔,在山腰建庙宇,也源于对自然和天空的向往与憧憬吧。

云深埋韬光,林密掩虚妄,山峦连绵之间,遮遮掩掩的尽是世间暗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