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心与津液代谢(一)

 咖啡加浓茶 2022-07-27 发布于吉林
内容提要:心在津液代谢中,生理上,心中阳旺,蒸腾气化,布散水津;心血津液,同源互渗,相倚而行;心神为生命之主,协调诸脏,调节津液代谢。病理上,心阳虚衰,水津不布;心血淤阻,津行不畅;心神失调,津液代谢失常。故治疗津液失常的病变,从心论治不失为重要途径。

津液代谢是人类生命的重要生理过程,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心的主要功能虽为主血脉、主神明,而它对津液代谢也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对心与津液代谢的关系从理论上作一系统阐述。

1 心在津液代谢

中的作用

心为阳脏,又为血脉之主,神明之舍。津为阴类,得阳始化,注于脉为血,发于外为汗,“汗为心液”,故心与津液代谢密切相关。

1.1

心对津液的生成、输布具有

推动作用

1.1.1 阳旺津生,气化津行心阳具有温煦气化之能。津液之生,源于脾胃,脾胃阳旺,消化水谷,津液乃成。然脾胃属土,生土者火也。故脾胃运化,须得心火温养。《医学衷中参西录》提出:“君火发于心中,为阳中之火,其热下济,大能温暖脾胃,助其消化之力,此火一衰,消化之力顿减。”津液属阴类,赖阳气蒸腾气化,方能流行上下,布散内外。《孔伯华医集》指出:“盖饮入于胃,全赖脾气之运,肺气之宣,肾气之化,心阳之蒸,方能游溢精气畅行无阻。”可见,在津液运行过程中,除脾肺肾三脏外,心阳的蒸化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五脏之中,心为主阳之脏,心中具有阳热之气,由此推动机体各种生理活动正常进行,津液的运行布散全亦赖心中阳热之气鼓动。《灵枢·营卫生会》曰“上焦如雾”,说明水谷精微必得上焦气化方能若雾露灌溉周身,上焦者,心与肺也。“上焦如雾”绝非单指肺之宣发,亦当包含心阳之温化,故“上焦如雾”是心肺二脏对水谷精微布散作用的概括。

1.1.2 心主血脉,津血并行心为血脉之主,心气乃鼓舞血行之动力。血与津液无论是生成抑或运行均密切相关。津血同源,津为血之体,津液在其布散过程中,不断渗于脉中,亦即“水入于经,其血乃成”;渗于脉外,即为津液。脉管内外,津血之间,必须不断地进行相互渗透,这种津血的出入交换,是维持体内血液循环和津液代谢平衡的重要环节。正如《血证论》所说“水与血,原并行而不悖”。脉中有津,津随血行,皆以心中阳气为动力。心阳心气在鼓动血行的同时,推动了津液的布散,亦即心行血脉,水津随之。

1.2

脏腑相使,心为主导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五脏之中,心为主导。心能调节控制诸脏,使其相互协调,从而保证各种生理活动的进行,津液代谢同样如此。

1.2.1 心神对津液代谢的调节作用心神为生命活动之主宰,具有调节支配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作用。《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在津液代谢过程中,诸如肺之宣降、通调水道,脾之运化水液,肾之蒸腾气化,膀胱之开阖,小肠泌别清浊等等,必须在心神主导下才能完成。此外,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心神能根据体内的生理需要和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调节津液代谢。如气候炎热,汗多而尿少;气候寒冷,汗少而尿多。《灵枢·五癃津液别》提出:“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这种调节作用,保证了津液代谢的正常进行,所以说,津液代谢完成于诸脏而主持于心。

1.2.2 协调脏腑,促进津液代谢心在津液代谢过程中的作用还表现在它对参与津液代谢过程中的主要脏腑,如肺、脾、肾等的协助功能。

1.2.2.1 温脾助肺,输布水津。心肺分主气血,心脉畅通,肺气宣降,气推血行,血行津布,则无血瘀津停之患。心居胸中阳位,不但温煦上焦,且能下暖中州,脾土得心火之温,方能健运不息,化生并输布水津。所以说,心中阳气既能宣通上焦,又能温暖中焦,协助脾肺,输津布液。

