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鹏书|打 井

 安福县南乡风物 2022-07-27 发布于广西

  

2020年8月30日

的老家在金田乡前溪村。以前,家里每日人畜要上四担水,需要水河或过水井里挑。在我河边不远,只有四十来米,但从河岸下到河中有十多级较陡的石阶。家对面的水井多米,上好几米的陡坡。挑着九十来斤重的水上岸,对年轻男子来说,不在下,老人和体弱的妇女却是个问题。

春夏季节水汩汩,甘甜。秋末后,见枯竭,附近人家就在河中水。水要趁早,天蒙亮就要,这时上游的人们还未在河里洗涮,比较卫生至于平时洗衣直接拿到河里洗。

长年在洲湖工作,单位离家三十华里,星期天步行两个多小时回家一次,两头不见光。当年,母亲岁大了,家中里里外外的活儿要靠我妻子一个人承担。每天从到晚,常常夜里再咬着个筒在河里漂洗衣服。

世纪七十十年代,单位上班工资很低,每个月只有三十块。两个孩子(老三还未出生),加上母亲,全家五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妻子也会两次带着年幼的孩子来洲湖点事,来去两三天到四五天不等钱聊补家用。行前,妻子把三担水水缸挑,再把个蒸酒用的木桶也装了水,尽可能让年迈体弱的母亲不为用水而发愁么多的水,母亲怎么省着用,也只能用上三天。妻子在洲湖时间稍微长了一两天,母亲在家就无水可用了。母亲虽然衰,但一般不轻易求人。没了,只好自己过桥,巍巍颤颤地挑着三四斤的水步一喘地回家中途有放下担子喘口气。情景,现在每每想起,心里仍感到十分心酸虽离水不远,可对老母来说,挑着水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只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尤其无水之日啊

年头多么希望家门口能有一口水井啊!那时,远近各村农家,既无自家挖井先例,商店里也无手压井抽水器材卖。直到母亲1984年去世那年,家里用仍然桥那头的水井或河里

次年起市场上出现了手压井器材。乡村便有不少人家人或自己动手打井。我和妻子商量,准备在外西侧挖口井。

每月就那么一点工资,平时恨不得一分钱成两分钱用,如果花人打井,肯定心痛的。道是,三个钱难倒英雄汉啊!我当时正是三十多岁的壮年,自己花些力气与时日,挖口几米深的井,应当没有多大的问题,何况也不是什么技术含量很高的活计。不过,需要一个在地上提运泥土帮手。那年老开始步,家里事多,妻子是抽不了身帮忙正好岳母来到我家,只能辛苦六十多岁的岳母帮着在上面提运一下泥土

时节选定久旱后的。这地表浅层基本上没下水,可以直接挖到岩石好泉水。

干就干。为防止土方工程量过大,并适合井下施工,选择4尺2.5尺长方形配置开挖表层20多厘米厚的浅褐色水稻土,直接用铁锹铲开。下面40多厘米厚的黄色粘土层着身子用短柄锄头挖松后才能铲。接下去三米厚,依次砂、粗砂、卵石石的潮湿土石混合层接着是20多厘米的沉积沙岩。一个小小的水井剖面可是印证了千上万年的沧海桑田啊!沉积沙岩硬度比高强度混泥土。越往下,掏难度越大。单靠短柄锄头难以对付沉睡的大石和坚硬的沉积岩。借来了打炮用的撬棍,或挖杵或撬。铁器撞击石块和岩层不时碰出火花点点,留下一个个印,叮叮当当之声不绝于耳,虎口也震得麻麻木的。井下虽然阴凉,身上汗水拼得是体力与耐力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我不时想起这句古老的谚语,把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了,靠井壁喘口气。脑海中回响起电影《创业》中的主题歌用我那大吊钳推着地球转,挥手起风雷,顽石要打穿……”精神为之一振。身上蕴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虽然感觉疲劳,仍要坚持作战

井下空间小,撬棍作用很难尽情发挥。弯着腰,头和臀部时不时地着井壁,有力难以使出,恰如困兽犹斗。井底放上个装土的铁皮桶,个身都些困难。不便使用有柄的铁锹铲土,用舀水的勺子舀土、舀砂石,大的石头直接用手搬。井口上一左一右放着一两块厚厚的木板,木板上固定一副板车轮子,轮轴上绕一根又粗又长的麻绳,做成提泥土的滑轮“鹏俚,少装些啊,多挂几回就是,岳母不时地嘱咐我,关爱之情,溢于言表。”,我应答着井下作业,安全第顶草帽,防范泥砂掉落。在井底拉动挂着铁桶的麻绳,咕噜咕噜地,盛土铁桶就升到地面了

上来歇口气吧!”妻子在喊我,擦个脸,身的汗妻子边递来打湿的毛巾,边拍打着我身上的泥土,有心疼地说。转端来杯放了些红糖的热茶,“喝不用急自己的功夫,把几天就是给我口水”,我对妻子。咕噜咕噜一口气喝下二两水酒。水酒入胃,肝脏快速转化为葡萄糖,哈哈身上勃发了

