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非洲黑人有着怎样的历史起源?黑人在历史上曾建立过文明帝国吗?

 世界历史网 2022-07-27 发布于上海

在历史长河中,各种文明交相辉映,都具有自身独特的韵味。非洲黑人文明作为世界文明的一种,在语言、农业技术、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实际上是非洲精神文明内核的具化。

非洲黑人可分为班图和苏丹两大支,而班图是非洲最大的民族集团,其人口占全非洲人口总数的1/3左右。班图大迁徙运动将其农耕文明传到非洲的大片土地,促进了非洲文明向现代文明的演进。班图文明作为非洲文明的重要分支,它的文明内涵一定程度上对于研究非洲黑人文明起源。

一、 非洲黑人的历史起源

末次冰期对热带的气温影响不大,但对空气的干湿度影响很大。

因全球气温降低,能够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也积聚减少,空气变得干燥,降雨量也随之减少。温度较低的「寒带」(原寒带与温带),蒸发量比较少,所以降雨量减少后,干旱尚不明显。

但在热带,气温下降的没有「寒带」多,蒸发量不比温暖期少,下的雨没有蒸发的水汽多,气候就变得更加干旱。

在非洲,中非的热带雨林向赤道附近萎缩,热带稀树草原的面积从雨林两侧和东非高原,往赤道和低地扩张。草原的植被种类无法与雨林相提并论,但草原能承载的食草动物数量却比热带雨林更多。

中非雨林区退化为中非草原

在农业没有出现的史前时代,人类并无法把森林开发成农田,也就无法承载很多人口。草原可以比雨林承载更多的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自然也就可以承载更多以狩猎为生的史前人类。

比如野牛成群的北美大草原地区的印第安人,人口密度并不低于东部居住在森林里的印第安人。再比如游猎于南非草原的桑人人口,并不少于游猎于热带雨林中的俾格米人。

非洲草原成群的野生水牛

美洲草原成群的美洲野牛

冰期导致雨林萎缩、草原扩大,也就为东非高原的智人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也许桑人和俾格米人虽然是在15万年前分化出来的,但真正往南非和西非大规模扩张的时间,有可能是冰期降临的7万年前左右。

中部非洲草原扩大带来的福利,生活在东北非的智人并没有享受到。与此同时,气候剧变让埃塞俄比亚高原变得干冷,食物减少,东北非智人的生活日益艰难,饥荒开始出现。

末次冰期内干冷的埃塞俄比亚草原(类似图景)

亚欧大陆温带的饥荒带来早期智人的大迁徙,东北非的饥荒一样也带来智人的大迁徙。

比东北非人早十万年,他们的祖先就已经尝试过沿着尼罗河到埃及,从西亚裂谷带(以色列、叙利亚)往亚洲扩张,但被早期智人阻挡。现在,他们似乎可以再走一次祖先走过的路。但仅仅是似乎而已。

冰期导致尼罗河的径流量急剧减少,甚至常常断流,撒哈拉大沙漠也变得更加干旱。顺着尼罗河穿越撒哈拉,几乎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

干涸的尼罗河河床(类似图景)

那就只能往回走,回到东非高原。实际上,对于已经迁徙到东北非生活了几万年的人们来说,这里才是他们的家园,往西南迁徙,并不是返回,而是开拓新的领地。

往西南迁徙的氏族,很偶然的是父系E基因的男性和母系L2基因的女性组成的部落。他们往西南方向迁徙的第一站,就是苏丹南部的热带草原。这些部落占领了苏丹草原,在这里生存了几代之后,形成了肤色最深的人种黑人。

在未来的几万年里,他们还将不断的繁衍扩张,往西填充整个西非草原,把俾格米人赶到赤道雨林。往南填充整个东非高原和中南非草原,把桑人赶到了南非荒漠。

东北非黑人部落迁徙扩张路线

在向西扩张的同时,黑人部落还不断的抢夺俾格米女性,导致今天赤道以北的黑人母系中,L0和L1基因也占有一定比例。由于俾格米人肤色比原始黑人浅一些,所以今天西非草原的黑人,也比苏丹草原的黑人肤色偏浅,他们被称作「苏丹黑人」。

