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美丽幸福城塘蝶变图文集

 安福县南乡风物 2022-07-27 发布于广西

2019年美丽幸福城塘蝶变图文集

(2020年1月10日)

       城塘位于安福县洲湖镇花车村,现有人口约270人,有山林约700亩,耕地约350亩,由城塘和关庙两个村民聚落点组成,距离安福县城车程半小时,距离洲湖镇政府5公里,交通便捷。

      城塘境内群山环抱,山青水秀,空气清新,修竹茂林绕村,溪流潺潺。背靠风景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明代佛塔、寺庙遗址、九十九丘高山梯田的玉泉山及三峰山(形如笔架山,有明代著名理学家刘阳倡建的三峰山云霞别馆遗址),距离千年道佛双修圣地王母仙宫(始建于宋代靖康丁末年,公元1127年,迄今892年)和中国“末代书院”厚俗书院(建于1921年,是目前已知中国建设年代最晚的书院,明清称景山书院和厚霄书院,1928年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厚俗乡政府成立于此,1929年7月中旬,彭德怀、肖克率红四军第五、第六纵队在厚俗书院休整,书院成了彭德怀、肖克办公场所)直线距离仅3华里,发展了香猪、牛蛙养殖业和油茶等产业。

      城塘村民勤劳奋进,开拓进取,敢闯敢拼,思想开明,重视教育,重视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市场思维灵敏,家家在城塘有新房,在城市有商品房,出行有轿车,村庄环境优美,干净整洁,是一个闻名遐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城塘是安福县柘田水库一个移民村小组。农历1968年12月26日,村民从原柘田乡长田村迁移出来到洲湖镇花车村城塘小组定居。自从来到城塘,党委政府帮助建了数十栋土砖房,修了水泥路、通了电、建了一批山塘水库。

      上世纪70年代,村子人口激增,大家没有田耕就开荒,没有水就挖水塘,目前用于灌溉的大部分池塘,都是在70年代新建的。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村子通了电,有了压水井。城塘一批有一批青年前往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打工经商,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并开始新建传统砖瓦房。

      进入21世纪后,水泥公路修进了村,村庄面貌开始发生明显变化。村里设计新颖、外形漂亮的砖混结构小洋房逐年增加,同时很多家庭还在城市购买了小区商品房,又购买了轿车,村民生活条件普遍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村民更加重视教育,新一代村民文化教育程度明显提高。截止2019年底,共有研究生4名,大学本科生8名,博士教授1人,国家公务员3人,中小学教师5人,演员1人。

       特别是2019年以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安福县委、县政府、洲湖镇党委、镇政府、花车村委会坚强领导下,在安福县委办公室、县移民和扶贫办、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交通局、县教育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大力帮助下,在全体城塘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的苦干实干,总长约3公里的环村水泥路全部修通,近百盏路灯亮起来了,占地600多平方米,篮球场、乒乓球桌、健身器材、滑滑梯、秋千一应俱全的文化广场,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拥有标准舞台、现代化灯光音响设备、藏书量近2000本、外观恢弘大气的文化礼堂竣工投入使用,山泉水进村入户,危旧空心土砖房全部拆除,城塘的面貌犹如凤凰涅槃,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与51年前相比,现在的城塘已经完全是今非昔比、旧貌换新颜了,真可谓是51年沧海桑田,51年沧桑巨变!在51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过程中,城塘形成了“敢为人先,奋勇拼搏,团结互助,顾全大局,开拓创新,注重教育”的移民精神和发展共识,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今天的城塘,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村民们都有满满的幸福感。在文化广场,村民可以在休闲健身运动器材上边健身边聊天,在篮球场上可以打篮球,在乒乓球桌上可以打乒乓球,幼儿可以玩滑滑梯和秋千。文化礼堂有近2000本藏书,涵盖农业、历史、地理、法律、文学、少儿读物、计算机等各领域,村民可以阅读休闲,可以学习现代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其中,少儿阅览室有1000余本幼儿绘本和少儿读物,让孩子们从小就饱览群书,开阔视野。

      在文化礼堂大厅,可以观看舞台演出,可以观看电影,可以办酒席!在文化礼堂舞台,可以唱歌可以跳舞;逢年过节可以在文化礼堂热热闹闹办晚会。村民每天的生活用水和饮用水,都是纯净清冽的高山流水。

现附上2019年城塘部分风景图片和新农村建设图片,供大家一起分享。

2019年底航怕的关庙城塘全景

城塘背靠风景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玉泉山和三峰山

 2019年新建时尚大气、功能齐全、雄伟气派的城塘文化活动中心

2019年10月1日上午,村民带领孩子开展国旗环村巡游活动

2019年城塘安装的太阳能路灯与竹林融为一体,形成美丽景观

2019年底从西南面空中航怕城塘一角


这是关于地方乡土文化的公众号平台,旨在收集整理乡土风物,传播分享地方文化,推送乡贤乡友作品。也为地方乡土文明的延续保存一点记忆......欢迎分享及转发,传播地方文化,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