逼仄的井下作业,像是螺丝壳里做道场,施展不了拳脚。很久没干体力活,一天下来,确实有些累。但看到孔一尺一尺地向下延伸,油然生出了一份小小的成就与喜悦感。

打通了沙岩层,还是没见到明显的泉水渗出。下面是厚厚的砖红高度大致略高于前面河床中红壤也就是再挖上四五十厘米,就基本达到河底的水平深度了相信到时会有泉水从隙缝里渗出。

用钢钎一下一下机械“啃”着砖红壤这块硬骨头,进度很慢,每掘深一寸都要消耗很多体力当掘到四十多厘米深时,终于从隙缝里汩汩地渗出了细细的流水。“出水”我高兴地向着井口叫着。近五米度,挖了天,累得够呛。“今天就到这儿为止。水路越来越通了明天估计会很多”,妻子高兴地说。

过了一夜,井底果然集了二十多厘米深的水。出水量还是小了些。掏干渗水,再挖深了10多厘米,渗水越来越大了。清凉的泉水,浸润着脚部心底涌动着丝快意。

了,不再挖了。干,准备筑井。

用箩筐挑了几十斤木炭到河里洗。有的乡亲看到我洗木炭,感到很奇怪吃了没事干吧,木炭做什么”“我看看能不能把它们洗白。给每个路过者解释,要费不少口舌。我故意不给答案,打趣回应木炭洗白,大概是傻瓜的事啊!嘿嘿逗人一乐,一笑了之。

洗干净的木炭倒入井底,面压一层鹅卵石,再放一块中间留了个孔的水泥预制板然后从预制板上,沿井壁四周用水泥1米高的砖墙,做容积为担水的贮水池。砖墙与井壁之间留有六七厘米隙,隙里也倒木炭,让泉水木炭过滤从底板孔洞中涌出。砖顶部也覆盖一中间有孔的水泥板,方便塑料水管从中插入贮水池中。盖板上依次安放一个20厘米,长度1米的水泥管和几个打通了底的坛,四周再泥土砂石,井下的贮水池就被密封来了即使到了春夏季节,浅层的地下水也只能通过木炭过滤后才能进入贮水池中,从而保证水质干净卫生。

安放水泥管的过程中,发生一个插曲,至今想起来还十分后怕。

水泥管有百斤重,从地面挂到井下,来邻居学族兄帮忙。我说:你们在上面用绳慢慢放,我井下接“这怎么可以呢?这个想法太冒险了!”族兄极力反对我的想法。只好遵从他的意见,一起在上面往下吊。刚到中途,根粗麻绳突然断裂,咚的一声,水泥管把盖板破了!几个顿时吓一脸惨白如果不是族兄阻止了我的想法,我立会砸成肉饼他的一句话,救了我一,也救了我一个家啊!当时的头脑的太幼稚简单、想法太冒险了!虽然族兄已去世多年了我仍然铭记着言救命之恩!

回填夯实,水泥砂浆抹平地面,现浇水压井井头,下方再砌一个水池做工速度慢些,手艺还算不错

大功告成扶着泵杆上下来回压着,开始流出的水有些混黄彻底贮水!如此反复好多次,最后清亮沁人的泉水,随着泵杆的一起一从井嘴哗哗流出,个惬意几个孩子欢快地过来洗着小手,盈盈地着水喝,身上溅满了晶亮的水花从此我家告别的历史

几天厨房的外墙钻了个插上一段塑料管子,墙上砌一个小小的池子,将剖开的竹搭在井头与小池之间,厨房内也搭上半边毛竹,水直接引入水缸中,不用着水桶来回倒。我笑着对妻子说以前曾答应过你(灶前放柴草的塘)里交柴,水缸里交水,现在已经做到了吧?妻子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唔,都做到了!衣服也不要黑拿到里去洗了。”岳母在旁边也咪咪说:“鹏俚这吃了苦,要好好几天”“没事,明天就回去上班。这回辛苦您了!”,回答着岳母。

井水,冬夏凉,四季不竭夏秋傍晚,在台边洗澡冲凉,酣畅淋漓。冬春晨昏,抽水洗脸洗菜适度需热水。后来家里建间房子,大量的用水都是从取的,节省了不少力。

台上方用木搭了个凉棚,井旁上几丝瓜、冬瓜苗,肥水充足,蹭往上长。凉棚上片片绿叶迎风翻动。长开不衰的嫩黄花朵引来蝶大小小青绿色的丝瓜、冬瓜恣意垂,像顽皮的小孩惹人怜。闲下井台,凉风阵阵,清香缕缕。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我想如果母亲还健在的话,一定会感到很欣慰的。

离开老家二十多年水井早已不用了。但当年打的经历仍历久弥新地留驻在我的心头。近年来,在和政府部门的关怀下,沿途们用上了来自柘田深山的自来水,更加安全方便。当然,很多人家自来水手压井水交替使用。

用上廉价优质的自来水,这不也农村建设的一缩影


这是关于地方乡土文化的公众号平台,旨在收集整理乡土风物,传播分享地方文化,推送乡贤乡友作品。也为地方乡土文明的延续保存一点记忆......欢迎分享及转发,传播地方文化,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有关于地方乡土的美图美文或安福本土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休闲好去处,可发送至我们(250000647@qq.com),我们会不定期的在平台上与大家推送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