活动于西非草原的苏丹型黑人

而留在苏丹草原,也就是今天南苏丹、乌干达、肯尼亚一带的黑人,保留了最深色的皮肤,他们被称作「尼罗特人」。

活动于南苏丹草原周边的尼罗特黑人

向南扩张的黑人部落,一样抢夺当地的部落女子,今天赤道以南的黑人母系中,几乎拥有母系L系列的所有类型基因。因为他们遇到的是肤色更浅的桑人以及与桑人体貌类似的其他族群,他们的肤色也被桑人漂浅,比赤道以北的苏丹黑人还要浅一些,称作「班图人」。

活动于中南非草原的班图黑人

黑桑混血的班图人再继续与桑人混血,形成了一个小的分支「科萨人」,他们的肤色更浅,相貌形如黑白黄三大人种的混血。

科萨人平均脸(图片来自转载)

班图是来自非洲的古老人群,班图主要指非洲一个语言群体,讲班图语的民族不是同一个群体。大约在公元前五千年末期,西非地区形成了一些今天称为尼日尔——刚果语系的古老氏族和部落,班图语就是其中一种。

班图语的形成过程是将之前存在的语言进行重构,就现有证据表明,大约在公元4000到3000年前在现代喀麦隆地区使用过班图语。班图人最初的居住地尚无定论,有人认为是在大湖地区,有人认为起源于尼日利亚和喀麦隆的交界地区,也有人认为在扎伊尔的沙巴省。班图本身的含义在其语言中被译为“人”或“人民”

从公元1世纪到19世纪的过程中,这些古老部落的人持续迁移,从西非穿越而来,逐渐成为东非和南非的主要居民。通过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先后建立过30多个大小不等的国家,将原有地区同化或者占有。

二、 黑人的文明内涵

世界文明史到现在已经至少有5000多年了,而在这5000多年里,其实在世界各地都出现过许多非常辉煌的古文明。比如绵延至今的中华文明,还有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希腊文明等,就连在后来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后倍受摧残的美洲都曾出现过同样非常令人关注而且充满神秘感的玛雅文明。但相比之下,好像黑非洲的古文明就黯淡了许多。但其实虽然黑非洲没有出现过特别强大的帝国,却也在很早开始就出现过一些各有特色的古文明。

1. 农业技术

黑人班图的农业发展过程是原始农耕文明向铁器农耕文明的演进。早期班图人靠河而居,利用河岸两边肥沃土地种植生活作物。他们最先种植了甜薯和油棕榈。在公元前四千年纪早期又引进了粟和高粱,同时他们还擅长养山羊和珍珠鸡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满足了其人口增长的需要,而人口的增长有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班图人还发明了非洲独木舟,促进了水上交通的便利以及物资的小部分转运,同时有利部落之间地盘的抢占。

随之铁器的出现,农业技术进一步发展。大约在公元前1000 年左右,班图文明中出现出了冶铁技术。铁制农具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农耕土地的范围,同时砍伐森林促进了交通便利。铁制武器大概在公元400年左右出现,它的出现也让班图人在部落战争中加强了胜算,通过同化和征服的手段,扩大了其部落范围。

技术性的革命促进班图社会进一步发展和扩张,使其有能力进行大迁移。到了公元11世纪结束时,班图语系的黑人社会已经占据了赤道以南非洲的绝大多数地区,东至大湖区右侧的印度洋、西至大西洋、南到今天南非北部,班图人成了非洲占主导地位的种族之一。

2. 酋长制

酋长制在班图社会形成后不久就成为在部落中存在的重要政体。以酋长为首,酋长需要负责与邻部落的物品交换以及原始宗教仪式。部落的社团一般都很小,在数十人到数百人之间。这些传统随着班图大迁徙逐渐将其文明传播到除东非以外的几乎所有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黑人大陆,是非洲酋长制度中的源头,为非洲黑人政治制度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三、 黑人的大迁移