1.2.2.2 下暖肾水,化气行津。心主君火,肾藏相火,君火宜明,下降于肾,相火得助,肾水得温,蒸腾气化,输布水津。故肾能化气行水,还赖心阳下温。

1.2.2.3 下合小肠,分别水津。心与小肠为表里,小肠亦参与津液代谢过程。《灵枢·经水》说:“手太阳……内属小肠,而水道出焉。”小肠在传化泌别水谷精微的同时,吸收了大量水液,并将其中部分浊液下渗膀胱而为尿。小肠须得心火之助,方能行其分清别浊之职。

1.3

津泄有度,赖心调节

人体津液在生理状态下,要保持一定的总量,这就是津液代谢的平衡。因此,津液既不断地生成、输布,又要及时排除多余部分。津液排泄的主要途径,一是作汗外达,一是下输膀胱为尿。机体通过调节汗尿量的多少,来维持津液代谢平衡。这种调节作用由心主持。所以《灵枢·五癃津液别》说:“五脏六腑,心为之主。”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直接影响汗尿的形成和排泄。

1.3.1 心与汗的形成和排泄汗源于津液,《灵枢·决气》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人体出汗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生理之汗,有利于维持津液代谢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病理之汗,则是脏腑机能失调,津液代谢异常的表现。生理之汗,与心关系最为密切,《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液……心为汗。”

心之阳气蒸津作汗。《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心为主阳之脏,凡五脏六腑表里之阳,皆心主之,故随其阳气所在之处而气化为津,亦随其火扰之处而津泄为汗。”心之阳气充,则蒸津化液,布于体内濡养脏腑,达于体表润泽肌肤而为汗,同时心之阳气布于表,又能固护腠理,摄津敛汗,使汗出有度。

心之阴血充津化汗。汗出于津,津血同源,血汗同源。津、血、汗三者形异源一。汗化于阴津而本之于血,血生于心,故曰汗为心之液。心阳充盛,心血满盈,阳气蒸动血中之津,达于外而为汗,故《丹溪心法》说:“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发外者为汗,盖汗乃心之液。”反之,心血亏虚,汗无化源,亦即《灵枢·营卫生会》所谓“夺血者无汗”。

生理之汗,关乎心之阴阳气血。心阳心气蒸津摄汗,心阴心血充津化汗。阴阳气血的相互协调,是作汗的基础。而阴阳气血的协调,汗液之排泄有度,又赖心神为之主持。

1.3.2 心参与尿液的产生与排泄体内代谢后的多余水液,除作汗外,大部分形成尿液排出,因此,尿量的多少,与津液代谢密切相关。尿的形成和排泄主要关系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肾为水脏主津液,膀胱为州都之官,气化则溺出。然其职虽在肾,其主却在心。《重订严氏济生方》所谓“肾为都会,关司之所,听命于心”,即指此言。

心肾相交为水液代谢之本。心肾水火既济,为脏腑气化之根本。心肾协调,能蒸腾气化,则清升浊降,浊者下输膀胱而为尿,故《寿世保元》说:“夫尿者,赖心肾二气之所传送。”心气下交于肾,肾之气化有序,膀胱开合适度,津液藏泄得宜。心肺位居于上,凡气血津液运行布散,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始能若雾露之溉,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心气下潜,肺气肃降,上焦之津液始得源源下行,通行三焦水道,终则输于膀胱,化为尿液排出。小肠主液,《诸病源候论》说:“水入小肠,下于胞,行于阴为溲便也。”小肠赖心火温煦以传化水津,清浊分利,则小便通畅。

脏窍相通,神摄诸窍。心为神明之官,与人体各部上下相召,一气相感。人身五官九窍藉经络联属于五脏,十二经之别脉内联于五脏六腑,而又多与心相通。心神通过经脉联络、调节脏腑,制摄官窍。人之涕泪汗溺皆属于津,由五脏气化而各走其窍,皆赖心为之主,神为之使。其中以下窍二便的正常排泄,受人的精神意识控制最为突出。正如《医学入门》所说:“常人二便由心所主,病则不能从令。”所以,心主神明,则窍道启闭有时,津泄有度。

本文发表在《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0年第14卷,第2期,12-17页。本次发表,作者有修改。本文由“麗東書院”微信平台编校发表,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