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慢性荨麻疹1例(彭艳辉)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22-07-27 发布于内蒙古

荨麻疹是常见的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风团。其顽固难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西医目前主要以抗组胺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等以对症处理为主,虽起效迅速,但病情容易反复,且后期效果不佳。笔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慢性荨麻疹验案1例,现介绍如下。

患者:陈某,女,18岁,我院中专实习生。2020年11月19日就诊

主诉:全身皮肤反复起风团、瘙痒半年余。

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起风团、瘙痒,遂至当地医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荨麻疹,服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药物后症状好转,但停药后症状反复,且需要药量越来越大。后患者遂放弃治疗。现患者每天发作,皮肤起风团,风团淡红、瘙痒,常夜间、凌晨发作,白天吹风、遇冷后发作,得温则缓解。恶寒,平常无汗,运动后也不出汗,痛经,纳一般,眠差(经常痒醒),大便数日一行,无明显腹胀。舌淡水滑,苔薄,脉沉弱。患者平素饮食贪凉,手肤温凉。查体:皮肤划痕实验( + )。

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

中医诊断:瘾疹 阳虚外感

治法:温阳解表、益气固表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附子15克 蜜麻黄10克 细辛5克 北芪30克 白术15克 防风15克 荆芥穗15克 茯苓10克 干姜10克 炙甘草10克

5剂,自煎,1剂喝2天,服用10天。

二诊:11月30日

患者诉服用上药第3天时开始出现瘙痒改善。服用9天后,症状明显改善,风团减少、瘙痒程度减轻,且风团消散也快。仍无汗,但服药后出现皮肤稍润,夜间痒明显,白天吹风仍发作。胃口一般,大便便秘改善,现2天1次,成形。稍口干,小便黄,睡眠明显改善。痛经改善。因患者胃口一般,口干,加党参健脾补中、生津止渴,继服7剂。

附子15克 蜜麻黄10克 细辛5克 北芪30克 白术15克 防风15克 荆芥穗15克 茯苓10克 干姜10克 炙甘草10克 党参15克

7剂,代煎,1剂喝2天,服用14天。

三诊:12月16日

恶寒明显减轻,皮肤已有汗出,运动时有汗出。风团夜间无发作,白天偶有发作,见于吹风后皮肤外露处有少许起风团,但瘙痒程度轻,风团也少,基本能忍受,纳眠佳,二便调,继服初诊的处方。

附子15克 蜜麻黄10克 细辛5克 北芪30克 白术15克 防风15克 荆芥穗15克 干姜10克 炙甘草10克

7剂,代煎,1剂喝2天,服用14天。

一月余后某一天偶遇患者,患者诉风团已完全无发作,吹风也不发作,且痛经已完全好了。

按:

患者恶寒无汗,脉沉弱属少阴;患者痛经,纳一般,大便数日一行,无明显腹胀属太阴,为表里同病,太少两感证。其阳气亏虚于内,卫气虚于表,风邪乘虚侵袭于外的,且郁闭严重,治疗在内当温补阳气以鼓邪外出,在外当益气固表兼祛风。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常用的太少两感方,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附子辛热,温肾助阳;二药合用,相辅相成,是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细辛辛温,通彻表里,既能外散风寒,助麻黄解表,又可内祛阴寒,协助附子温里。三药合用,温补阳气,散寒解表,主治阳虚外感。因患者吹风即发作,为卫气虚,故合玉屏风散固表。患者瘙痒,为风邪的表现,防风荆芥穗为常用祛风药对。患者手肤温凉,痛经,为阳气内虚,加干姜,有四逆汤温补阳气之意。患者纳差,舌淡水滑,苔薄,加党参有合附子理中丸,温中散寒。诸药共奏良效。此外,患者恶寒、不出汗为阳虚不足、表寒郁闭的表现,经过治疗后患者能出汗了。考虑患者年纪轻,阳气不足与生活习惯有很大原因,嘱患者戒贪凉饮冷,适当运动,多晒太阳补充自然界阳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