关于班图人为什么进行迁移的假设有两种。一种是班图人口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人口爆炸,从而迫使一些人迁徙和从事农业,迅速推进到非洲南半部另一种是他们需要寻找肥沃的土地。班图的迁移浪潮一浪推一浪,使班图人逐渐遍布非洲南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为寻找更好的耕地和牧场逐渐迁移。

迁徙范围非常广泛,西起大西洋雨林地区,东至印度洋沿岸,南抵南非之角的开普敦。就迁徙路线而言,国外有两种假设。一种是早期向非洲中部扩展,另一种是从单一起点辐射,在早期分离成向东和向南的扩散波。国内学者认为迁徙路线分为三条,西线是最早的迁徙路线,进入西赤道非洲。南线是迁徙的人口数量最多的路线。东线主要存在在9-10世纪期间,抵达东非沿海地区。

在迁移过程中班图民族集团与当地人结婚生子,起到同化族类的作用。西迁路线中形成刚果人等人种,建立刚果国家。南迁路线中,班图人南非先前的人们结婚形成不同种族,在19世纪初,由恰卡(1818-1829年)建立了强大的祖鲁部落联盟。东迁路线中,阿拉伯移民与班图人混在一起,斯瓦希里人诞生了。

在接下来的七个世纪中,斯瓦希里人与班图人合作,并将他们的交流更深入地传播到非洲的新部落。从游牧民族过渡到定居者的过程中,他们进行了耕种和饲养牲畜的工作,但那些希望保留狩猎者和采集者的人被迫离开耕地进入沙漠。班图人通过引入新的食物(如小米和高粱)来帮助他们迁徙。

班图大迁徙,一直持续到19世纪才最后结束,其意义就在于他们传播了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将农业文明带到了撒哈拉以南的广大地区,对土著文化造成冲击,在同化进程中对非洲黑人文明的演进产生重要影响。非洲农业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班图大迁徙进程中农业文明的扩散,也为非洲黑人文明的发展留下了瑰丽的一页。

存在持续上千年之久的班图大迁移在非洲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考古学家一致认为,在10世纪和15世纪,班图达到物质文化快速发展的高度水平。他们建造了美丽的建筑物,矿坑和要塞,包括津巴布韦遗址,这些遗址遍布津巴布韦并进入博茨瓦纳。如今,班图人包括超过1亿黑人,生活在非洲南部和中部,从尼日利亚,乌干达到南非,并且存在约700种语言,其中包括许多方言,这些语言结构具有相似性,都有着共同的班图文化起源。

四、 黑人在历史上建立的文明帝国

北非:前后共9个王朝/帝国,但没有黑人创建的

伊德里斯王朝:中世纪北非阿拉伯人建立的第一个伊斯兰什叶派王朝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哈夫斯王朝:于1229年至1574年统治突尼斯地区的穆斯林王朝

法蒂玛王朝:北非伊斯蘭王朝,中国史籍称之为绿衣大食

阿尤布王朝:12至13世纪统治埃及、叙利亚、也门的伊斯兰教王国,由库尔德人建立

阿拉伯帝国:中世纪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帝国,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均称之为“大食”

古埃及王国:公元前2686年至前2181年,对应于从埃及第三王朝至第六王朝的四个王朝,也被称作“金字塔时期”

托勒密王朝:马其顿君主亚历山大大帝死後,其将军托勒密一世所开创的王朝

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埃及和蘇丹的統治王朝

东非:1个帝国

埃塞俄比亚帝国:1270年到1974年期间,非洲东部的一个国家

西非:4个帝国

加纳帝国:约在公元9世纪-11世纪,统治著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非地区,包含毛里塔尼亚东南部和马里西部

马里帝国:西非中世纪时的一个强大伊斯兰教帝国,是北部非洲以南的广阔内陆中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古代最重要的伊斯兰文化与财富中心之一。帝国语言为曼丁哥语,马里帝国是当时西非最大的国家,其语言、法律及风俗也影响当时西非各国的文化

