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出下一代的为什么是他而不是他

 奎林说 2022-07-27 发布于甘肃


东扯西扯

我们所处的互联网时代,是在从第二代转向第三代的过渡阶段。
第一代互联网从本质上讲是计算机和计算机的联网。每一个使用互联网的人,身份只有通过IP地址来确认,90年代末我们上网的时候,看到了一句话,当时感同身受,就是那句“你不知道电脑屏幕背后是人还是狗”,正是从那时候起,人们以为躲在互联网一角没人知道,互联网是法外之地。不要说互联网,就在军网里,我们还兄弟单位的战友还开过火,攻击的都是IP。那时候,答应被人的事都会说“我回去上网来处理”之类的。
第二代互联网是今天我们大部分时候使用的移动互联网,本质是人和人的相连。从形式上看,联网设备从PC变成了手机,但移动互联网,你找的不是手机、不是IP,是人。移动互联网上的人和真实的人是基本是一致的,这就和一代互联网有很大的区别;移动互联网线上行为和线下行为可以很好地融合。你可能会说,那我用PC上网就好了。其实,在大数据时代,由于它的多维性,有很多个元素可以定位一个人。现在在网上找到一个实际的人,其实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第三代互联网就是IoT(Internet of Things),我们常把它翻译成物联网,但是叫“万物互联网”更能体现出它的本质。在IoT时代,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完整的画像。说起用户画像,也是一帮人在跟风,实际上做得好做得成功的是大数据公司,而不是几个人拿一点数据猜想出来的结果。
第一代的时候,称霸者是微软和Intel,有个再造词叫做“WinTel”,就是两个公司的代表。第二代的时候,安卓和ARM取代了WinTel。
在互联网时代,SUN、摩托罗拉和IBM都尝试过独自开发处理器,但是无法融入IT生态链,最终都失败了。惠普、DELL和联想,PC的巨头,很早都看到了智能手机在未来的重要性,并且着手做了,做得都不怎么成功。惠普和DELL直接放弃,联想还蹦跶了几年,有一年乐Phone发布,杨元庆还说“卖不过iphone就算失败”,打脸打得太快,甚至比堂吉诃德大战大风车还搞笑。
技术革命带来了产业格局的变化,给新一代公司带来了希望,华为、小米、vivo和oppo都是新一代互联网的受益者。就像当年DELL、联想和惠普取代IBM、DEC等公司的PC一样,是第一代互联网的受益者。
在新的IoT时代,需要有新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谁是新时代老大?还没有。这就给了无数的企业蠢蠢欲动的念头,都在赶。IoT的兴起会催生新的设备制造公司,就如第二代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小米、vivo等,华为和三星算是转型成功。
纵观互联网的更新换代或者叫迭代,我们看到了很多新生的企业,老的企业在一波波倒下,很多企业靠转型或者放弃一部分业务,经营自己依然强势的那部分,活得依然出色,甚至引领一个行业。比如蓝色巨人IBM,它依然强大无比,尽管在互联网的变革中,它错失了很多机会。
更新换代这个事,大多数是由新的公司来完成的,按吴军等人的说法,这是由企业的基因决定的。体积庞大、适应了温暖潮湿气候的恐龙,无法适应低温干燥的冰河时代,消亡了,尽管恐龙独霸地球的时候,它是多么庞大、凶猛,主宰着地球。
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Noel Tichy与其研究团队在1993年就提出了“企业基因模型”,“企业DNA”。按照吴军的说法,企业基因是这样的:在某个领域特别成功的大公司一定已经被优化得非常适应这个市场,它的文化、做事方式、商业模式、市场定位等等已经非常适应,甚至过分适应自己传统的市场。这使得该公司获得成功的内在因素会渐渐地、深深地植入该公司,这就是这个公司的基因。
吴军在书中为“基因论”举了很多个例子,比如一向以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为主要客户的IBM很难成为个人计算机之王,错过了以微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浪潮;微软的基因决定了它不容易适应互联网时代;而苹果“从来就有创新的基因,因此可以完成从微机到iPod再到iPhone的过渡”。简而言之,吴军把公司基因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工程技术基因,代表公司有谷歌、百度、微软;第二类是产品基因,代表公司有苹果、腾讯、Facebook;第三类是销售导向基因,典型的是阿里巴巴。“一个公司可以不相信基因的决定性,但是最终无法摆脱它的影响。”
吴军的《浪潮之巅》,一版再版,要看的。深刻理解了企业基因论,就能理解我们各个行业的发展,洞视其中的的发展规律。
图情行业也是一样,总结一下LIS(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或ILAS( Integrated Library Automation system)系统的发展,不外乎如此。从90年代起,国内国外多少个LIS系统出现过,互联网都天翻地覆几遍了,身处软件、网络、互联网、行业变化等多个维度之间,LIS系统也在风云变换之间。艾利贝斯(Ex Libris, a ProQuest Company)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作为一个发展的研究范本,来考查LIS公司的基因。国内LIS除了这些,更有国内的特色,懂的人都懂。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有没有推翻“更新换代这个事,大多数是由新的公司来完成的”这个现象的,有,但不多,凤毛麟角。
怎么推翻?
转基因呗。

不关注你就损失一个听瞎谝传的途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