桑海帝国:15至16世纪时统治西萨赫勒地区的国家。桑海为西非历史上黑人原住民最后的帝国。

贝宁帝国:约于公元十一世纪左右形成,后古典时期到近代西非由埃多人所建立的一个国家。

中非:1个帝国

刚果王国:1400年-1914年,位于非洲刚果河河口地区的古代部落联盟。在刚果王国的鼎盛时期,其疆域覆盖了西起大西洋海岸,东至宽果河,北起刚果河,南至宽扎河的广大地区

南非:无

五、解放黑人宣言,让黑人走上了历史舞台

黑人在奴隶血泪史中,更多的是体现在美国。

美国在开始时,是英国的殖民地,而黑人作为殖民者的努奴隶,承担着主要的体力劳动,在当时,拥有黑人奴隶的数量的多少,就是财富的象征。而作为奴隶,黑人的命运也比较悲惨。

美国在建国后,成为自由的象征。但在如何处置黑人方面,却在建国群英中产生了分歧。虽然其中许多人包括华盛顿,都是追求平等的政治家。但当时的现实,却使得他们在解放黑人方面难以迈出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为了防止新兴的美国因为黑人地位问题陷入分裂,美国的建国者保留了将黑人作为奴隶的现实,这其中也有保留自己生活状况的考虑。如华盛顿在自己去世前就将自己所拥有的黑人奴隶全部解放,杰斐逊更是和黑奴同居,并有了黑人女儿。但当时,如果将黑人作为自由人,美国的南方的种植业将崩溃。所以,美国在建国后,并没有宣布解放黑人。

中世纪后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国家,而美国人的所作所为,却和当时的世界潮流相悖。因此,黑人问题并不是美国国内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问题,黑人也由此成为中世纪后最值得关注的种群。

奴隶制在美国实行,使得美国的国家形象受到玷污,美国的政治家也认识到必须废除奴隶制,才能真正融入国际,并成为世界领袖。为此,废奴问题被提上政治日程,却因此引发了美国社会的争论,甚至导致了美国社会的分裂。

美国建国五十年后,林肯成为总统。作为一个穷苦人出身的总统,林肯信奉平等思想,对黑人地位抱有深深的同情。他开始主张将美国所有的黑人都遣送回非洲,并在非洲建立一个完全是黑人种群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现在的利比里亚。

但是,这个设想在当时并不现实,遭到了南方种植园主的强烈反对。因为解放黑人奴隶,将使得种植园失去劳动力,会导致他们的财富缩水,甚至破产。于是,南北方在解放黑人问题上爆发了冲突,最后导致分裂,南北战争由此爆发。

美国历史上唯一的内战就是因为黑人地位问题引起的,这是当时世界历史上的大事。后来,林肯领导的北方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黑人奴隶地位彻底废除。

但是,黑人的地位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改变,他们只是没有了奴隶的称号,但却没有享受到政治上的平等和尊重。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黑人在争取政治上的平等时所采取的努力和行动,自然也受到世界政治势力的关注。由此,黑人的政治动向越来越突出,并和当时非洲黑人争取独立的行动相呼应。

到目前为止,黑人作为一个庞大的族群,依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黑人的政治地位在不断受到关注,也使得黑人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越来越多的黑人开始走向世界政治中心。

总体来看,虽然其文明有其独特性,但与其他大洲相比由于交通不便等因素,并没有与其他大洲进行交流,使其文化具有封闭性和落后性。在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等殖民者的入侵下,工业文明也农业文明产生碰撞,打破了原有的农业体系,对非洲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用。


● 非洲黑人强壮异常,为什么只有北非有文明,南非和中非没有呢?

● 非洲古代三大黑人帝国,个个黄金如山,却都悲剧结尾

● 黑人是世界上身体最强壮的人种,为何他们从来没有建立强大的帝国?

● 探索非洲辛巴族的部落,了解500年前古人的生活模式

● 我们的祖先真的来自于非洲吗?那人类到底是如何进化而来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